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一村醫”溫暖淄博

2018年冬, 在淄博大地的田間地頭、村莊街頭、床前炕頭……共同傳頌著一個讓人感動且溫暖的名字:第一村醫。

“第一村醫”是全國首創強化基層、健康扶貧的惠民新舉措。 市衛計委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 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2017年11月27日, 從全市2級以上醫療衛生單位選派101名優秀年輕醫生到基層擔任首批“第一村醫”, 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扎實推進健康扶貧工作。

第一村醫是守護民眾健康的新使命擔當

“看病難”的焦點是什麼?是農村的鄉親, 是最基層的民眾。 為切實解決基層民眾疾病苦痛, 實現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淄博市以健康扶貧為切入點, 讓老百姓在村子裡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不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第一村醫”工作由此而生, 這是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擔當, 是守護百姓健康的擔當, 是“絕不讓一個人在追求健康道路上掉隊”承諾的擔當。

第一村醫是醫務工作者守衛民眾健康的奉獻精神

淄博市計畫用3年時間實施“第一村醫”工作, 每批100名, 任期半年, 3年共600名“第一村醫”直接幫扶600個健康弱後村, 同時實行“一托三”模式, 屆時將覆蓋1800個村, 淄博市一半以上的村衛生室將得到一次全面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 首批“第一村醫”進駐的, 全部都是地處偏遠、條件惡劣的村居, 但這仍然擋不住醫生報名的熱情, 在他們身上, 我們看到的是為人民服務的飽滿信念。

第一村醫是淄博要徹底挖掉民眾看病難的根子

基層百姓“看病難”, 不難在一時一次的奔波, 而難在沒有長久且便捷的優質醫療保障。 “第一村醫”下農村, 是坐坐診看看病,

三月來四月走沒戶口?還是扎扎實實為當地老百姓辦實事、紮根落戶, 真正把優質醫療保障留下、留住、留好?對此, 淄博市提出了建立衛生人才向下流動通道、基層醫務人員職業發展通道和患者雙向轉診綠色通道“三個通道”;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和大醫院普通門診患者“兩個下沉”;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目標, 下定決心解決基層百姓“看病難”的根子。 “第一村醫” 紮根基層, 醫院當後盾, 衛生計生部門搞服務, 真正體現了擼起袖子抓實幹、扎扎實實解難題的決心和恒心。

連日來, 101名“第一村醫” 奔波在山間、地頭, 一組組數位, 飽含了他們為民眾健康服務的熱情和付出:截至1月25日, 首批 “第一村醫”已組織衛生計生政策和衛生知識宣講1583次,

發放宣傳材料2.42萬份, 門診接診2.49萬人次, 上門服務3494人次, 舉辦健康知識講座412次, 走訪貧困人口2068人, 參與家庭醫生團隊簽約2.89萬人次, 回訪患者9317人, 轉診患者568人, 有效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群眾健康水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