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挑戰冬釣難,越難才越釣得有成就感

冬釣確實難, 但難有難的魅力, 有釣魚癮的人才不會理睬季節的約束, 不會收竿。 筆者歸納整理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從五個方面來談談冬釣的一些做法。

一、不利天氣, 退避三舍

冬季跟其它季節一樣, 也有晴有陰有雨。 但不管是什麼天氣, 我們只要選擇氣溫在較長時段比較穩定的時候出釣, 就能有較好的魚獲。 因為氣溫穩定的時期, 晝夜溫差很小, 水溫也固定在一定的範圍, 魚兒經過幾天的適應, 已能夠主動覓食, 所以出釣必有收穫。 而氣溫不穩定的日子, 時冷時熱, 水溫也隨之忽高忽低, 魚兒怎能適應這樣的水體環境?所以不適合出釣,

應幹點別的。

寒潮來襲, 大風連續刮上幾天, 氣溫接下來就會驟降, 明顯不適合出釣。 最好選擇晴好天氣, 無風的日子出釣。 而連續的陰天, 氣溫的變化一般不大, 也適合出釣。 只是要注意晴天釣淺, 陰雨釣深。 如果氣象預報氣溫要下降, 但人感覺並不冷, 也可以出釣, 這種時機常獲大魚。 因為氣溫雖呈下降趨勢, 但水的比熱高, 散熱較慢, 所以水溫一時還不會下降太快, 適合垂釣, 且常能釣到大魚。

二、追蹤魚兒, 尋覓釣點

冬季的魚兒集群于深水區域, 需要找魚而釣。 向陽或背陰的地方, 只要觀察到有魚活動, 就可設為釣點。 最好避開溝尾處與溝頭處, 而選溝汊的腰部施釣。 窄且深的溝汊要比寬大的好, 若有樹樁或亂石沉底、或者水草樹枝較多則更好。 一般來說東西走向的溝汊是難得的好位置, 但要求有足夠的水深, 3-4.5米比較適宜。 將釣位選在向陽的北岸, 垂釣前先試探一下水深, 如果發現有一處水底要比其它水底稍深, 就選為釣點。

不可小看“稍深一點”, 釣效會有很大區別的。

三、軟竿細線, 細尾浮漂

冬季常要釣深釣遠, 面對深水區, 我們要根據岸邊的具體情況選竿。 4.5米的四六調手竿適合岸陡水深的釣位, 配上0.8號主線與0.4號子線、選3號金袖鉤, 對付六斤的野生大鯉魚都沒有問題;5.4米以上的長竿適合近岸水稍淺的釣位, 竿子在5.4-6.3米的要選四六的調性, 7.2米的竿子就選三七調性。 一般不必使用更長的竿子, 因為冬季使用的是細尾浮漂, 太遠了, 魚口又輕, 觀漂不易。 選用軟竿是考慮到偏於細小的線組, 因為冬釣碰到大鯉魚的機會較多, 使用軟竿就能有充分的迴旋餘地, 釣獲一條大鯉魚之後不妨換新的子線。 與細小相配, 當然要選小號細尾浮漂, 一至二號即可,

太大的話漂訊會過濾掉輕口, 導致讀漂失誤, 從而影響釣效。

四、提前打窩, 釣餌要活

冬季野釣打窩有技巧, 一般在窄而深的溝汊或小水域垂釣, 是沒有必要打窩的, 只須誘釣結合就行了。 因為魚兒冬季所需食量很小, 打窩不僅會嚇跑魚兒, 還會輕易喂飽魚兒, 導致魚兒不吃鉤餌。 如果偏要打窩, 可以提前打窩誘魚, 之後再施釣。 窩料要少而精, 可用丁香或桂花酒泡小米或碎大米與碎玉米渣等, 另加紅蟲鯽, 一次拋投控制在50克以內, 儘量邊釣邊誘。

冬季的釣餌一般秉承一貫的做法, 首選紅蟲或細紅的蚯蚓。 但也可以使用素餌, 選味兒濃腥、顏色偏紅或黃色的素餌, 餌料狀態軟一點, 不能太黏, 霧化效果定位普通級別。 假如物件魚是鯉魚,

就要選蛋白質豐富且有較濃腥味的素餌。 若想同時垂釣鯽魚與鯉魚, 可以讓上鉤掛紅蟲或蚯蚓, 下鉤則掛素餌。 如果要使用商品餌, 最常用的就是鯽魚商品餌, 不要使用鯉魚商品餌, 因為它很清淡且顆粒大, 不適合冬季魚口輕的特點。

五、調靈釣靈, 及時揚竿

冬季調釣主張調靈釣靈, 緊盯浮漂細微動作, 提高上魚率。 試釣一段時間, 如果發現漂有訊號而中不了魚, 就適當釣鈍一點, 根據魚情而有所改變。

由於冬季魚口小, 漂訊反映肯定很細微, 浮漂上浮與下頓一般不過半目, 有時浮漂只是輕輕點動後就再無動作, 如果沒有及時發現, 或許錯過的就是一條大鯽魚或鯉魚。 所以這告訴我們, 只要浮漂有細微動作, 都要及時揚竿。 否則,一不小心就要參加“空軍”。為了不錯過這些細微的漂訊,釣者必須集中精神盯漂,手不離竿,眼不離漂,隨時準備揚竿刺魚,確保釣效。

否則,一不小心就要參加“空軍”。為了不錯過這些細微的漂訊,釣者必須集中精神盯漂,手不離竿,眼不離漂,隨時準備揚竿刺魚,確保釣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