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比特幣之後,區塊鏈就可靠嗎?不要被區塊鏈的皮給騙了

許多行業人士, 包括一些互聯網大佬, 放出話說:跟隨國家政策不支持比特幣, 但區塊鏈這種技術是很有價值的, 我們應該大力扶持。 然後市場上一窩蜂又開始出現熱捧區塊鏈技術的相關機構或人士。

各種資本試圖洗白區塊鏈的陰影, 並放出幾種資訊:

A、擁有區塊鏈的機構或個體成為市場新貴;

B、區塊鏈十分安全可靠, 去除中心化, 排除人力干預, 可以成為創造信任、財產安全的保險箱, 由算力代碼來完成資訊呼喚與價值互換的過程。

資本們說區塊鏈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他們舉出的樣例也大致如下:

諸如信託、法定貨幣等等均有中心化統籌干預, 並且可能會被管理機構抽成管理費, 造成資訊交換有洩露、價值互換有損耗的情形。

我對這種區塊鏈技術有很大質疑, 這種難道不類似於“烏托邦式的腔調”?雖然筆者不是從事區塊鏈, 但細細思考區塊鏈真的如他們所說安全可靠、無損耗?

最關鍵的問題在於:

1、去中心化, 不代表不需要背書

這些人士一直說中心化如何不好, 容易被干擾, 容易被洩密, 但實際上背書是離不開的。 只不過線上這種技術的發展把背書放在演算法的可靠、算力資源的共同擁有共識上。 然後在通過線上這種背書, 讓線下各人群達成共識, 再形成區塊鏈管理中心進行交易背書。

這種運營思路只能說是一種理想, 原因有三:

A、背書資質。 資訊交換、價值互換的這種背書, 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石。 而這種基石目前還沒有說哪個國家心甘情願地放棄。 所以這些背書資質, 如果哪個國家願意拱手讓給來路不明的演算法和算力提供者, 那真是蠢到家或者別有用心。

B、演算法的可靠性。 到目前為止, 如果有一勞永逸的演算法, 那所有程式師們就真的不用加班更新維護演算法了。 除了演算法本身的未知BUG, 還有社會發展、市場動態所帶來的演算法更新需求。 而這種演算法的升級,需求更新最後由誰來進行呢?演算法的提供者?那你所謂去中心化, 最後豈不是要把全球達成共識的這種演算法變更權利拱手給原始創作者。 如果這套演算法由一別有用心的組織提供, 各種演算法盛行, 豈不是又可以拍攝演算法之爭全球大片?

C、算力資源的公平擁有權。 這就更是欲蓋彌彰了。 比特幣的出現, 造成顯卡普遍上漲, 造成相關設備價格直升。 這兩年開始, 陸續有多少百姓抱怨買不起顯卡。

甚至相關從業人士, 也在說設備價格高的離譜, 自己買不起, 只能買二手。 那請問, 這樣的情況下, 算力資源還不算被資本集中嗎?只不過原先貨幣開採權在國家手裡, 而現在算力資源被一群資本家裹挾。

2、等價標準需有社會各階層生產環節的參與

為什麼我們會經常看到利用區塊鏈技術產生的產品暴漲或暴跌?因為等價標準有問題。

一種可以獲得社會各階層共識的等價交換物, 雖然短時間內可能面臨通貨膨脹或緊縮的問題, 但最後會通過各方對它的價值預期調節而達到新的共識生態。 當這種等價交換物不值錢了, 發行的機構就需要根據社會共識重新定義它的價值, 或者收回等價交換物, 或者升級更高價值的等價交換物,

並在各社會生產運營環節發佈一系列政策措施來穩定等價交換物的價值。 所有號稱區塊鏈技術對交換環節的標準穩定性, 也正基於此, 才變的更不穩定。 等價交換標準如果不跟隨市場變動, 沒有社會生產運營環節的參與, 那麼這種標準只是紙上之物, 想跌就跌, 想漲就漲。

【總結】沒有經濟體量足夠影響全球的主權國家背書認可, 沒有社會各階層生產經營環節的參與, 所有區塊鏈只能是小範圍的資本運作產物, 所發揮的作用也只能是:資訊內幕、資本交易。 另外我們還需預防區塊鏈變為“烏托邦式”的產物。 繼人工智慧之後, 如果任由區塊鏈技術被追捧使用, 筆者更對區塊鏈未來5-10年內帶來社會震盪問題更加堪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