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深晚薦讀|這些高致癌因素,看看你“中槍”沒

全球每年約有 880 萬人死於癌症, 占全球每年死亡總人數近六分之一, 死者大多數在中低收入國家。

2 月 4 日是世界癌症日。 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資料顯示,

全球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呈迅速上升趨勢。 世衛呼籲, 癌症不應再和"死亡判決"畫等號, 各國應通過強化健康和醫療體系建設, 力爭實現癌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以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並降低治療造成的經濟負擔。

與此同時, 全球抗癌研究"多路提速"。 中國、美國等國都加大了對抗癌研究的支持力度。 各國研究人員正爭分奪秒在基因組學、免疫療法、基因編輯等方面尋求抗癌新突破。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仍是關鍵

世衛公佈的資料表明, 全球每年約有 880 萬人死於癌症, 占全球每年死亡總人數近六分之一, 死者大多數在中低收入國家。 每年有 1400 多萬新發癌症病例, 預計到 2030 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 2100 多萬。

按死亡病例人數排列, 最為常見的癌症類型為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胃癌、乳腺癌。 約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與體重指數太高、果蔬攝入量低、缺乏運動、吸煙、過度飲酒以及不合理飲食習慣等因素相關, 其中吸煙是最重要的風險因素。

有效的早期診斷很重要, 可使治療更有效、簡單, 並降低費用。 為此世衛給出三大建議:提高公眾對各種癌症症狀的瞭解, 一旦發現相關症狀及時就醫;在強化衛生服務、提供衛生服務設施和培訓衛生工作人員方面加大投入, 以便能準確及時診斷;確保癌症患者能獲得安全有效的治療, 同時不使患者在經濟上陷入困境。

此外, 一些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世衛建議, 除應避免上述幾種危險因素外,

人們還應減少接觸紫外線以及電離輻射等, 及時接種一些疫苗如可預防宮頸癌的人乳頭瘤病毒疫苗、有助預防肝癌的乙肝病毒疫苗等。

中國癌症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的最新資料顯示, 中國癌症新發病例數及死亡人數有逐年上升趨勢。 該中心發佈的 2017 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腫瘤發病居前五位的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 肺癌、乳腺癌分別居中國男性、女性腫瘤發病首位。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提供的資料顯示, 中國癌症發病符合全球發病的規律, 也有自己的特點。 中國正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 癌症發病率會不斷提高, 這是全球癌症發病的共性。

此外, 癌症與飲食習慣、吸煙、遺傳因素、職業暴露等因素也有關係。

中國地域遼闊, 經濟發展不平衡, 不同地區的癌症發病情況存在顯著差異。 中國城市地區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高於農村地區, 但死亡率低於農村地區。 但隨著城鄉間社會經濟水準、環境、生活方式差異逐漸縮小, 城鄉地區整體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等將逐漸接近。

全球抗癌研究"多路提速"

以美國抗癌"登月計畫"為代表, 近年來, 各國都在對抗癌研究加大支持, 在基因組學、免疫療法、基因編輯等方向力求突破。

絕大多數腫瘤是由遺傳、環境及感染等因素引起, 理解基因和癌變的聯繫, 進而嘗試"修改"引發癌變的基因, 被認為是"根治"癌症的有效方法。 癌症基因組學目前正逐漸走向臨床應用,

為能在基因層面實現更早期檢測、分型、用藥指導、預後監測提供科學依據。 除利用基因組技術檢測、預防癌症外, 目前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的研究正處於起步階段。

此外, 隨著免疫學的發展, 癌症免疫療法也成為抗癌研究的一個重點領域, 目標是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細胞具有清除癌細胞的潛力, 去掉這些免疫細胞的某些"束縛", 或使它們精確"瞄準"癌細胞。 英國癌症研究會認為, 如果進展順利, 免疫療法甚至有望取代化療成為癌症的標準療法。

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 中國抗癌研究進展同樣迅速。 2012 年起, 在"十二五 863 計畫"支持下, 中國科學家在"重大疾病的基因組技術"重大專案 12 個課題中, 以腫瘤為研究物件,對 12 種腫瘤進行研究,為腫瘤分子分型和個體化診療提供技術支撐和基礎資料。據中國腫瘤基因組協作組的楊煥明院士介紹,胃癌、大腸癌、食道癌、肝癌和鼻咽癌等 5 大腫瘤相關工作加入國際癌症基因組聯盟,成為大型國際癌症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華社)

編輯 陳小龍

以腫瘤為研究物件,對 12 種腫瘤進行研究,為腫瘤分子分型和個體化診療提供技術支撐和基礎資料。據中國腫瘤基因組協作組的楊煥明院士介紹,胃癌、大腸癌、食道癌、肝癌和鼻咽癌等 5 大腫瘤相關工作加入國際癌症基因組聯盟,成為大型國際癌症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華社)

編輯 陳小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