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刀尖行走的“藝人”,導彈准不准全靠一把刀,用雙手感知0.2毫米

美容整形大家再熟悉不過, 那你有聽過航太發動機固體動力燃料藥面微整形?有這麼一位國家高級技術, 整天在炸藥堆裡工作, 一做就是30年。 這30年來, 始終堅守在固體火箭發動機藥面的崗位每天拿著一把鋒利的刀上, 火箭發動機燃料裡削削鏟鏟, 而每一次刀起刀落都十分危險, 稍有差池連不慎蹭出火花, 即便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他就是在2017年年末獲得第十二屆航空航太月桂獎“大國工匠獎”的徐立平, 其從事火箭固體燃料發動機藥面整形工作, 全中國只有不到20個人可以勝任, 而這裡面最出色的一個就是徐立平。 火藥雕刻難度極高, 需要用雙手去感受0.5毫米藥面最大的誤差!

那麼肯定有不少人就那麼呢, 既然這麼危險而且精度要求還這麼高, 為什麼不用機器替代人工呢?首先, 機器人不比人去感知要精確得多了?, 但是固體燃料十分敏感,

那怕是一丁點火星或者摩擦生熱都有可以引發悲劇, 而固體燃料還有一個缺點, 一旦點燃就無法滅火, 為此必須使用人工作業。

為了練就這樣的本領, 徐立平經過不斷摸索, 徐立平設計和改進了30多種刀具, 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 其中還有一種直接命名為“立平刀”,

就是在這樣的磨練下刀功可達0.2mm的精度, 可謂是刀尖上行走的“藝人”, 如今只需用手一摸就知道如何修整出符合設計要求的藥面。

但即便是再熟能生巧, 危機也無法被完全排除, 徐立平就有犧牲在工作崗位的同事, 不僅如此, 由於固體燃料本身是有毒性的, 論吸入了散發的有毒氣體, 還是皮膚接觸, 都免不了身受其毒。 常年一個工作姿勢, 加上火藥的刺激性, 使其身體一直向一側傾斜, 頭髮不停地掉。

在這30年來, 長征火箭、神舟飛船、東風導彈都經過徐立平的操刀, 可以說火箭成不成導彈准不准全靠他手上的一把刀。 其實還有無數這樣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們, 是他們讓中國軍工從無到有, 正是他們不畏艱險砥礪前行的精神, 為祖國奉行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cx】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