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玩VR的這幾年——如果你想瞭解VR這個坑,請一定看看

從2013年不知道哪讀的文章, 我無意間看到了Oculus Rift dk1, 還在讀大三的我開始尋找關於VR的各種資料, 結果百度顯示只有一個virtual boy, 還是60年代的產品, 其他軍用化的VR也和我想像中的差了很多, 於是關於VR, 我又反復的看了好幾遍oculusdk1的宣傳視頻, 它帶給我一種很神奇的感覺, 感覺戴上去就會沉溺其中, 腦子裡也是每天在想它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後來學會了科學上網, 我又查找了很多關於VR的資料, 國外還是比較多人討論, 一些開源社區也放出了關於VR的軟硬體資料, 我驚喜的發現通過手機來實現VR的方法, 而最早將它發佈為產品的可能是Durovis的Dive VR頭戴, 除了Dive VR, 還有一些類似的產品也上了kickstarter, 這些比2014年6月穀歌的cardboard至少早了半年, 然後我們就看到了國內同年9月的暴風魔鏡, 哦, 突然忘記2014年7月這個時間點, Facebook花了20億收購了oculus, 然後15年HTC和索尼驚豔入場, 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真不想再說了,

於是乎全球VR大浪潮, 滾了差不多三年, 到了現在可以說是比較慘澹的現狀。

再有人云亦云的朋友來跟我說, “不要玩VR了, 沒錢途”, 我都懟回去一句, “我們不一樣”。

不急, 我們接著看, 正在大家緊隨oculus dk2產品步伐的時候, HTC vive驚豔登場, 給國內企業打了一注強心針。 初次體驗,

我終於等到了一款能推薦給朋友的產品, 現場還是認真的做了簡單的測試, 發現了這些問題, 菲涅爾明顯的眩光、人體工學有點問題, 前面部有負重感, 近視的朋友尤為明顯, 外觀就不提了大家可以隨便討論, 後來正式版稍微改進了。 之所以能推薦, 是強大的定位基站技術, 給VR帶來了一縷曙光, oculus儘管負責任的在打磨產品, 但進度讓人覺得遲緩, 後來出的三攝定位才剛剛好彌補了技術劣勢, 競爭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了。

而剛剛沒有說索尼, 則是因為PSVR的市場從還未發售就註定了, 主機的忠實使用者還是非常死忠的, 銷量遠大於htc和oculus, 可主機使用者畢竟是主機使用者, 能轉化多少成為VR用戶呢?我沒有感覺到區別。

回到消費者市場, 我們看到了擁有實打實VR技術的三大頭顯出來, 更多的資本湧入進來, 那段時間行業內頗有一種皆大歡喜的盛況, 大家逢人都在聊著未來這個價值億萬的市場, 感覺是個人都能在VR這個市場分杯羹, 這種浮躁的創業氛圍給衝擊消費者市場埋下了第二批炸彈。

大浪淘沙後剩下的也許是金子, 也許只留下泡沫。 國內剩下的能和消費者市場沾邊的做主機頭顯的VR企業就好像只有大朋、Pico、小派、Hypereal, 大朋的E3採用的是基站式定位, 體驗和htc vive差不多, Pico在發佈neo dks系列後, 轉戰了一體機市場, 小派則靠8K又締造了一個“神話”, Hypereal被迫轉變方向,但定位普及消費者產品的pano和oculus rift cv1有著接近的表現和足夠親們的價格。2017年國內大致只有這麼些VR廠商了,其餘的都在為做一體機奮鬥,於是2018年一體機時代的呼聲更高。

回到2017年,主機頭顯的技術門檻已經逐漸被國內各大VR廠商攻克,價格也慢慢的降低到了一個較合理的範圍,可是用戶數居然還是那麼少,按照Hypereal Pano後期的定價2399來看,在筆者看來差不多是賠錢賺吆喝,然而吆喝也沒有賺到多少。消費者認為是內容太少,可玩性不高,不值得反復體驗。從消費者觀察專家(我就勉強給自己吹吹牛)來看,未必是內容太少,一個魔獸世界可以讓用戶反復玩10年,缺少的是允許用戶反復體驗100小時以上的遊戲或者內容。然而根據筆者親身參加的各種開發者論壇,呼聲最高的開發成本不要超過100萬,這就註定了在滿足基本的VR體驗後,要麼在遊戲長度活可玩性上縮水,要麼在遊戲畫質音效上縮水。而當前VR則都是滿滿的宣傳套路,註定了遊戲廠家只能在前者縮水,而在遊戲長度和可玩性上,絕大多數是demo,過去盜夢極客下半年一直在做遊戲評測,可以說能值得我們自己反復去玩的,也就只有去《rec room》交友、拉上基友登錄《2017VR》等寥寥幾款罷了。

那麼誰更適合做VR遊戲呢?我覺得分2種:1是小規模的興趣愛好者(大學生),願意投入大量的業餘時間,在學校提供的設備進行開發,因為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基本特點就是創意極強;2是手遊公司,手握大量CP,比如仙俠、武俠甚至可以是知名電視劇等製作權,公司本身又有極強的現金流,保證品質,出了問題半路夭折也不會對公司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那麼誰適合做硬體呢?目前能活下來的都是真正的勇士,有能力面對慘烈的生存現狀找出做有利的辦法,畢竟現在還活著的VR硬體公司,哪個沒有個千萬融資呢?友情提示,微軟出手了,直接平臺底層支援,不必安裝各種外掛程式,用戶就喜歡省心的,未來PC VR頭顯變成人類第二塊顯示幕或者與AR合併仍舊是大趨勢,儘量多考慮。除非你在做一體機,我真沒好說的,4000元左右的一體機,為什麼我不去買個gear vr呢,它只是現在沒有6+6而已。

作為消費者,即便盜夢極客在淘寶有個小鋪,我仍舊是對潛在的用戶們說,沒錢就多等多看幾年,有閒錢了就買最新款,最好是買到二手新款設備,絕對不要考慮買老款。如果一定要在VR領域消費,請在淘寶店鋪搜索盜夢極客,那個名叫“盜夢極客VR館”的就是。

18年已到,大家開心就好,無論你是路人、VR用戶、VR從業者。借NOLO老鼠大大的一句話:VR就是比基尼,就算你走在沙灘上,只要你不想下水你也未必需要它,但是看看總是美好的。新年快樂。

Hypereal被迫轉變方向,但定位普及消費者產品的pano和oculus rift cv1有著接近的表現和足夠親們的價格。2017年國內大致只有這麼些VR廠商了,其餘的都在為做一體機奮鬥,於是2018年一體機時代的呼聲更高。

回到2017年,主機頭顯的技術門檻已經逐漸被國內各大VR廠商攻克,價格也慢慢的降低到了一個較合理的範圍,可是用戶數居然還是那麼少,按照Hypereal Pano後期的定價2399來看,在筆者看來差不多是賠錢賺吆喝,然而吆喝也沒有賺到多少。消費者認為是內容太少,可玩性不高,不值得反復體驗。從消費者觀察專家(我就勉強給自己吹吹牛)來看,未必是內容太少,一個魔獸世界可以讓用戶反復玩10年,缺少的是允許用戶反復體驗100小時以上的遊戲或者內容。然而根據筆者親身參加的各種開發者論壇,呼聲最高的開發成本不要超過100萬,這就註定了在滿足基本的VR體驗後,要麼在遊戲長度活可玩性上縮水,要麼在遊戲畫質音效上縮水。而當前VR則都是滿滿的宣傳套路,註定了遊戲廠家只能在前者縮水,而在遊戲長度和可玩性上,絕大多數是demo,過去盜夢極客下半年一直在做遊戲評測,可以說能值得我們自己反復去玩的,也就只有去《rec room》交友、拉上基友登錄《2017VR》等寥寥幾款罷了。

那麼誰更適合做VR遊戲呢?我覺得分2種:1是小規模的興趣愛好者(大學生),願意投入大量的業餘時間,在學校提供的設備進行開發,因為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基本特點就是創意極強;2是手遊公司,手握大量CP,比如仙俠、武俠甚至可以是知名電視劇等製作權,公司本身又有極強的現金流,保證品質,出了問題半路夭折也不會對公司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那麼誰適合做硬體呢?目前能活下來的都是真正的勇士,有能力面對慘烈的生存現狀找出做有利的辦法,畢竟現在還活著的VR硬體公司,哪個沒有個千萬融資呢?友情提示,微軟出手了,直接平臺底層支援,不必安裝各種外掛程式,用戶就喜歡省心的,未來PC VR頭顯變成人類第二塊顯示幕或者與AR合併仍舊是大趨勢,儘量多考慮。除非你在做一體機,我真沒好說的,4000元左右的一體機,為什麼我不去買個gear vr呢,它只是現在沒有6+6而已。

作為消費者,即便盜夢極客在淘寶有個小鋪,我仍舊是對潛在的用戶們說,沒錢就多等多看幾年,有閒錢了就買最新款,最好是買到二手新款設備,絕對不要考慮買老款。如果一定要在VR領域消費,請在淘寶店鋪搜索盜夢極客,那個名叫“盜夢極客VR館”的就是。

18年已到,大家開心就好,無論你是路人、VR用戶、VR從業者。借NOLO老鼠大大的一句話:VR就是比基尼,就算你走在沙灘上,只要你不想下水你也未必需要它,但是看看總是美好的。新年快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