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騰訊新產品涉抄襲,上線十小時被迫下架,馬化騰親自道歉整改

6年前, 馬化騰說騰訊的開放是“沒有疆界、開放分享的互聯網新生態”, 此後他屢屢強調, 騰訊會把“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 “孤木難成林”。 沒有疑問的是, 無論抄襲是否成立, 應用寶團隊“先以開放引入合作夥伴, 再研發相似產品”的做法踩在了內部雷區上。

立知上線後, 立即引來抄襲同類產品即刻的指責。 2月1日, AI財經社和多位騰訊內部人士瞭解情後, 發現在騰訊內部, 關於這款興趣閱讀App是否抄襲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同類產品難免有相似之處, 另一派認為, 立知做法有損鵝廠聲譽, 讓人不齒。 前者略占上風。

不過在馬化騰的親自過問下, “立知”團隊還沒來得及自辯, App便遭迅速下架。 隨即, 即刻CEO葉錫東在社交網站上表態:“騰訊確實已經是國內最要臉的大公司之一, 真的刮目相看。 ”兩家握手言和。

立知下線後不到一個小時, 負責專案研發的應用寶團隊在騰訊內網做了簡短回應,

第一句便是強調“沒有抄襲”, 並解釋稱, “立知的核心是基於Ai的自動化探測收集熱點, 即刻不具備該功能。 ”

其實關於立知是否抄襲即刻至今沒有定論, 騰訊官方只用一句, “功能引起較大爭議, 產品暫停內測, 下架整改”含糊而過。 “下架”更像是平息輿論的手段:好不容易拿掉的“抄襲”帽子、擺出的“開放”姿態, 不能因這次事故而“破功”。

6年前, 馬化騰說騰訊的開放是“沒有疆界、開放分享的互聯網新生態”, 此後他屢屢強調, 騰訊會把“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 “孤木難成林”。 沒有疑問的是, 無論抄襲是否成立, 應用寶團隊“先以開放引入合作夥伴, 再研發相似產品”的做法踩在了內部雷區上。

依據官方介紹, 立知是一款興趣閱讀App, 一方面經過大資料和編輯團隊篩選出熱門事件, 另一方面用戶通過訂閱, 能跟蹤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這類App並不新鮮, 2015年上線的即刻便是其中代表, 主要定位於將新聞精選並組合成熱門主題, 使用者可以通過訂閱追蹤熱門帳號和主題的更新。

公測後的頭兩個小時後, 可能立知團隊還沉浸在用戶爆發式增長的喜悅當中, 質疑爆發了。

上午10:31, 互聯網資深評論人士洪波曬出立知和即刻的介面對比圖:“前兩張是立知, 後兩張是即刻。 1、這種定制資訊服務註定只是小眾需求;2、騰訊乾脆收了即刻好了,

幹嗎要做個幾乎一樣的東西呢?”

就在洪波發這條朋友圈的10分鐘前, 即刻聯合創始人林航在朋友圈中說:“應用寶某團隊去年以應用商店搜索內容外顯合作為名過來聊了幾次, 以合作的姿態提供了部分主題介面, 轉頭就開始內測複刻版, 當時確實沒想到還能有這種操作。 ”

若說介面相似只能說明產品功能趨同, 那林航的表態無疑直指騰訊以合作之名行竊取資料之實。

其後輿論迅速發酵, 馮大輝、三表龍門陣等行業意見領袖發文抨擊:“天下苦秦久矣, 騰訊再興抄襲手段以超後路, 難免令中小創業者膽寒, 秦還複來, 恐乎?”, 各家媒體紛紛跟進, 《騰訊“立知”被指抄襲“即刻”APP》瞬間鋪蠻全網。 知乎上, 關於騰訊立知是否抄襲即刻的提問接近10條。

2017年3月,應用寶“內容外顯”功能上線(比如,在應用寶內能直接顯示即刻中的文章),找到即刻希望接進該功能,當時即刻向應用寶開放了部分主題的介面。

4月,立知在應用寶內部立項,目的是要做一款提高閱讀效率的新聞App。

8月,立知第一個版本在騰訊內部測試。

從時間上看,立知確實有抄襲的可能性。並且,AI財經社在比對兩家的訂閱主題後發現,即刻的主題基本都能在立知上找到,也難怪有人懷疑即刻累積了三年的話題庫被立知整體扒了下來。

左側為立知的“我的訂閱”介面,右側為即刻的“我關注的主題”介面。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們知道騰訊做類似產品很久了。”林航告訴AI財經社,言語中有些無奈。

面對外界一邊倒的批判,有騰訊員工表達了反對意見,在其看來,兩個產品只是部分功能相似,作為同類產品難免會有所借鑒。

無論內部的討論結果如何,在馬化騰的親自過問下,立知團隊、騰訊投資部門、騰訊法務聯繫上即刻團隊商討處理辦法。在正式公測10個小時後,騰訊以“功能引起較大爭議”為由將立知全線下線。

“謝謝大家關心,騰訊是我們的股東,而且也一直對我們幫助很大。騰訊投資部、業務部和法務部都非常友善 專業。立知團隊也和我們溝通了,中間因為缺乏溝通存在誤會,並非騰訊的風格……”即刻CEO葉錫東在朋友圈中說道。馬化騰在下麵點了贊。

騰訊內部的討論並沒有因為下架而平息。下線後一個小時,立知團隊在內網上做了如下回應:

1、沒有抄襲,應用寶“內容外顯”功能在16年底上線,上千app使用該功能,即刻用後為其帶來額外曝光和下載。但是立知上線和這個功能沒有任何關係。

2、即刻接入應用寶的內容介面都是使用者在外部公開可看的,不涉及核心原始程式碼,立知不會也沒必要去騙取這些內容。

3、立知的核心是基於Ai的自動化探測收集熱點,即刻不具備該功能。

言下之意,立知沒有抄襲也沒有竊取資料。

面的行業競爭,騰訊必須擺出足夠的開放姿態,用錢用資源圈佔生態夥伴。而開放實際上也是近幾年騰訊發展的關鍵字。

自從2006年被譏嘲為“全民公敵”之後,騰訊的“抄襲者”名聲便四處流傳。仿照淘寶做了拍拍網、仿照百度做了搜搜、仿照美團做了團購……一向與馬化騰交好的丁磊也公開指責“馬化騰什麼都抄。”

手握QQ、微信兩大入口,騰訊要複製一款產品輕而易舉。在風險投資界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當一位創業者向投資人解說自己項目的時候,必須要回答一個問題——騰訊會不會做這個項目?或者,如果騰訊進入,你如何不被“幹掉”?如果這兩個問題無法回答,那麼投資風險就很大。

外界對騰訊的不滿在3Q大戰中爆發出來,輿論一邊倒地指責騰訊綁架用戶。對於騰訊的輿論攻擊讓馬化騰一度意興闌珊。2011年,騰訊自我調整封閉半年,再面向公眾時,馬化騰提出了“開放策略。”將封閉的公司資源向外部的協力廠商合作者無償開放。“抄襲”也成為騰訊內部的紅線。

在過去6年,馬化騰先說“沒有疆界、開放分享的互聯網新生態”,然後他屢屢強調,騰訊會把“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專注做基礎的水電煤連接服務。後來他再提“孤木難成林”,呼籲大家共建開放的森林。截止到2017年10月,共收穫合作夥伴1300萬,合夥夥伴累積分成達230億元。

到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在開放策略的關鍵時期,馬化騰不能也不敢讓一款新產品再度讓騰訊背上“抄襲”駡名、讓生態夥伴心生嫌隙。無論它抄襲與否。

於是在內容防禦戰中,騰訊內部出現了天天快報、騰訊新聞、應用寶三個團隊競爭的局面。儘管發生了這次擦槍走火的事故,但相信不會影響騰訊對內容的投入。相反,在這一領域的新產品打造,現在才剛剛開始。

圈內人士都說:馬化騰真是抄襲超出了境界,抄出了高度!不愧是行業老大!

2017年3月,應用寶“內容外顯”功能上線(比如,在應用寶內能直接顯示即刻中的文章),找到即刻希望接進該功能,當時即刻向應用寶開放了部分主題的介面。

4月,立知在應用寶內部立項,目的是要做一款提高閱讀效率的新聞App。

8月,立知第一個版本在騰訊內部測試。

從時間上看,立知確實有抄襲的可能性。並且,AI財經社在比對兩家的訂閱主題後發現,即刻的主題基本都能在立知上找到,也難怪有人懷疑即刻累積了三年的話題庫被立知整體扒了下來。

左側為立知的“我的訂閱”介面,右側為即刻的“我關注的主題”介面。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們知道騰訊做類似產品很久了。”林航告訴AI財經社,言語中有些無奈。

面對外界一邊倒的批判,有騰訊員工表達了反對意見,在其看來,兩個產品只是部分功能相似,作為同類產品難免會有所借鑒。

無論內部的討論結果如何,在馬化騰的親自過問下,立知團隊、騰訊投資部門、騰訊法務聯繫上即刻團隊商討處理辦法。在正式公測10個小時後,騰訊以“功能引起較大爭議”為由將立知全線下線。

“謝謝大家關心,騰訊是我們的股東,而且也一直對我們幫助很大。騰訊投資部、業務部和法務部都非常友善 專業。立知團隊也和我們溝通了,中間因為缺乏溝通存在誤會,並非騰訊的風格……”即刻CEO葉錫東在朋友圈中說道。馬化騰在下麵點了贊。

騰訊內部的討論並沒有因為下架而平息。下線後一個小時,立知團隊在內網上做了如下回應:

1、沒有抄襲,應用寶“內容外顯”功能在16年底上線,上千app使用該功能,即刻用後為其帶來額外曝光和下載。但是立知上線和這個功能沒有任何關係。

2、即刻接入應用寶的內容介面都是使用者在外部公開可看的,不涉及核心原始程式碼,立知不會也沒必要去騙取這些內容。

3、立知的核心是基於Ai的自動化探測收集熱點,即刻不具備該功能。

言下之意,立知沒有抄襲也沒有竊取資料。

面的行業競爭,騰訊必須擺出足夠的開放姿態,用錢用資源圈佔生態夥伴。而開放實際上也是近幾年騰訊發展的關鍵字。

自從2006年被譏嘲為“全民公敵”之後,騰訊的“抄襲者”名聲便四處流傳。仿照淘寶做了拍拍網、仿照百度做了搜搜、仿照美團做了團購……一向與馬化騰交好的丁磊也公開指責“馬化騰什麼都抄。”

手握QQ、微信兩大入口,騰訊要複製一款產品輕而易舉。在風險投資界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當一位創業者向投資人解說自己項目的時候,必須要回答一個問題——騰訊會不會做這個項目?或者,如果騰訊進入,你如何不被“幹掉”?如果這兩個問題無法回答,那麼投資風險就很大。

外界對騰訊的不滿在3Q大戰中爆發出來,輿論一邊倒地指責騰訊綁架用戶。對於騰訊的輿論攻擊讓馬化騰一度意興闌珊。2011年,騰訊自我調整封閉半年,再面向公眾時,馬化騰提出了“開放策略。”將封閉的公司資源向外部的協力廠商合作者無償開放。“抄襲”也成為騰訊內部的紅線。

在過去6年,馬化騰先說“沒有疆界、開放分享的互聯網新生態”,然後他屢屢強調,騰訊會把“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專注做基礎的水電煤連接服務。後來他再提“孤木難成林”,呼籲大家共建開放的森林。截止到2017年10月,共收穫合作夥伴1300萬,合夥夥伴累積分成達230億元。

到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在開放策略的關鍵時期,馬化騰不能也不敢讓一款新產品再度讓騰訊背上“抄襲”駡名、讓生態夥伴心生嫌隙。無論它抄襲與否。

於是在內容防禦戰中,騰訊內部出現了天天快報、騰訊新聞、應用寶三個團隊競爭的局面。儘管發生了這次擦槍走火的事故,但相信不會影響騰訊對內容的投入。相反,在這一領域的新產品打造,現在才剛剛開始。

圈內人士都說:馬化騰真是抄襲超出了境界,抄出了高度!不愧是行業老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