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最新消息!教師編制、職稱、薪酬有大變化!

近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明確提出大力振興教師教育, 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不斷提高地位待遇, 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羡慕的職業。

不斷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地位

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 強化教師承擔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 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 明確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強化保障和管理。

中小學教師收入≥公務員平均收入

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 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準, 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準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準。

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 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 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師傾斜。

實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的地區, 根據實際實施相應的校長收入分配辦法。

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認真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 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 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補助標準, 努力惠及更多鄉村教師。

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 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 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

在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鄉村青年教師傾斜, 優化鄉村青年教師發展環境, 加快鄉村青年教師成長步伐。

民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權利

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

民辦學校應與教師依法簽訂合同, 按時足額支付工資, 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 並為教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依法保障和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

推進高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

建立體現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 擴大高等學校收入分配自主權, 高等學校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確定收入分配辦法。

高等學校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 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

完善適應高等學校教學崗位特點的內部激勵機制, 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

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 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

提升教師社會地位

大力宣傳教師中的“時代楷模”和“最美教師”。 開展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表彰, 重點獎勵貢獻突出的教學一線教師。 做好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頒發工作。

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

建立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系

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 建立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準非師範院校參與的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系, 推進地方政府、高等學校、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

適時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

鼓勵各地結合實際, 適時提高師範專業生人均撥款標準, 提升師範教育保障水準。

公費師範生服務期調整為6年

完善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 履約任教服務期調整為6年。

鼓勵實行提前批次錄取

改革招生制度, 鼓勵部分辦學條件好、教學品質高院校的師範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或採取入校後二次選拔方式, 選拔有志於從教的優秀學生進入師範專業。

教育博士、碩士授予點向師範院校傾斜

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授予單位及授權點向師範院校傾斜。強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專業發展、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

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

師範院校評估要體現師範教育特色,確保師範院校堅持以師範教育為主業,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確保教師培養品質。

高水準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

創造條件,推動一批有基礎的高水準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立師範專業,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

提高中小學教師品質

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義務教育學校側重培養素質全面、業務見長的本科層次教師,為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側重培養專業突出、底蘊深厚的研究生層次教師。

教育碩士招生向中西部和農村傾斜

大力推動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增加教育碩士招生計畫,向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

提高幼稚園教師品質

辦好一批幼兒師範專科學校和若干所幼兒師範學院,支持師範院校設立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幼兒為本、才藝兼備、擅長保教的高水準幼稚園教師。

大力培養五年制專科層次幼教

創新幼稚園教師培養模式,前移培養起點,大力培養初中畢業起點的五年制專科層次幼稚園教師。

理順體制機制

編制向教師隊伍傾斜

根據教育發展需要,在現有編制總量內,統籌考慮、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優化編制結構,向教師隊伍傾斜,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

編制向鄉村小規模學校傾斜

編制向鄉村小規模學校傾斜,按照班師比與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加強和規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嚴禁擠佔、挪用、截留編制和有編不補。

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

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

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管理,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

實行學區(鄉鎮)內走教制度,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給予相應補貼。

提高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標準

逐步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畫實施規模,適時提高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標準,鼓勵優秀特崗教師攻讀教育碩士。

為鄉村學校培養“一專多能”教師

鼓勵地方政府和相關院校因地制宜採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期服務等方式,為鄉村學校及教學點培養“一專多能”教師,優先滿足老少邊窮地區教師補充需要。

鼓勵退休教師支教講學

實施銀齡講學計畫,鼓勵支持樂於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

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

完善教師資格考試政策,逐步將修習教師教育課程、參加教育教學實踐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

嚴格教師准入標準

嚴格教師准入標準,重視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根據教育行業特點,分區域規劃、分類別指導,結合實際,逐步將幼稚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至師範專業專科和非師範專業本科,初中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有條件的地方將普通高中教師學歷提升至研究生。

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比例

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

這項經歷作為申報高職必要條件

將中小學教師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經歷作為申報高級教師職稱和特級教師的必要條件。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拓展職業發展空間,促進校長隊伍專業化建設。

不單用升學率、考試成績評價教師

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實行定期註冊制度,建立完善教師退出機制,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活力。

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資格標準

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資格標準,探索將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必要條件。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要充分體現技能水準和專業教學能力。

高校教師選聘實行雙重考查

嚴把高等學校教師選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嚴格教師職業准入,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教育實習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幫助高等學校青年教師解決住房等困難。

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

推動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將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等學校,由高等學校自主組織職稱評審、自主評價、按崗聘任。條件不具備、尚不能獨立組織評審的高等學校,可採取聯合評審的方式。

END

來源 | 湖北日報,有刪改

教育博士、碩士授予點向師範院校傾斜

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授予單位及授權點向師範院校傾斜。強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專業發展、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

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

師範院校評估要體現師範教育特色,確保師範院校堅持以師範教育為主業,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確保教師培養品質。

高水準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

創造條件,推動一批有基礎的高水準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立師範專業,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

提高中小學教師品質

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義務教育學校側重培養素質全面、業務見長的本科層次教師,為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側重培養專業突出、底蘊深厚的研究生層次教師。

教育碩士招生向中西部和農村傾斜

大力推動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增加教育碩士招生計畫,向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

提高幼稚園教師品質

辦好一批幼兒師範專科學校和若干所幼兒師範學院,支持師範院校設立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幼兒為本、才藝兼備、擅長保教的高水準幼稚園教師。

大力培養五年制專科層次幼教

創新幼稚園教師培養模式,前移培養起點,大力培養初中畢業起點的五年制專科層次幼稚園教師。

理順體制機制

編制向教師隊伍傾斜

根據教育發展需要,在現有編制總量內,統籌考慮、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優化編制結構,向教師隊伍傾斜,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

編制向鄉村小規模學校傾斜

編制向鄉村小規模學校傾斜,按照班師比與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加強和規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嚴禁擠佔、挪用、截留編制和有編不補。

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

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

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管理,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

實行學區(鄉鎮)內走教制度,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給予相應補貼。

提高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標準

逐步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畫實施規模,適時提高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標準,鼓勵優秀特崗教師攻讀教育碩士。

為鄉村學校培養“一專多能”教師

鼓勵地方政府和相關院校因地制宜採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期服務等方式,為鄉村學校及教學點培養“一專多能”教師,優先滿足老少邊窮地區教師補充需要。

鼓勵退休教師支教講學

實施銀齡講學計畫,鼓勵支持樂於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

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

完善教師資格考試政策,逐步將修習教師教育課程、參加教育教學實踐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

嚴格教師准入標準

嚴格教師准入標準,重視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根據教育行業特點,分區域規劃、分類別指導,結合實際,逐步將幼稚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至師範專業專科和非師範專業本科,初中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有條件的地方將普通高中教師學歷提升至研究生。

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比例

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

這項經歷作為申報高職必要條件

將中小學教師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經歷作為申報高級教師職稱和特級教師的必要條件。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拓展職業發展空間,促進校長隊伍專業化建設。

不單用升學率、考試成績評價教師

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實行定期註冊制度,建立完善教師退出機制,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活力。

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資格標準

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資格標準,探索將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必要條件。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要充分體現技能水準和專業教學能力。

高校教師選聘實行雙重考查

嚴把高等學校教師選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嚴格教師職業准入,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教育實習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幫助高等學校青年教師解決住房等困難。

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

推動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將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等學校,由高等學校自主組織職稱評審、自主評價、按崗聘任。條件不具備、尚不能獨立組織評審的高等學校,可採取聯合評審的方式。

END

來源 | 湖北日報,有刪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