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職稱的自白:我本來是送福利的,可是卻成了過街老鼠!

我, 叫教師職稱, 誕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 也是一個80後。 那時年輕, 充滿活力, 能夠給教師帶來快樂和希望, 頗受教師歡迎。 鬥轉星移, 隨著時代的變化, 教師對我愈來愈討厭了。 我的心好苦:我本來是給教師送福利的, 現在為什麼成了過街老鼠?

我經過回顧和思考, 又有些理解主人了:

對於大多數學校來說, 僧多粥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沒有名額即使你有十八般武藝, 也只有獨自歎息。 名額多少也與教師所在的學校有關, “好學校”自然多, “差學校”自然少(這個“好與差”主要取決於級別), 所以便出現學生評了而他原來的老師還在苦苦等待的現象,

兩個人的工作業績又不差上下……你說心痛不心痛?

僧多粥少的矛盾怎麼化解?一般就是通過學校考評。 考評方案看起來經過了“民主集中”的程式, 但往往包含強烈的人為因素, 也就是老師們常說的, 學校早已“內定”了, 所謂“考評”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 在很多老師看來, 評上職稱增加幾百元的工資是小事, 重要的是對自己資歷、工作的認可和肯定——這就涉及面子和尊嚴了。

教師評職稱, 發表論文是“硬杠子”, 而中小學教師的工作, 主要是實務性的, 很難在較高級別的刊物上發表論文。 無奈之下, 只有忍痛割愛, 花錢去買, 這早已成了公開的秘密, 很多群裡都有“評職稱發表論文”的廣告。 花個千兒八百也是小事,

關鍵是老師心裡不好受, 好像做了一件多不光彩的事情似的, 長期耿耿於懷。

還有那普通話考試, 一個南方的中老年語文教師要取得“二甲”證書, 談何容易!舉個例子, 北方一個小夥在南方大學畢業, 隨女朋友留在了南方工作, 有一次去考“二甲”, 雖然過關了, 但僅僅超出3分, 好懸!

要想在評審中分數高, “獲獎”也是不可忽視的。 但是, 獲獎者往往不是評出來的, 而是學校上報的, 報誰不報誰就很耐人尋味了, 學校提前就要為評職稱做好鋪墊。 也就是說, 獎狀本來的含金量被搞沒了, 而考評的時候又視為“貨真價實”。 沒有獲獎的, 獲獎少的, 就成了“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上述這些情況, 可以說我瞭若指掌, 也為老師鳴不平。

但是, 這都是人的錯, 不是我職稱的錯, 我不能成為“替罪羊”!希望廣大教師朋友明白這一點, 不要再天天喊“取消職稱”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