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對父母的掛念,還不如那只旅行的青蛙

紅網-嚴奇按時回家看母親, 對母親而言, 十分重要。 事實上, 對母親的掛念, 不是因為時常想起而展露出美好, 而是因為堅持問候而感受到親情的可貴。

遊戲“旅行青蛙”截圖

程東峰今年50歲, 是湖北孝感市孝昌縣財政局的一名幹部。 父親2016年去世後, 他每個週末都要回孝感老家探望母親唐思珍, 2年多風雨無阻。 上週末客車因大雪停運, 對家裡的母親不放心的他, 當天下午冒雪騎自行車來回80公里看望母親, 被同事交口稱讚。 (2月1日《楚天都市報》)

聽聞這則故事, 也許有人和筆者一樣, 會想起《旅行青蛙》中, 那只風雨無阻堅持回家的小青蛙。

“我的蛙”只存於手機, 而程東峰卻立於眼前。

《勸孝歌》有雲:“十月胎恩重, 三生報答輕。 ”在大雪紛飛的國道上, 連續賓士80公里, 哪怕是經驗老到的“騎行家”, 都不願輕易嘗試。 何況故事中的主角, 是一位年過半百的“中年大叔”。 可事實證明, 再艱難的路, 也無法阻止他探望母親的決心, 而這份“無所畏懼”, 也源自于一位兒子對母親“愛的堅守”。

愛是需要堅守的, 母子之情亦是如此。 程東峰說, 他給自己訂了個規矩, 每週五下班後回去陪伴母親。 也許, 在有些人眼中, 這不過是平凡的“例行公事”。 畢竟, 我們很多常年在外的“孩子”和他一樣, 也曾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一周探望一次, 或者一周打一通電話。 可實際上, 對不少人而言,

一通電話已是“交流的極限”。 倘若工作繁忙, 或許連短短數分鐘的寒暄, 都難以堅持, 相聚也如同那只小青蛙一般“不言不語”。

雖然, 人們對《旅行青蛙》這款遊戲褒貶不一, 可小青蛙有一點, 還是值得學習的——無論它去到了哪裡、認識什麼朋友、遇到了什麼挫折, 它都會寄一張明信片給我們, 並在某一個時刻回來, 有時還會附贈一份小小的伴手禮。 所以, 我們的“養蛙人”, 從不擔心它會迷路、會遇到危險, 也從不擔心它會忘記“身為父母”的我們。 假設, 小青蛙真的遇到了某一種“意外”, 導致無法按時回家, 那身為“養蛙人”的我們, 是否會感到一陣深沉的難過?

當然, 我們不能確定程東峰有沒有玩過《旅行青蛙》。 不過, 可以相信, 他明白一個道理:按時回家看母親,

對母親而言, 十分重要。 事實上, 對母親的掛念, 不是因為時常想起而展露出美好, 而是因為堅持問候而感受到親情的可貴。 如果我是小青蛙, 我相信最幸福的時刻不是出門旅行, 而是回家的時候, 還有人能看到我的明信片, 還有人拆開我買的禮物, 還有人幫我準備下一次出門的行囊。

各位朋友, 與其享受當“養蛙人”的樂趣, 不如拾起“小青蛙”的堅持。 雖然, 我們不提倡冒著危險顛簸回家, 可堅持與父母相聚, 也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也許對我們而言, 這只是短短的一瞬間, 可它卻也能為我們的父母留下一份癡癡的期待, 讓我們的父母也能體會到, 那份當“養蛙人”的溫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