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民樂 世界在聽(解碼·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文化走出去, 一直未曾停下腳步。 音樂、遊戲、網文、影視劇集……出海大軍不斷壯大。 從“送出去”到“走出去”“走進去”, 從賠本也賺不來吆喝到實力圈粉、收穫真金白銀,

成長背後是不斷探索的軌跡。

出海征途中, 作品和管道無疑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走紅海外的作品魅力何在?怎樣“搭橋鋪路”才能造就出海通衢?我們捕捉了形態各異的出海軌跡, 為您解碼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編 者

中國傳統的農曆狗年春節近在眼前, 吳氏策劃的工作人員忙了許久的2018年(第二十一屆)中國春節民族音樂會順利上演。

這次的海外巡演分成三路。 目前, 最先出發的中央民族樂團已經在瑞士琉森、奧地利蒂羅爾、林茨和德國的慕尼克、班貝格5地進行巡演, 隨後將繼續前往匈牙利布達佩斯和德國威斯巴登。 第二路, 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也於1月31日和2月2日分別在哈薩克的阿斯坦納和阿拉木圖舉辦音樂會,

還將前往塔吉克斯坦杜桑貝、吉沙爾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 最後出發的上海民族樂團則將於2月7日在英國倫敦舉行首演, 然後去往法國、比利時和德國的多個城市, 帶去8場音樂會。

成立27年來, 吳氏策劃一直致力於通過策劃組織國際性文化交流和演出活動, 將中國的優秀文化藝術推向世界。

主動出擊, 為優秀文化走出去鋪路架橋

1998年農曆虎年除夕, 吳氏策劃創始人吳澤州、吳嘉童父子組織近百位元音樂家、450多位元音樂愛好者, 在舉世聞名的音樂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 舉辦了第一場中國春節民族音樂會。 雖然票價不菲, 但仍舊座無虛席, 300多人持站票觀看, 被西方音樂界稱為“中國音樂進入歐洲的里程碑”。

“憑藉國人自身努力, 能動地把我國民族藝術精華推向世界藝術舞臺和文化市場。 ”這是吳澤州很多年前的構想, 也是吳氏策劃一直在堅持做的:為中國優秀文化藝術鋪路架橋。 維也納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聖彼德堡馬林斯基劇院、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多個世界頂級藝術團體與它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中央民族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廣東民族樂團、陝西民族樂團……多個中國最優秀的院團隨它走向世界;昆曲《長生殿》, 舞劇《孔子》、《紅樓夢》, 話劇《茶館》……多部中國優秀作品被它推向國際。

“中國民族文化只有通過咱們中國人自己努力, 才能走向世界, 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吳嘉童說, “弘揚中國文化, 我們有責任感和榮譽感, 所以選擇主動出擊。 ”吳氏策劃憑藉專注和專業, 成長為一家國際化演出經紀公司。

不能“自嗨”, 花錢買觀眾、買宣傳都是自欺欺人

“吳氏策劃的目標是做百年企業, 打造國際品牌。 ”吳嘉童如是說。 想要將中國文化傳播出去, 將國內的院團推至與世界其他院團平等溝通的水準上, 高品質的內容輸出和專業化的推廣管道至關重要。

“一定要重視品質, 不做‘水團’, 否則就是丟中國的臉。 可惜的是, 現在市場上還是有不少不夠格的‘水團’。 ”吳氏策劃總經理鄭穎極其重視觀眾反響和口碑, 而且強調反響要真實, “不能‘自嗨’, 花錢買觀眾、買宣傳都是自欺欺人。 ”

為了打造中國表演藝術在海外的品牌效應,

吳氏策劃不搞一時的單場演出, 而是做系列的可持續的演出品牌, 如中國京劇節, 中國春節民族音樂會等。 發揮專業化的企業運營優勢, 在策劃和執行的過程中選擇與西方日常生活可切入的聯結點, 注意藝術個性中的情感共性和審美共鳴, 盡可能地消弭文化鴻溝。

“我們也不是天生就會, 也是先看國際知名策劃企業怎麼做, 再思考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特長和優勢在哪兒, 哪些是其他國家不具備的, 然後將有利經驗和自身特色結合。 ”鄭穎將吳氏策劃的探索比喻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找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的發展著力點。

除了民樂, 2012年, 吳氏策劃與北京京劇院合作, 組織了大型新編京劇史詩《赤壁》首次歐洲巡演, 順勢提出舉辦中國京劇節的構想並付諸實施,至今舉辦了9次海外演出,從歐洲到南美洲,再到北美洲,足跡遍及美國、德國、奧地利、荷蘭、巴西、俄羅斯等國家的知名劇院,目前已有5萬余名海外觀眾現場領略京劇唱、念、做、打的風采。

“這是一出高度程式化的音樂戲劇。”《紐約時報》這樣評價中國京劇節:“《廉錦楓》中,當貝殼打開時高超的翻跟頭技巧,是大部分正在上演的百老匯劇碼無法超越的藝術高度。”

此外,藝術普及與教育也是吳氏策劃近幾年的重點方向——從全世界的音樂家以及音樂會中選取具有一定特色的高水準的演出,以系列獨奏音樂會或系列室內樂音樂會的方式,與全國重要的劇場合作,打造成套系列音樂會。既發揮了吳氏策劃國際採買的專業優勢,又降低了成本,可以以非常親民的價格讓廣大觀眾欣賞到專業水準的演出,讓劇院從魚龍混雜的“水團”中突圍,同時還能培育潛在觀眾。

不求快速回報,推動文化走出去需要慢功夫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吳氏策劃是最早一批做文化走出去業務的,也是最早一批進入國際舞臺的中國公司,近年來也逐漸得到國際各大劇院以及同行們的認可。走到這步,吳氏策劃克服了種種困難。

“不能功利地追求當下盈利和快速回報,推動文化走出去需要投資,但成功必定是慢熱的。如果得到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這個培育期就會縮短很多,不但對我們企業有利,對走出去事業、國內外觀眾都有很大幫助,一舉多得。”鄭穎坦言,如今政府對國有或帶國營性質的院團扶持力度遠遠大於民營企業,“當然,這也要歸咎於行業的良莠不齊與惡性競爭,所以每個企業應該有社會責任感,為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做些貢獻,起碼不要拖後腿。”

那麼,民營企業憑什麼該得到扶持?國有院團的優勢在於內容生產,以及優秀的藝術人才與作品,而民營企業的特長在於專業的行銷運作與世界範圍內的行業資源。如果讓國有院團既做內容又搞行銷,是一種資源和精力的浪費,不如與優秀的民營企業合作,各自發揮比較優勢,使效益最大化。

在把中國春節民族音樂會和中國京劇節兩大經典品牌項目運營好的基礎上,下一步,吳氏策劃想著眼戲劇領域。2015年,吳氏策劃與柏林藝術節簽署了5年合作協定,於2016年至2020年連續5年在中國各地舉辦柏林戲劇節。

今年的柏林戲劇節上,德國卡爾斯魯厄巴登國家劇院攜《國家劇院的絆腳石》來京演出,導演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借此劇構造了一個集體性的回憶空間來對抗遺忘,以樸實而非刻意悲壯的基調向觀眾呈現了德國在納粹統治下的恐怖歷史。

“我們始終堅信文化的廣泛傳播與交流是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國度、不同宗教背景乃至不同意識形態下的人類相互接觸、相互瞭解、相互合作的基礎。”吳嘉童對文化傳播有著寬廣的視野和深層次的理解,“希望通過文化的交流和我們不懈努力,為世界的和諧發展盡綿薄之力。”

順勢提出舉辦中國京劇節的構想並付諸實施,至今舉辦了9次海外演出,從歐洲到南美洲,再到北美洲,足跡遍及美國、德國、奧地利、荷蘭、巴西、俄羅斯等國家的知名劇院,目前已有5萬余名海外觀眾現場領略京劇唱、念、做、打的風采。

“這是一出高度程式化的音樂戲劇。”《紐約時報》這樣評價中國京劇節:“《廉錦楓》中,當貝殼打開時高超的翻跟頭技巧,是大部分正在上演的百老匯劇碼無法超越的藝術高度。”

此外,藝術普及與教育也是吳氏策劃近幾年的重點方向——從全世界的音樂家以及音樂會中選取具有一定特色的高水準的演出,以系列獨奏音樂會或系列室內樂音樂會的方式,與全國重要的劇場合作,打造成套系列音樂會。既發揮了吳氏策劃國際採買的專業優勢,又降低了成本,可以以非常親民的價格讓廣大觀眾欣賞到專業水準的演出,讓劇院從魚龍混雜的“水團”中突圍,同時還能培育潛在觀眾。

不求快速回報,推動文化走出去需要慢功夫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吳氏策劃是最早一批做文化走出去業務的,也是最早一批進入國際舞臺的中國公司,近年來也逐漸得到國際各大劇院以及同行們的認可。走到這步,吳氏策劃克服了種種困難。

“不能功利地追求當下盈利和快速回報,推動文化走出去需要投資,但成功必定是慢熱的。如果得到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這個培育期就會縮短很多,不但對我們企業有利,對走出去事業、國內外觀眾都有很大幫助,一舉多得。”鄭穎坦言,如今政府對國有或帶國營性質的院團扶持力度遠遠大於民營企業,“當然,這也要歸咎於行業的良莠不齊與惡性競爭,所以每個企業應該有社會責任感,為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做些貢獻,起碼不要拖後腿。”

那麼,民營企業憑什麼該得到扶持?國有院團的優勢在於內容生產,以及優秀的藝術人才與作品,而民營企業的特長在於專業的行銷運作與世界範圍內的行業資源。如果讓國有院團既做內容又搞行銷,是一種資源和精力的浪費,不如與優秀的民營企業合作,各自發揮比較優勢,使效益最大化。

在把中國春節民族音樂會和中國京劇節兩大經典品牌項目運營好的基礎上,下一步,吳氏策劃想著眼戲劇領域。2015年,吳氏策劃與柏林藝術節簽署了5年合作協定,於2016年至2020年連續5年在中國各地舉辦柏林戲劇節。

今年的柏林戲劇節上,德國卡爾斯魯厄巴登國家劇院攜《國家劇院的絆腳石》來京演出,導演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借此劇構造了一個集體性的回憶空間來對抗遺忘,以樸實而非刻意悲壯的基調向觀眾呈現了德國在納粹統治下的恐怖歷史。

“我們始終堅信文化的廣泛傳播與交流是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國度、不同宗教背景乃至不同意識形態下的人類相互接觸、相互瞭解、相互合作的基礎。”吳嘉童對文化傳播有著寬廣的視野和深層次的理解,“希望通過文化的交流和我們不懈努力,為世界的和諧發展盡綿薄之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