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

斗門區是廣東省珠海市轄區, 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端, 珠海市的西部, 東連中山市, 北倚江門市, 與澳門水域相連, 介於東經113°0.5′至113°25′, 北緯21°59′至22°25′之間, 即磨刀門到崖門之間, 從赤鼻島至白蕉七圍交界線, 東西之間最寬33.4公里。

1965年7月由中山、新會劃出部分鎮村建縣, 1983年7月歸屬珠海市管轄, 2001年4月撤縣設區。

斗門區

中文名稱

斗門區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廣東省珠海市

下轄地區

井岸鎮、白蕉鎮、斗門鎮、乾務鎮、蓮洲鎮、白藤街道

政府駐地

斗門區井岸鎮朝福路139號

電話區號

0756

郵政區碼

519000

地理位置

珠江口西南部

面 積

613.88平方千米

人 口

34.04萬人

方 言

粵語-四邑片-新會話、客家語、水上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禦溫泉、黃楊山、金台寺、斗門古街等

車牌代碼

粵C

名 人

鄺友良

歷史沿革

宋朝以前, 斗門一帶稱黃字圍, 屬新會潮居都。

宋朝紹興二十二年(1152)黃楊山附近島嶼劃歸香山縣管轄,

仍稱潮居鄉。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香山縣潮居鄉改稱黃梁都。 大沙、馬墩、上橫屬新會縣潮居都。 清朝緒六年(1880)黃梁都改稱黃梁鎮。 清宣統二年(1910)改鎮為區, 按數字編列, 稱香山縣為第八區。

1925年, 改稱為中山縣八區。

1930年, 改稱為中山縣黃梁區。

1931年, 區名按數字編列, 稱中山縣第八區。 上橫、大沙、馬墩稱新會縣第八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1年3月, 仍為中山縣第八區。 上橫、大沙、馬墩稱新會縣第九區。 1958年11月, 稱中山縣斗門大公社, 為中山縣7個大公社之一。 橫粉鄉、大沙鄉屬新會縣睦洲人民公社。

1965年7月19日, 經國務院批准, 成立斗門縣, 隸屬廣東省佛山地區。

1983年7月, 斗門縣歸屬珠海市, 成為珠海唯一的市轄縣。

2001年4月, 國務院批准斗門撤縣建區,

同年12月, 珠海市斗門區正式掛牌成立。 宋屬新會潮居裡。 元為潮居鄉。 明始稱黃梁都。 清光緒初年改稱黃梁鎮。 1931年改稱中山縣第八區。 1965年設斗門縣。 因縣治原名斗門鎮, 斗門鎮東北枕黃楊山, 西南面向新會梅閣海, 地形如鬥狀, 故名斗門。 1983年由佛山地區劃歸珠海市。 2001年4月4日, 國務院批准, 撤銷斗門縣, 設立珠海市斗門區和金灣區;斗門區轄原斗門縣的井岸、白蕉、乾務、五山、斗門、上橫、六鄉、蓮溪8個鎮。

1997年, 全縣轄8鎮, 面積925.3平方千米, 人口32.6萬, 外來流動人口3萬, 縣政府駐井岸鎮。 (摘自《政區大典》)

2000年, 斗門縣轄10個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 全縣總人口401529人, 其中:上橫鎮 23583 蓮溪鎮 13562 六鄉鎮 19849 斗門鎮 41294 五山鎮 26068 乾務鎮 19023 白蕉鎮 61534 井岸鎮 108074 紅旗鎮 21999 平沙鎮 49689 自藤湖虛擬鎮 9755 城南虛擬鎮 7099

斗門縣轄10個鎮(井岸、白蕉、乾務、五山、斗門、上橫、蓬溪、六鄉、紅旗、平沙), 121個村委會、47個居委會。

2003年, 白蕉鎮、六鄉鎮合併為白蕉鎮, 五山鎮、乾務鎮合併為乾務鎮, 蓮溪鎮、上橫鎮合併為蓮洲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 斗門區轄5個鎮(井岸、白蕉、乾務、斗門、蓮洲)。

名勝古跡

斗門區地形由低山、丘陵、臺地、平原和灘塗組成, 其間水道交錯, 富於變化。 由於自然和人文歷史的積澱, 斗門區旅遊資源融山、水、海、島、泉、寺、文、史、跡於一體。 1991年起, 加大投入, 大力發展旅遊業。 至2000年, 建有珠海禦溫泉度假村、金台寺、鱷魚島、萬盛鄉村俱樂部、生態百果園、燈籠沙水鄉風情旅遊區、漁家樂海上游、美加鴕鳥養殖場等旅遊景點, 另外重新開發斗門古街、南門菉猗堂、六鄉水松林等旅遊景點,

加上特色美食如重殼蟹、白藤湖蓮藕、白鴿魚、黃金風鱔、上橫黃沙蜆等, 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斗門區有高爾夫球場一家, 位於乾務鎮的萬盛鄉村俱樂部, 此外, 周邊還有珠海國際, 翠湖、金灣、東方4個高爾夫球場。 區內有廣東省最著名的溫泉“禦溫泉”, 是中國第一家日式露天溫泉, 設有20多種具有保健功能的特色溫泉。 擁有乾務水庫、白藤湖度假區、恒豐遊樂場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