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婆婆老公逼我把嫁妝給小姑子:嫁人,要看原生家庭的三觀!

最近偶然看到一個帖子, 實在是震驚了:

一位姑娘和男友訂婚後, 父母提出了9萬彩禮, 並給女兒準備了嫁妝9萬。 雙方家庭已商討好, 這18萬就作為小夫妻婚後的家庭基金。 本是和和美美的一件事, 但男友的姐姐即將訂婚, 姑娘的准婆婆卻要求她把這18萬給姐姐當嫁妝撐面子。

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攢的錢要被倒貼給大姑做嫁妝, 姑娘心底自然是不願意的, 但萬萬沒想到, 她這樣的想法卻被男友覺得小氣, 不大度, 還為此和她發生多次爭吵.....

為此, 姑娘的父母建議女兒不要太著急結這個婚, 緩一緩無妨,

看看准婆婆家的態度如何, 而姑娘也開始困惑, 要不要結這個婚?

帖子下面, 網友的留言驚人的一致:

@薌佯小城:不能, 這婆婆的算盤打得太精了, 讓你那個說你不大度的未婚夫再去找一個大度的未婚妻吧。

@呱呱:真的不能嫁, 男友的態度太讓人寒心了。

@小-小-喬-:一毛錢沒到女方父母口袋反而變相拿走女方給的錢給自己嫁女兒, 這尼瑪什麼三觀。

@分手之後你還好麼:這簡直有病哦, 要撐面子是你的事, 不說別的, 把嫁妝都要拿出來給自己女兒, 這事也做得過分, 姑娘可以考慮走人了, 男朋友還說你小氣, 是還沒生孩子沒有體會到過日子的難, 這麼大氣, 以後過日子還不定什麼樣。

簡·奧斯丁說:“婚姻只考慮家境是荒謬的, 不考慮家境是愚蠢的。 ”

婚姻面對的不僅是個人, 更是一個家庭。

嫁人, 一定要看他的原生家庭。

//01//

之前有一部相親節目曾經引起熱議——《中國式相親》, 節目中男女嘉賓帶著家人來到現場, 打著的口號就是“一人脫單, 全家光榮”。

這個節目赤裸裸的展現了, 一個家庭的三觀正是有多麼重要。

1號男嘉賓, 還沒說話, 陪同他來的二姨就對女方提出了幾點要求:“身體健康, 心地善良, 勤勞肯幹, 當家理財。 ”

接著又反復強調一定要幹活幹活:“只有幹才能活, 不幹不能活。 ”“好看的臉蛋可生不出大米。 ”

不像是找媳婦,

倒像是來找個全能的家庭保姆。

2號嘉賓, 希望找個價值觀匹配的。 做營養師母親則表示, 比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女孩不能手涼:“堅決不要手涼的女孩子”“手涼的女孩宮寒, 牽扯著下一代。 ”

順便強調了一下她家的媳婦以後“要給我生兩個到三個的。 ”

也不像是找媳婦,

更像是來找個子宮的。

主持人金星在節目中說了一句話, 深以為然。

婚姻不是兩個年輕人卿卿我我就能解決的問題, 更關乎到兩個家庭。 能否和對方父母相處融洽, 也是婚姻裡的重要組成部分。 糟糕的婆媳關係, 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 在未來的生活中都會或多或少出現問題, 甚至讓人對愛情徹底失望。

《中國式相親》裡有一個家庭,父母從頭到尾都溫溫和和的笑著,沒有奇葩的要求,也沒有咄咄逼人的質問,唯一的條件就是“兒子喜歡”,而母親的一句話更是收穫好評無數。

最讓人羡慕的婚姻莫過於:

你嫁給他,卻收穫了來自他和家庭雙重的愛。

//02//

央視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鏡子》,裡面有這樣一句來自孩子的自白: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雖然過於絕對,卻並非沒有道理。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接受的教育,父母的相處模式,父母的三觀都會決定他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在一個充滿爭吵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身上常常戾氣滿滿;

經常被父母打罵,否定的孩子,變得自卑而膽怯;

被父母嬌慣著長大的孩子,缺少一份責任感

......

一直覺得家庭氛圍好的小孩很幸運,他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擁有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很容易就往正確的方向跑。從心底散發出溫暖和愛。

@Danever: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父母是溫溫柔柔又很相愛的兩個人,有時候爭吵又低頭道歉。每天有說不完的段子和閒話。他們把大部分的愛都給了對方,已經快五十歲了,還是兩個人出遊,玫瑰鑽石禮物晚餐。活成了我想要的愛情。

也是他們的愛與包容,讓我學會了溫柔寬容的對待這個世界,很愛我的爸媽。

@Cagayake--:越長大就越覺得好幸福,我的善良大方不計較都源于我爸,我爸是我這個世界上最愛的男人沒有之一,我的磨嘰嘮叨沒主見都源于我媽 ,但是我媽讓我學會了女性的堅韌和如何去愛別人,他們的婚姻沒風沒浪平淡無奇,但給了我二十年的幸福。

而在湊合的夫妻關係下長大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就要花很多力氣去踢開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

@過氣小公舉baby:永無寧日的爭吵,這種環境下長大,性格已經畸形了,可是還是在努力板正自己啊,不想讓以後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你眼睛裡有星星耶喔:才二十出頭就不想找對象不想結婚不想要小孩,不想成為我媽那樣的人不想嫁給我爸這樣的男人。

@當一個人成了謎ing:對於一個在健康有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永遠不懂那些敏感,優柔,眉宇間時刻緊鎖的孩子在想什麼。他們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克服自卑,克服懦弱,克制自我的去生活,儘管如此,他們的心依然脆弱,多疑。 不要問為什麼,沒有人想變成那樣,只是暗苗已種下。

或許正如榮偉玲所說: “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製痛苦。”

//03//

李安曾評價張愛玲:“張愛玲是個沒有愛的人。有時候我們會奇怪,她既然那麼瞭解男女關係的本質,為何還要飛蛾撲火?張愛玲是個有心理疾病的人,這是幾乎所有經歷童年陰影、不得父母疼愛的人都有的問題。”

張愛玲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父親不僅對她無比冷淡,後母更是性格乖戾,常常欺辱折磨張愛玲姐弟。一次張愛玲和後母發生爭執後,被父親毒打並拘禁了半年,期間差點患病死去,童年的經歷讓她安全感極度缺失,而這投映到後來她選擇的伴侶身上。

不管是比她大14歲的胡蘭成,還是比她大29歲的賴雅,歸根究底都是對父愛的一種追尋,而從小養成的淡漠疏離更是伴隨了張愛玲的一生。

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傾城之戀》

而奧黛麗·赫本失敗的兩段感情上,也有原生家庭的影子。她的父親是法西斯主義的狂熱追隨者,在赫本6歲就為了所謂的政治拋棄了家庭,這使得赫本對完整的家庭充滿了嚮往,卻在很多時候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愛。

赫本的大兒子肖恩後來說到:“外祖父當年的離家出走,給母親(赫本)的情感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創傷,而這種創傷帶來的遺憾和悵惘,應該為兩次失敗的婚姻承擔一定責任。”

前不久結束的《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暖心可愛的Jasper圈粉無數。明明陳小春和應采兒都是火爆脾氣,然而生出來的兒子卻又乖又暖又萌。

歸根究底,就在於陳小春和應采兒傳遞給兒子的是滿滿溫暖的愛。

陳小春曾經說道,

“她(應采兒)是我的女朋友,她很野蠻,對我說話很大聲會直接要求我,可我就是被他吃得死死的。只要有她在,我就覺得快樂、幸福、滿足所以為她做再多事又何妨。”

“以前,我愛流連夜店,甚至去天天喝酒。但現在,我最喜歡待在家裡,跟我心儀的姑娘一起過純樸簡單的生活。”

而應采兒也從不掩飾自己的愛:

作為父親,你能為你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愛他們的母親;作為母親,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所以,無論你選擇嫁給誰。請一定要看看他的原生家庭。

多瞭解對方的家庭,你會更懂他是怎樣的人,是否應該繼續相處下去,是否值得託付終身。不要相信真愛可以隨隨便便改變一個人,愛情能改變的往往都是細枝末節的部分,真正的原則觀念卻是影響不了的。

甚至讓人對愛情徹底失望。

《中國式相親》裡有一個家庭,父母從頭到尾都溫溫和和的笑著,沒有奇葩的要求,也沒有咄咄逼人的質問,唯一的條件就是“兒子喜歡”,而母親的一句話更是收穫好評無數。

最讓人羡慕的婚姻莫過於:

你嫁給他,卻收穫了來自他和家庭雙重的愛。

//02//

央視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鏡子》,裡面有這樣一句來自孩子的自白: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雖然過於絕對,卻並非沒有道理。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接受的教育,父母的相處模式,父母的三觀都會決定他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在一個充滿爭吵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身上常常戾氣滿滿;

經常被父母打罵,否定的孩子,變得自卑而膽怯;

被父母嬌慣著長大的孩子,缺少一份責任感

......

一直覺得家庭氛圍好的小孩很幸運,他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擁有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很容易就往正確的方向跑。從心底散發出溫暖和愛。

@Danever: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父母是溫溫柔柔又很相愛的兩個人,有時候爭吵又低頭道歉。每天有說不完的段子和閒話。他們把大部分的愛都給了對方,已經快五十歲了,還是兩個人出遊,玫瑰鑽石禮物晚餐。活成了我想要的愛情。

也是他們的愛與包容,讓我學會了溫柔寬容的對待這個世界,很愛我的爸媽。

@Cagayake--:越長大就越覺得好幸福,我的善良大方不計較都源于我爸,我爸是我這個世界上最愛的男人沒有之一,我的磨嘰嘮叨沒主見都源于我媽 ,但是我媽讓我學會了女性的堅韌和如何去愛別人,他們的婚姻沒風沒浪平淡無奇,但給了我二十年的幸福。

而在湊合的夫妻關係下長大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就要花很多力氣去踢開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

@過氣小公舉baby:永無寧日的爭吵,這種環境下長大,性格已經畸形了,可是還是在努力板正自己啊,不想讓以後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你眼睛裡有星星耶喔:才二十出頭就不想找對象不想結婚不想要小孩,不想成為我媽那樣的人不想嫁給我爸這樣的男人。

@當一個人成了謎ing:對於一個在健康有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永遠不懂那些敏感,優柔,眉宇間時刻緊鎖的孩子在想什麼。他們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克服自卑,克服懦弱,克制自我的去生活,儘管如此,他們的心依然脆弱,多疑。 不要問為什麼,沒有人想變成那樣,只是暗苗已種下。

或許正如榮偉玲所說: “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製痛苦。”

//03//

李安曾評價張愛玲:“張愛玲是個沒有愛的人。有時候我們會奇怪,她既然那麼瞭解男女關係的本質,為何還要飛蛾撲火?張愛玲是個有心理疾病的人,這是幾乎所有經歷童年陰影、不得父母疼愛的人都有的問題。”

張愛玲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父親不僅對她無比冷淡,後母更是性格乖戾,常常欺辱折磨張愛玲姐弟。一次張愛玲和後母發生爭執後,被父親毒打並拘禁了半年,期間差點患病死去,童年的經歷讓她安全感極度缺失,而這投映到後來她選擇的伴侶身上。

不管是比她大14歲的胡蘭成,還是比她大29歲的賴雅,歸根究底都是對父愛的一種追尋,而從小養成的淡漠疏離更是伴隨了張愛玲的一生。

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傾城之戀》

而奧黛麗·赫本失敗的兩段感情上,也有原生家庭的影子。她的父親是法西斯主義的狂熱追隨者,在赫本6歲就為了所謂的政治拋棄了家庭,這使得赫本對完整的家庭充滿了嚮往,卻在很多時候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愛。

赫本的大兒子肖恩後來說到:“外祖父當年的離家出走,給母親(赫本)的情感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創傷,而這種創傷帶來的遺憾和悵惘,應該為兩次失敗的婚姻承擔一定責任。”

前不久結束的《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暖心可愛的Jasper圈粉無數。明明陳小春和應采兒都是火爆脾氣,然而生出來的兒子卻又乖又暖又萌。

歸根究底,就在於陳小春和應采兒傳遞給兒子的是滿滿溫暖的愛。

陳小春曾經說道,

“她(應采兒)是我的女朋友,她很野蠻,對我說話很大聲會直接要求我,可我就是被他吃得死死的。只要有她在,我就覺得快樂、幸福、滿足所以為她做再多事又何妨。”

“以前,我愛流連夜店,甚至去天天喝酒。但現在,我最喜歡待在家裡,跟我心儀的姑娘一起過純樸簡單的生活。”

而應采兒也從不掩飾自己的愛:

作為父親,你能為你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愛他們的母親;作為母親,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所以,無論你選擇嫁給誰。請一定要看看他的原生家庭。

多瞭解對方的家庭,你會更懂他是怎樣的人,是否應該繼續相處下去,是否值得託付終身。不要相信真愛可以隨隨便便改變一個人,愛情能改變的往往都是細枝末節的部分,真正的原則觀念卻是影響不了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