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隊伍“師德為先”

近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據瞭解,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檔。 提出“到2035年讓教師成為讓人羡慕的職業”這一目標。 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是, 意見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擺在首要位置。

教師要獲得特殊的尊重, 就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党和國家越是要提高教師的待遇地位, 就越是要把“師德為先”立在所有教師工作的前頭。 正如醫生要有醫德, 官員要有良知,

教師要有師德, 這是與從事教育這一特殊職業相生相隨的拔高要求。 醫生無德就無法救死扶傷, 官員無德就不能濟世為民, 教師無德只會禍害無窮。

教師這一身份的特殊性, 決定了在道德自律和要求標準上, 必須超出社會平均水準。 傳統儒家體系中,

以“師者”相稱, 普遍認為師者要“傳道授業解惑”, 相比技法層面的傳授知識, 傳道相關的心靈建築被認為更為重要。 古時喻教育為“樹人”, 樹長的慢不要緊, 怕就怕樹長歪了。 西人言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教師的模子歪了, 跟著歪的很可能還會有一顆顆小樹, 學高為師固然可喜, 身正為范才是“師者第一位應有的稟賦”。

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群體曾有要求, 他希望教師們做“四有”好老師, 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 仔細分析可見, “四有”之中, “三有”都是本體“道”之層面的要求, 可見“師德好”才是成為好老師的主要首要標準。 國家層面三令五申重申“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既是諄諄教誨, 又是警鐘長鳴,

師德整體水準不高於社會道德平均水準, “讓教師成為讓人羡慕的職業”就會失去立身之本。

欲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改革, 必先在師德建設上取得長效進展。 這是關係到老百姓對教育事業有多滿意、改革能獲得多大助推力的關鍵問題。 師德紅線千萬莫要踩踏,

近年來社會上對教育質疑的聲音層出不窮, 男教師性侵女學生、教師課外有償補課、索要或收受家長禮品、高校教師弄虛作假學術不端, 教育關係到所有家庭的福祉, 師德一點虧損都容易引起社會不滿, 深化加強師風師德建設, 不管是在任何教育改革、任何民生改善上都是重大突出的議題難題。

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改革, 挺在最前面的肯定是“師德師風明顯改善”。 不管是提高教師隊伍待遇提高犯錯成本, 還是讓師德紅線帶電讓觸電者付出應有代價, 還是拔高教師門檻將德能虧欠或偏差者排除門外, 都希望相關突破性的師風師德政策供給更多一些、更有效一些, 這才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根本之本。

(未來網評論員 程振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