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潼南:“能人”返鄉帶村民建新村

何長春(左)在察看村民家魚苗的生長情況。 記者 王翔 攝

“高速路的開放式服務區建成後,這片魚塘要進行提檔升級,讓路過的遊客下了車就能釣釣魚,此外周邊農家樂也要提前進行改造。

我們現在就得做好前期的規劃動員工作。 ”1月30日,記者來到潼南區塘壩鎮天印村的村辦公室時,天印村支部書記何長春正在和鎮裡的幹部商量村裡產業發展的問題。

對何長春,天印村村民紛紛“點贊”:這是個有魄力、有闖勁的村幹部。

村民請回能人當支書

過去天印村窮,全村沒有一條硬化道路,產業發展更是滯後。

何長春20多歲時外出打拼,前些年成為一家建築公司的老總,實現了自己“富起來”的夢想,並在主城買了房、安了家。

2013年,應母親的要求,何長春回到天印村,準備在老宅基礎上建一棟新房。 但因為村裡的道路太過破爛,房屋修建進度受到嚴重影響。

村裡人聽說何長春回老家了,紛紛前來擺龍門陣,交談中大家都覺得應該儘快將村裡的路修好。

得知修路還差大約10萬元,何長春主動站出來,填補了這一資金缺口,推動完成了該村10多公里破爛土路的整修。

何長春的義舉贏得了村民的讚譽。 當年,該村村民集體向鎮裡提交建議,希望何長春回村帶領大家發展。

就這樣,當時已58歲的何長春不顧家人反對,將公司交給孩子打理,自己回到村裡,經村民選舉成為村委會主任。 2016年,他被推選為村支部書記。

“我回到天印村,只是想通過努力為鄉親們辦些實事。 ”何長春說。

建新村,村容村貌大變樣

天印村的基礎設施較差。 剛剛上任的何長春在多方走訪後發現,很多村民的房屋都已經破爛不堪,有些村民更是住在危房裡。

因此,他將自己要辦的第一件“大事”,定為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

結合當時的土地複墾、危房改造等政策,天印村共籌資3000多萬元,於2015年啟動了農民新村“天印新村”建設。 “天印新村”一期共107套房屋,面積最小的167平方米,最大的351平方米。

這事不僅在天印村,在周邊村落也引起了轟動。

為了讓錢花得實在,取得最大效益,何長春利用自己搞建築的優勢,自掏腰包為大家請來了規劃設計人員和施工管理人員,讓工程費用至少節約了200萬元。 村裡用節約出來的資金,建起了一棟商業樓和村活動室,其中的商業樓每年招租收入就有五六萬元,讓原本幾乎為零的村集體收入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大家住進了農民新村,村容村貌也大變樣,現在輪到其他村的人羡慕我們了。

”今年68歲的村民何文凡說,“新房外就是一個大廣場,每天可以悠閒地散散步、健健身,這在以前可不敢想。 ”

推農旅融合帶動產業升級

在何長春看來,建新房,改善全村道路、用水等基礎設施,只是改變天印村落後面貌的第一步。

“產業發展才是接下來的重頭戲。 ”他表示,要對天印村的傳統農業進行提檔升級,逐步打造一個田園綜合體,讓村民都搭上農旅融合發展的“快車”。

“我們村的農業生產條件其實非常好,加上周邊即將建成的高速公路開放式服務區,農旅融合發展既有條件也有潛力。 ”何長春說,首先就是在即將建成的服務區旁,引導農戶開辦20余家微企,主要發展養魚和養蝦,並通過植樹、整治水塘等措施為下一步農旅融合發展打基礎。

(記者 王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