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中國有哪些獨一無二、牛掰至死的古建築(之二)

在有實物可考的建築發展史中, 中國建築正式出現應該追溯到史前社會, 距今已有8000年以上的歷史。 框架式結構, 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 因為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 即採用木柱、木梁構成房屋的框架, 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 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 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 “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 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

鑒於讀者對昨日文章中的部分古建築的熱愛, 今日再歸集整理一部分以饗讀者。

【南禪寺】山西忻州市 五台縣 東冶鎮 李家莊

【南禪寺大殿·唐】面闊3間, 進深4架椽(3間), 單簷歇山頂。 雖然大殿不大, 卻因為是中國僅存的4座唐代木構之一以及殿內17尊唐代彩塑而在中國建築史、雕塑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大同華嚴寺】山西大同

【薄伽教藏殿·遼】薄伽教藏殿, 面闊5間, 進深8架椽(4間), 單簷歇山頂, 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遼代(8大)木構建築之一。 除了大殿本身架構為經典遼構, 殿內的平闇、藻井、塑像、經櫥等, 通通都是遼代之物, 全國僅有;29尊遼代彩塑是中國遼代雕塑的精華之作;天宮壁藏乃《營造法式》所記載關於”壁藏“的最早先例。

由於一座薄伽教藏殿, 薈萃了遼代建築的大木作、小木作藝術以及彩塑藝術, 因此, 他被梁先生譽為“海內孤品”。

【大雄寶殿·遼、金】大殿的台基高達4米, 而不算台基面積, 大殿面積就達1443平方米, 據說中國古建築中,

只有3座大殿比他大(太和殿、太廟、明長陵棱恩殿), 而他在唐、遼、宋、金的建築中, 則是體量最大者。 大殿簷高9米多, 相當於現代住宅3層樓的高度, 人站在殿下, 當真是有渺小的感覺。 大殿原為“徹上露明造”, 和遼寧義縣奉國寺一樣, 後來在明代加設了平闇。 而殿內的塑像也是明代重塑。

【太原晉祠】山西太原

【聖母殿·北宋】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最著名的北宋時期建築之一。 大殿“副階周匝”的做法是我國現存古建築殿宇中的最早實例;進深兩間的前廊也是現存古建築的孤例;殿前簷柱上8條宋代木雕盤龍, 是唐宋古建築中僅存的實例;殿內43尊宋代彩塑是不可多得的中國宋代雕塑精品;殿前的魚沼飛梁也是中國現存古建築的僅存實例。

【應縣木塔】山西朔州市 應縣

【釋迦塔·遼】 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平面8角形,塔高5層,加上平座以內的暗層(2層以上皆設平座,平座以內為暗層),實為9層,總高達到67.31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塔,也是僅存的唐宋時期的木塔。整座塔通過54種斗拱與柱、梁、枋、栿的精妙組合,使木塔屹立超過950年!此外,一座建築上運用了54種不同的鬥栱,這也是中國古建築之最,應縣木塔也因此被譽為“斗拱博物館”。

【淨土寺 ·天宮樓閣 】山西朔州市 應縣

【淨土寺大雄寶殿·金】,面闊3間,進深6架椽(3間),單簷歇山頂,是應縣除了釋迦木塔之外,另一座閃耀于中國建築史的古建築。僅僅看外表,3開間的小殿,在山西大量的早起古建築中,並不算出眾,加上斗拱多處運用了假昂,一度讓我們懷疑是不是來錯地方。但,當我們把相機塞進門縫,拍出平闇的影像,一切疑慮皆煙消雲散!

【鎮國寺萬佛殿】山西平遙縣

【萬佛殿·五代】面闊3間,進深6架椽(3間),單簷歇山頂。萬佛殿是中國僅存的幾座五代時期的木構之一,依舊保留著濃厚的唐風;殿內還保存有11尊五代彩塑,是除敦煌外國內寺觀僅存的五代彩塑。1997年與作為平遙古城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開元寺天王殿】廣東潮州

【天王殿·北宋】潮州開元寺天王殿,面闊11間,進深4間,單簷歇山頂,是廣東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規模最大的天王殿。大殿在平面佈局保留了先秦門塾制度遺風,梁架則保留大量南方早期穿鬥式古建築資訊,是研究早期南方古建築極為重要的實例。

【開元寺鐘樓】河北石家莊 正定縣

【開元寺鐘樓·晚唐】,面闊3間,進深4架椽(3間),高2層,建于晚唐,是中國僅存的4.5座(公認)唐代木構之中的那半座。之所以是半座,是因為在後世的重修中,上層屢遭改建,已非原貌,然而下層卻奇跡般保留著始建時的風格。從底層的柱礎、斗拱、月梁,均不難感受到唐的意韻。

【正定縣文廟大成殿】河北石家莊 正定縣

【正定縣文廟大成殿·五代】,面闊5間,進深6架椽(3間),建於五代時期,是中國屈指可數的五代建築,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廟建築。斗拱用材碩大、偷心造,柱頭不施普柏枋,出簷深遠等,都體現了早期古建築的特徵。

【釋迦塔·遼】 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平面8角形,塔高5層,加上平座以內的暗層(2層以上皆設平座,平座以內為暗層),實為9層,總高達到67.31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塔,也是僅存的唐宋時期的木塔。整座塔通過54種斗拱與柱、梁、枋、栿的精妙組合,使木塔屹立超過950年!此外,一座建築上運用了54種不同的鬥栱,這也是中國古建築之最,應縣木塔也因此被譽為“斗拱博物館”。

【淨土寺 ·天宮樓閣 】山西朔州市 應縣

【淨土寺大雄寶殿·金】,面闊3間,進深6架椽(3間),單簷歇山頂,是應縣除了釋迦木塔之外,另一座閃耀于中國建築史的古建築。僅僅看外表,3開間的小殿,在山西大量的早起古建築中,並不算出眾,加上斗拱多處運用了假昂,一度讓我們懷疑是不是來錯地方。但,當我們把相機塞進門縫,拍出平闇的影像,一切疑慮皆煙消雲散!

【鎮國寺萬佛殿】山西平遙縣

【萬佛殿·五代】面闊3間,進深6架椽(3間),單簷歇山頂。萬佛殿是中國僅存的幾座五代時期的木構之一,依舊保留著濃厚的唐風;殿內還保存有11尊五代彩塑,是除敦煌外國內寺觀僅存的五代彩塑。1997年與作為平遙古城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開元寺天王殿】廣東潮州

【天王殿·北宋】潮州開元寺天王殿,面闊11間,進深4間,單簷歇山頂,是廣東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規模最大的天王殿。大殿在平面佈局保留了先秦門塾制度遺風,梁架則保留大量南方早期穿鬥式古建築資訊,是研究早期南方古建築極為重要的實例。

【開元寺鐘樓】河北石家莊 正定縣

【開元寺鐘樓·晚唐】,面闊3間,進深4架椽(3間),高2層,建于晚唐,是中國僅存的4.5座(公認)唐代木構之中的那半座。之所以是半座,是因為在後世的重修中,上層屢遭改建,已非原貌,然而下層卻奇跡般保留著始建時的風格。從底層的柱礎、斗拱、月梁,均不難感受到唐的意韻。

【正定縣文廟大成殿】河北石家莊 正定縣

【正定縣文廟大成殿·五代】,面闊5間,進深6架椽(3間),建於五代時期,是中國屈指可數的五代建築,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廟建築。斗拱用材碩大、偷心造,柱頭不施普柏枋,出簷深遠等,都體現了早期古建築的特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