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財報攀升的背後 阿裡雲六大變化值得銘記

文/在前線 老涼

雲計算市場, 逆水行舟, 唯有奮進。

2月1日晚間, 阿裡巴巴對外發佈了其2018財年第三季度, 暗示雲計算, 將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長城(Great Wall of China,

英文直譯為偉大的中國牆)。

技術突破:人工智慧破壁商業領域

在技術方面積極需求突破, 更是阿裡雲成長快速的根本原因和不二法門。

9年前, 阿裡巴巴在國內率先開始對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投入研發資源。 有報告顯示, 阿裡巴巴是技術研發投入最高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持續的投入, 造就了阿裡的核心技術能力, 使它蛻變成為一家技術公司。

需要指出的, 在過去兩年中, 人工智慧無疑是最大的熱點。 一時間, 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在推人工智慧戰略並發佈相關產品。

相比之下, 阿裡雲的ET大腦有很大不同, 它旨在幫助幫助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脫胎換骨實現新生, 而有些公司則只是單純的炒概念、蹭熱點。

在去年12月份的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 阿裡雲把人工智慧與產業進行深度融合, 在城市、工業、零售、金融、汽車、等多個場景中推出ET大腦“產業AI”方案。 產業AI, 可以說是ET大腦在產業中的全新生長。

首都機場借助阿裡雲的“ET航空大腦”, 可以在50秒內刷新機場1700架次航班的停機位安排, 廊橋停機位利用率提高10%, 相當於每天有20,000名旅客不用再乘坐擺渡車。

在技術和產品方面持續推陳出新, 是阿裡雲的習慣。 單單在第三財季, 阿裡雲共發佈396款新產品和功能。

與此同時, 在斯坦福大學發起的一項機器閱讀理解領域頂級賽事中, 阿裡巴巴人工智慧研究團隊開發的一個深度學習模型, 得到了比人類更高的分數, 該賽事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權威的機器閱讀理解比賽之一。

這也是機器首次戰勝人類。

人才戰略:2030年的思與行

企業家都希望自己的企業基業長青, 但是, 想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

一直以來, 馬雲都認為阿裡巴巴能夠活102歲。 在去年的雲棲大會上, 馬雲宣佈阿裡巴巴成立“達摩院”, 並稱未來3年將投入1000億人民幣啟動資金。

達摩院, 這個名字很另類, 其實相當於阿裡巴巴研究院、創新中心, 但是馬雲說, 這些名字都太普通, 達摩院既是苦心僧修行的地方, 也是阿裡巴巴乃至未來中國的創新基地。

馬雲希望, 達摩院為全球20億的消費者解決1億的就業機會, 創造1000萬的盈利企業空間。

而就在大會期間, 一張集聚了眾多業界大咖的合影刷爆朋友圈, 這張照片共有14人,

除了馬雲之外, 其餘13位都是全球知名的學術、技術大咖, 他們是達摩院學術諮詢委員會成員。

其中, 包括:美國三院院士、人工智慧世界級泰斗Michael I. Jordan;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分散式運算思想提出者李凱;人類基因組計畫領軍人物、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George M. Church等等, 個個如雷貫耳。

除此之外, 去年 9 月, 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世界頂級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入職阿裡巴巴, 擔任阿裡雲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阿裡雲量子實驗室主任。

而今年1月的消息稱, 兩次理論電腦最高獎哥德爾獎(Gödel Prize)得主、匈牙利裔美國電腦科學家馬里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入職阿裡巴巴達摩院, 進駐位於西雅圖的阿裡雲量子實驗室(AQL)。

阿裡深知, 未來之戰, 是技術, 更是人才。

在前線觀察:要全面評價阿裡雲

不管是評價一個人, 還是評價一個企業, 都要看全面, 評價阿裡雲不能只看業績。

誠然, 阿裡巴巴現在是全球的互聯網巨頭, 而阿裡雲更是快速崛起的雲計算新貴, 業績一天比一天好, 而在前線總結的六大亮點, 是阿裡雲崛起公開的秘密。

辭舊迎新,2018年的雲計算更讓人期待,但競爭也更加激烈。對於阿裡雲而言,擁有了PaaS市場的話語權,正積極向更深層的領域進發,相比之下,擁有了先發優勢,這也讓它有精力和資本去做更多的事。

比如如何全面啟動達摩院的火力,ET大腦如何向更多行業滲透,等等,都是阿裡雲的課題,當然也會是它前進道路上的助燃劑。

阿裡雲,中國雲,世界雲,加油!

辭舊迎新,2018年的雲計算更讓人期待,但競爭也更加激烈。對於阿裡雲而言,擁有了PaaS市場的話語權,正積極向更深層的領域進發,相比之下,擁有了先發優勢,這也讓它有精力和資本去做更多的事。

比如如何全面啟動達摩院的火力,ET大腦如何向更多行業滲透,等等,都是阿裡雲的課題,當然也會是它前進道路上的助燃劑。

阿裡雲,中國雲,世界雲,加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