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爸爸和楊爸爸教子較勁,十年後孰對孰錯,可惜悔之晚矣

我上中學的時候, 是上世界八十年代末, 學校裡有兩位印象很深的老師――楊老師和李老師。 他們都是38歲, 都是學校骨幹老師, 都有一雙和我同齡的兒女。

表面看兩位老師實力相當, 不分伯仲。 但實際上楊老師家境優渥, 很有優越感, 處處都想超過李老師。 而李老師因為妻子身體不好, 一家人全指望他一個人工資養活, 生活過的捉襟見肘, 所以李老師凡事不爭強, 努力工作, 平和而沉默。


上世紀八十年代, 鄉鎮中學條件還不是很好, 學生食堂伙食很差, 一部分學生從家裡帶來乾糧鹹菜, 湊著食堂熱湯吃就算一頓飯了。 老師食堂伙食相對好點, 學校定額專供, 熱飯熱菜。

一到放學, 楊老師一雙兒女直奔爸爸辦公室, 楊老師早早打來自己飯菜, 又花錢在老師食堂給孩子買來熱菜熱飯, 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嚥的模樣, 楊老師感覺很幸福!

李老師則是自己打來熱菜熱飯自己一個人吃,

吃完飯就去班級轉悠。 而李老師一雙兒女去學生食堂打來熱湯麵, 來到爸爸辦公室, 湊著從家帶來的冷饅頭和媽媽醃的鹹菜吃。 有時候李老師也會給孩子剩下一點熱菜, 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嚥, 李老師總是默不作聲。

私底下, 老師們也議論李老師對自己孩子冷酷, 沒有楊老師愛孩子。 連楊老師的孩子也嘲笑李老師家孩子不受寵, 還玩笑問李老師家孩子:你倆是不是親生的?

話雖然如此說, 但李老師關心自己的學生, 那可是全校有名。 譬如一次他班一位女生生理期肚疼得吃不下飯, 李老師讓女兒把那個女生拉到自己辦公室, 讓出自己飯菜給三個孩子吃, 自己啃孩子的冷饅頭。 還有學生買本買筆的,

一時困難, 李老師也是傾囊相助。

有一次, 學校組織老師去省城參觀學習, 楊老師和李老師作為骨幹老師, 一塊被選拔參加學習。 回來的時候, 老師們都給自己孩子帶點禮物, 楊老師買了一輛飛鴿牌自行車, 想著方便孩子們上高中回家騎。 李老師卻向賣車師傅要了飛鴿牌自行車的宣傳頁, 很珍重地裝在包裡帶回家。

​楊老師將自行車托運回家, 他的兩個孩子興高采烈, 騎著車在操場上瘋跑, 自豪得像公主王子。

李老師回家, 掏出飛鴿牌自行車宣傳頁遞給孩子說:爸爸把希望帶回家了, 你倆努力爭取把它早日推回家吧!

於是, 楊老師的兒女自豪感爆棚, 有空就去騎車顯擺, 在同學們面前, 感覺他們高人一等。 而李老師的一雙兒女, 心裡種一個夢想, 低下頭埋在書本裡……

​三年後, 按楊老師的話說, 他的孩子都是青春期叛逆惹得禍, 厭學早戀還不上進。 最後女兒勉強讀了普通高中, 兒子直接去了技校。

李老師還是按部就班工作教學, 很少談論他自己的兩個孩子, 幾乎沒有借自己是學校老師, 給孩子提供便利條件。 甚至, 兩個孩子考試成績李老師都很少過問, 只是鼓勵孩子們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

十年後,李老師兩個孩子雙手名校研究生畢業,女兒被公派去義大利留學,兒子留在省城一所大學任教。

當大家談論起當年兩位老師時,免不得提起當年的事。大家都奇了怪了,明明楊老師對自己孩子關愛有加,無微不至,對孩子學習也是十分重視,遠遠超過了李老師對孩子傾注的心血,為什麼成才的卻是李老師的一雙兒女?

當人們向李老師取經時,李老師淡淡地說:我的兩個孩子我都沒有管過,都是孩子自己努力結果。

​到底哪位父親才是最懂教育的?又是一年開學季,你願意當為孩子遮擋一切挫折的楊爸爸,還是願望讓孩子自己去承受風雨的李爸爸?


十年後,李老師兩個孩子雙手名校研究生畢業,女兒被公派去義大利留學,兒子留在省城一所大學任教。

當大家談論起當年兩位老師時,免不得提起當年的事。大家都奇了怪了,明明楊老師對自己孩子關愛有加,無微不至,對孩子學習也是十分重視,遠遠超過了李老師對孩子傾注的心血,為什麼成才的卻是李老師的一雙兒女?

當人們向李老師取經時,李老師淡淡地說:我的兩個孩子我都沒有管過,都是孩子自己努力結果。

​到底哪位父親才是最懂教育的?又是一年開學季,你願意當為孩子遮擋一切挫折的楊爸爸,還是願望讓孩子自己去承受風雨的李爸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