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物|默克爾的征途

如果為想成為政治領袖的人撰寫指南, 默克爾很可能是一個反面教材:她身形略胖, 衣著普通, 表達能力不佳, 欠缺個人魅力,

也不太使用社交媒體, 似乎更像一個家庭主婦而不是一個大國領袖。 事實上, “媽媽”正是德國人給默克爾起的外號, 聽起來倍感溫暖, 卻有強烈的諷刺她乏味、欠缺個人魅力的意味, 但到了今天, 這個稱呼已幾無嘲諷之意, 而成了讓人心安的代名詞。

本次大選, 聯盟黨的競選口號也再三強調了這一點:“為了一個我們熱愛且生活美好的德國。 ”沒有煽情語言, 沒有宏偉目標, 卻切中百姓所需。 它提醒選民國家在默克爾領導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現實, 同時傳遞清晰信號:“想繼續過好日子, 就選我們。 ”

然而, 12年的總理歲月不可能是看起來那樣風輕雲淡, 始終如一的背後, 是內心的篤定、日復一日的堅持以及必要時刻的妥協和調整。

默克爾是瓦格納歌劇的忠實粉絲, 她這樣評價《尼伯龍根的指環》這部演出時間長達16小時的歌劇:“如果事情一開始就錯了, 反而可以成就某些人, 但永遠都不會回到好的結果上來。 起步對, 步步皆對。 ”這或許就是這位總理的人生座右銘:一開始就要做對, 一步接一步, 有條理, 有計劃, 從容不迫。

移開對手

從1989年開始投身政治到2005年成為德國總理, 默克爾16年裡完成了其他政客奮鬥一生都未必能實現的目標, 在德國政壇的上升速度堪稱驚人。 在這一過程中, 她超常的學習和領悟能力、歷史賦予的機遇和運氣都是重要的推動因素, 不過, 來自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的賞識和提拔是最關鍵的一步。 科爾自1982年開始擔任德國總理, 因為一手促成了德國在1990年10月3日的再次統一, 聲望如日中天。 而在與出身東德的默克爾僅僅會面兩次後, 科爾即將其確定為統一後首屆內閣的婦女青年部部長人選, 一下子將默克爾提拔到德國政壇的領導階層。 科爾有一次叫默克爾“小姑娘”, 默克爾從此獲得了“科爾的小姑娘”的綽號。

由於統一後的德國政壇實際上由西德人主導, 在當時的波恩基民盟總部內, 默克爾這個來自東邊的新人幾乎沒有什麼人脈。 因此, 科爾的青睞對默克爾至關重要, 是默克爾真正的“貴人”。

但當這位“貴人”犯了錯、成了自己和黨派前進的絆腳石時, 默克爾的冷酷和決絕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1998年9月, 科爾在連續執政四屆後依然無意讓位, 自己再次出面競選, 最後敗給了施羅德。 1998年11月, 被稱為科爾“王儲”的沃爾夫岡·朔伊布勒接替科爾擔任基民盟主席, 科爾擔任名譽主席, 默克爾被任命為基民盟總書記。 1999年12月12日, 科爾政治獻金醜聞曝光, 而他本人一直拒絕說出獻金的來源。 正在基民盟高層左右為難之時,

默克爾在《法蘭克福彙報》上發表署名文章, 指責科爾的行為已經損害了黨, 敦促他說出更多政治獻金的細節, 並呼籲基民盟學會在沒有科爾的情況下“自立”。 此舉既與政治導師科爾劃清界限, 又打擊了對手朔伊布勒和人氣正旺的黑森州州長科赫。 這三人先後辭職, 默克爾就任基民盟主席, 開啟了問鼎總理寶座之路。

默克爾對恩人反戈一擊的背叛行為,讓很多人至今無法釋懷。雖然默克爾和科爾後來進行了和解,但也僅限於在公開場合維持形象而已,兩人從未真正言歸於好。

不過,沒有這看起來不光彩的一步,默克爾的上位過程不可能這麼快速和順利。也許是吸取了在此事的處理上過分露骨的教訓,默克爾在此後和政敵的較量中,手腕日益嫺熟,不再採取這種短兵相接、無迴旋餘地的粗暴方式,而更多是通過防患於未然、明升暗降等更為溫柔平滑的手段,不動聲色地移開而不是清除對手。有人統計,自默克爾加入基民盟以來,倒在她前進路上的同黨男性政治家已超過十人,包括因博士論文抄襲醜聞出局的前國防部長古滕貝格、因以權謀私醜聞下臺的前總統伍爾夫,等等。這樣一來,基民盟除了團結在默克爾周圍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

人道主義

和清除政敵的手法日益圓融同步,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政治歷練的深厚,默克爾漸漸形成了自己穩定的政治風格:靜觀其變,不輕易表態,看清風向後謀定而後動,兼收並蓄。而這一風格,在備受爭議的歐洲難民危機中表現得最淋漓盡致。

因為戰亂的影響,自2013年以來,大量北非中東的難民通過海路湧入歐洲,並在2015年年中達到了高潮。2015年7月,默克爾上了一檔名為《德國好生活》的電視節目,面對巴勒斯坦難民少女雷姆可能面臨被驅逐出境的哭訴,默克爾還認為“有時候政治很殘酷”,並告訴這位少女:“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營裡有成千上萬的人,如果我們說‘你們都來德國吧,非洲國家的人都可以來德國’,那我們就根本應付不過來了。”在女孩被這一答覆弄哭了之後,默克爾給了她一個擁抱以示安慰,但並未答應收留她。彼時,默克爾還因為回答得過於理性、同情心不足而受到了批評,但當時德國主流民意就是這樣看待此事的。

到了9月份,當三歲的敘利亞小難民艾蘭伏屍海灘的照片上了歐洲媒體的頭條時,輿論一夜之間發生了反轉,很多國家同意接納敘利亞難民的民意飆升。默克爾的態度也積極起來,開始同意無限制地接收難民。

這樣一來,2015年一年就有超過100萬難民湧入德國。德國人以最大的熱情對待和安置難民,然而很快,德國社會就發現事情不對。僅僅在2015年9月,德國西格馬林根醫院裡就發生了40次難民攻擊並對護士進行性騷擾的事件,為此醫院決定雇傭保安人員保護護士。2016年新年夜,德國科隆、慕尼克等多個城市都發生了大規模的難民性侵、搶劫、偷竊等事件。2016年7月18日到25日的一周時間裡,德國境內連續發生四起由穆斯林難民實施的恐怖襲擊事件,震驚了德國社會。漸漸地,德國人對難民的態度再次變得複雜起來。這種態度最直接反映在選舉上,9月,在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舉行的地方選舉中,反對接收難民的極右翼德國新選擇黨大勝,將默克爾的基民盟擠到了第三的位置上。默克爾的支持率驟降,不再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政治家。

於是,默克爾再次調整政策,雖然沒有明說要減少接收難民,但開始對難民進行甄別,強行遣返“不合格的難民”,而由於到德國必經的馬其頓、奧地利和塞爾維亞三國協作關閉了“巴爾幹通道”,進入德國的難民開始大大減少,2017年人數會遠低於20萬人。這樣一來,難民問題對默克爾的傷害大大減弱。

在總結這場危機時,默克爾表示:“如果可能的話,我將讓時間倒退回許多許多年前,這樣我就能讓自己、整個政府以及所有負責人員更好地準備應對2015年夏末讓我們措手不及的局面。”顯然,她對自己的應對不算滿意。

最後四年

《默克爾傳》的作者斯蒂凡·柯內琉斯,已跟隨採訪默克爾25年,作為唯一一位能夠查閱默克爾私人資料的德國知名記者,他有機會看到一個不為常人所知的默克爾。他的最大感受是,這個人沒啥秘密,她本人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默克爾身上有不少正面的特質——有好奇心、求知欲強、好學。她在思索一個問題時,首先會全面徹底地瞭解那個問題。無論思考的是養老金計算公式、房市泡沫還是南海問題,她都要看事實。默克爾每一次出國訪問,幾乎都是以造訪學術單位畫上句號——她在印尼拜訪了海嘯警報中心,在加拿大則參觀了海洋研究院。2014年60大壽時,她的慶祝方式是邀請著名歷史學家奧斯特哈梅爾為來賓作題為《過去——歷史的時間平行線》的報告。這一切都非常默克爾:低調、務實、系統、分析、按部就班。

在今天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領導人的產生堪比真人秀,務求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樣的領導人,看起來酷炫,卻往往是花架子,解決不了真問題。而默克爾完全站在了這種風潮的反面,她的樸實無華和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務實,是當今世界的一股清流,也可能才是領導力的本質。有人會質疑默克爾沒有主見,隨波逐流,但她能體察民情,放得下自己,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這無疑比特朗普式的固執己見更難能可貴。從根本上講,她對民意和時代的變化有著難能可貴的謙卑,這對身處高位的人來說,絕不是容易的事。

反對接收難民、反對歐洲一體化的極右翼新選擇黨在此次德國大選中獲得了12.6%的選票,不但第一次躋身議會,而且一下子成了第三大黨,這是對默克爾難民政策的重大警告,也意味著德國社會和政壇的對立在加劇。而未來四年應該是默克爾總理生涯的最後4年,她能否避免科爾那樣晚節不保的下場,功成身退,對德國和她自己都至關重要。

(摘自《領導文萃》2018年1月上)

精彩回顧

默克爾對恩人反戈一擊的背叛行為,讓很多人至今無法釋懷。雖然默克爾和科爾後來進行了和解,但也僅限於在公開場合維持形象而已,兩人從未真正言歸於好。

不過,沒有這看起來不光彩的一步,默克爾的上位過程不可能這麼快速和順利。也許是吸取了在此事的處理上過分露骨的教訓,默克爾在此後和政敵的較量中,手腕日益嫺熟,不再採取這種短兵相接、無迴旋餘地的粗暴方式,而更多是通過防患於未然、明升暗降等更為溫柔平滑的手段,不動聲色地移開而不是清除對手。有人統計,自默克爾加入基民盟以來,倒在她前進路上的同黨男性政治家已超過十人,包括因博士論文抄襲醜聞出局的前國防部長古滕貝格、因以權謀私醜聞下臺的前總統伍爾夫,等等。這樣一來,基民盟除了團結在默克爾周圍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

人道主義

和清除政敵的手法日益圓融同步,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政治歷練的深厚,默克爾漸漸形成了自己穩定的政治風格:靜觀其變,不輕易表態,看清風向後謀定而後動,兼收並蓄。而這一風格,在備受爭議的歐洲難民危機中表現得最淋漓盡致。

因為戰亂的影響,自2013年以來,大量北非中東的難民通過海路湧入歐洲,並在2015年年中達到了高潮。2015年7月,默克爾上了一檔名為《德國好生活》的電視節目,面對巴勒斯坦難民少女雷姆可能面臨被驅逐出境的哭訴,默克爾還認為“有時候政治很殘酷”,並告訴這位少女:“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營裡有成千上萬的人,如果我們說‘你們都來德國吧,非洲國家的人都可以來德國’,那我們就根本應付不過來了。”在女孩被這一答覆弄哭了之後,默克爾給了她一個擁抱以示安慰,但並未答應收留她。彼時,默克爾還因為回答得過於理性、同情心不足而受到了批評,但當時德國主流民意就是這樣看待此事的。

到了9月份,當三歲的敘利亞小難民艾蘭伏屍海灘的照片上了歐洲媒體的頭條時,輿論一夜之間發生了反轉,很多國家同意接納敘利亞難民的民意飆升。默克爾的態度也積極起來,開始同意無限制地接收難民。

這樣一來,2015年一年就有超過100萬難民湧入德國。德國人以最大的熱情對待和安置難民,然而很快,德國社會就發現事情不對。僅僅在2015年9月,德國西格馬林根醫院裡就發生了40次難民攻擊並對護士進行性騷擾的事件,為此醫院決定雇傭保安人員保護護士。2016年新年夜,德國科隆、慕尼克等多個城市都發生了大規模的難民性侵、搶劫、偷竊等事件。2016年7月18日到25日的一周時間裡,德國境內連續發生四起由穆斯林難民實施的恐怖襲擊事件,震驚了德國社會。漸漸地,德國人對難民的態度再次變得複雜起來。這種態度最直接反映在選舉上,9月,在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舉行的地方選舉中,反對接收難民的極右翼德國新選擇黨大勝,將默克爾的基民盟擠到了第三的位置上。默克爾的支持率驟降,不再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政治家。

於是,默克爾再次調整政策,雖然沒有明說要減少接收難民,但開始對難民進行甄別,強行遣返“不合格的難民”,而由於到德國必經的馬其頓、奧地利和塞爾維亞三國協作關閉了“巴爾幹通道”,進入德國的難民開始大大減少,2017年人數會遠低於20萬人。這樣一來,難民問題對默克爾的傷害大大減弱。

在總結這場危機時,默克爾表示:“如果可能的話,我將讓時間倒退回許多許多年前,這樣我就能讓自己、整個政府以及所有負責人員更好地準備應對2015年夏末讓我們措手不及的局面。”顯然,她對自己的應對不算滿意。

最後四年

《默克爾傳》的作者斯蒂凡·柯內琉斯,已跟隨採訪默克爾25年,作為唯一一位能夠查閱默克爾私人資料的德國知名記者,他有機會看到一個不為常人所知的默克爾。他的最大感受是,這個人沒啥秘密,她本人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默克爾身上有不少正面的特質——有好奇心、求知欲強、好學。她在思索一個問題時,首先會全面徹底地瞭解那個問題。無論思考的是養老金計算公式、房市泡沫還是南海問題,她都要看事實。默克爾每一次出國訪問,幾乎都是以造訪學術單位畫上句號——她在印尼拜訪了海嘯警報中心,在加拿大則參觀了海洋研究院。2014年60大壽時,她的慶祝方式是邀請著名歷史學家奧斯特哈梅爾為來賓作題為《過去——歷史的時間平行線》的報告。這一切都非常默克爾:低調、務實、系統、分析、按部就班。

在今天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領導人的產生堪比真人秀,務求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樣的領導人,看起來酷炫,卻往往是花架子,解決不了真問題。而默克爾完全站在了這種風潮的反面,她的樸實無華和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務實,是當今世界的一股清流,也可能才是領導力的本質。有人會質疑默克爾沒有主見,隨波逐流,但她能體察民情,放得下自己,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這無疑比特朗普式的固執己見更難能可貴。從根本上講,她對民意和時代的變化有著難能可貴的謙卑,這對身處高位的人來說,絕不是容易的事。

反對接收難民、反對歐洲一體化的極右翼新選擇黨在此次德國大選中獲得了12.6%的選票,不但第一次躋身議會,而且一下子成了第三大黨,這是對默克爾難民政策的重大警告,也意味著德國社會和政壇的對立在加劇。而未來四年應該是默克爾總理生涯的最後4年,她能否避免科爾那樣晚節不保的下場,功成身退,對德國和她自己都至關重要。

(摘自《領導文萃》2018年1月上)

精彩回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