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咸甯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明顯 藏糧于地藏糧於技

咸寧新聞網訊 咸甯日報記者王凡報導:據測算,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 畝均可實現糧食年增產90多公斤, 增收約150元。 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完工,面積有望增收約1863萬元。

10日, 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經濟賬”, 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做了一道“加減法”:通過精准施肥相關技術, 去年全市推廣測土配方面積達到486.8萬畝, 示範區化肥施用量降低3.5%, 每畝節約本增效40元, 每年可節約成本5000多萬元。

促進增產增收的同時, 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了藏糧于地、藏糧於技。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項目區, 科技應用水準提高到85%以上,

農作物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水準提高到90%。 全市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達25萬畝, 水稻一種兩收面積達10萬畝。

我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糧食主產縣(市、區)4個, 為咸安區、赤壁市、嘉魚縣、崇陽縣;非糧食主產縣(市、區)2個, 為通城縣、通山縣。 計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8.04萬畝, 已完工12.42萬畝。

根據不同地形地貌和水利設施現狀, 我市對水、田、林、路等田間工程和橋、涵、閘、站等配套設施進行精心設計, 科學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規劃, 系統出臺全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特色農產品保護區劃定, 今年進一步深化為 “六帶六園六區”。

結合專案區地形地貌、水系、村莊等外部條件, 進行專案區排灌、交通、林網等工程的合理佈局。 按照優先專案區、優先功能區、優先連片區原則,

分批試點, 在前五年的基礎上, 從2016年起, 每個縣(市、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3—6個連片示範區。

與此同時, 創新整合資金4.26億元:採取“專案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專案走、監管跟著資金走”的模式, 和“管道不變、管理不亂、集中投入、各記其功”的辦法, 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 將糧食產能、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資金, 集中投入專案區, 提高使用效率。

2月23日至3月1日, 經省委高標準農田建設考評組對全省82個縣(市、區)考評, 嘉魚縣、崇陽縣、赤壁市分別排名10、17、24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