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林語堂:寫作之人為什麼戒不掉煙?

林語堂先生一生酷愛吸煙。 把吸煙作為人生的一大嗜好。 在他看來煙是有靈性的, 吸煙是一種高尚的行為。 它展示的不僅是一種簡單的肢體動作,

更是一種滿足內心需要和使靈魂具有意義的工作。

在林語堂先生的眼裡, 煙沒有居古丁, 只有精神的自由和行為的暢快。 它讓人更加放鬆從容心曠神怡。

沒有人能和先生辯駁吸煙的壞處, 阻止他這種行為, 因為吸煙已成為先生心中一切極其精緻的事。 他追求精緻的生活, 所以必吸煙不可。 當然先生也戒過煙, 因為很多人告訴他煙對人體的害處, 是摧殺人體最致命的武器之一。

所以就讓先生與眾人一起加入戒煙大軍。 但最後, 先生還是放棄了這種行為。 他終讓自己“幡然悔悟”, 而他也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些為了戒煙而戒煙的人, 並不真正懂得人的人生的意義, 也並不懂得生活。

吸煙是一種淳厚的精神享受,

如飲美酒、食美食, 能讓人進入一種逍遙自在的境界。 離開他, 林語堂先生就仿佛成了另外一個人。

一日, 林語堂先生的朋友來上海看望他。 兩人已三年未見, 再次相見甚歡喜。 兩人總是喜歡在夜間一邊吸煙一邊談論文學、哲學、現代美學。

但這次朋友來滬, 林語堂先生已是戒煙族一員, 只能看著朋友暢快的談天說地。 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和不適, 他只得不停地變換坐姿, “而每到妙處, 心裡也總想伸出手去, 吸一支香煙的。 ”但因為已經“戒煙”只能忍著, 看朋友暗香浮動奇思湧發, 自己則“如居化外, 被放三危。 ”朋友, 回去之後便來了一封信, 說先生思維不如以前活躍, 談吐大不如前。 先生於是下定決心不在戒煙, 重新進入逍遙一族。

其實, 林語堂先生吸煙並不是為了所謂的精神麻醉。 他把吸煙看成一種暢快的精神之舉, 而用吸煙的煙斗, 也被林語堂先生視為一種文化的象徵。 他會精心收藏和把玩, 在他看來, 煙斗不是古董勝似古董。 先生一生用過許多煙斗, 都十分考究和精美。

那些煙斗有著不同的質地、顏色和形狀, 都給先生帶去歡樂的時光。

一種行為的存在, 總有它獨特的價值與意義。 先生愛煙就像愛一個人, 愛一個朋友。 他在煙的陪伴下陷入思考。 這思考不嚴肅, 反而悠然;不學生, 反而輕盈。 先生, 愛煙是愛一種嗜好,

只要這嗜好能給人快樂, 它本身具備是什麼並不重要。

這就像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可以是小溪也可以是大河, 但總要有些生趣盎然的小插曲。 你可以不是“煙仙”, 也可以不是酒聖, 卻要有一種自己獨特的愛好, 或爬山或戲水, 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 生活裡才會常駐快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