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培育更多“俊鳥”,浙江全面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

近日, 浙江省政府印發《關於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 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機制, 加快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浙江“畝均論英雄”改革進入全面深化階段。

浙江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在全國率先探索、走在前列。

早在2006年紹興縣(現柯橋區)就提出“畝產論英雄”理念, 初步建立節約集約用地、節能降耗減排為重點的企業“畝產效益”導向、約束和評價機制。

在省內不少地方積極探索實踐的基礎上, 2013年省政府在海寧開展“畝產效益”為核心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 並進一步開展改革擴面試點, 開啟制度設計的系統化探索。

經過試點拓展深化, 2015年省政府部署整體推進, 省市縣三級聯動, 全面開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評價。

到2017年, 全省實現用地5畝以上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全覆蓋”,

並開展分設區市、縣(市、區)、31個製造業行業“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

資料顯示, 2017年浙江人均耕地面積0.54畝, 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 全省萬元GDP能耗0.44噸標準煤, “十三五”新增用能空間非常有限。 同時, 一些體現浙江經濟發展品質的指標距國內一流還有差距。

多年實踐證明, “畝均論英雄”改革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一項重要機制、一個有力抓手。 近年來全省畝均產出、單位能耗產出、單位排放產出等指標持續較快提升。

綜合評價覆蓋範圍更廣, 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更科學, 企業服務更精准, 是此次《意見》的亮點。

評價範圍擴圍, 讓浙江有更多

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遠的“俊鳥”

《意見》明確, 到2020年, 全省所有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不含批零住餐、銀證保和房地產開發)以及產業集聚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小微園區、特色小鎮(不含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全部納入“畝產效益”綜合評價。

加大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和

疊加運用

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給多”的原則, 構建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資源要素分配與市、縣(市、區)“畝產效益”績效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

如工業畝均稅收低於全省平均水準的, 適當減少新增工業用地指標;對單位能耗增加值高的市、縣(市、區), 在能源消耗總量指標上給予傾斜;對單位排放增加值高的市、縣(市、區),

在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上給予傾斜。

首次提出

設立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行業規範

《意見》提出, 聯動推進“標準地”改革, 對“各地新增工業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物流倉儲用地出讓前, 要將投資、畝產、能耗、環境、建設等標準納入土地‘招拍掛’出讓條件”。

就是說, 要建立健全“事前定標準、事後管達標、畝產論英雄”的企業投資專案“標準地”制度, 通過提升拍地標準, 將真正優質的企業留下來。 結合“低產田”改造提升, 通過存量提升和增量優化, 切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此外, 《意見》還明確了以下事項↓↓

規範資源要素跨區域市場化交易

各市、縣(市、區)政府要積極發揮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作用, 堅持有保有壓、扶優汰劣的原則,推動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與規範企業間要素交易行為相結合,進一步降低企業關閉、停產、退出、要素交易、並購重組等過程中的交易環節費用,加快推動土地、用能、排汙權等資源要素向綜合評價高的優質企業集聚。

實施創新引領“畝產效益”行動

適時將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情況納入省政府品質獎申報條件。

對“畝產效益”高的市縣、園區和產業,在創新要素分配方面給予傾斜,優先佈局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企業研究院、高新技術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或載體。

打破現有行政區劃的限制,統籌整合創新資源,推動人才、專案、成果等創新要素在區域之間的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

堅決打破拖累轉型升級的

“罎罎罐罐”

加快“低產田”改造提升,全面推進傳統製造業和各類開發區的改造升級,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攀升,堅決打破拖累轉型升級的“罎罎罐罐”,合理轉移和淘汰不適合繼續留在當地發展的產業。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財政獎懲制度,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付費的要求,在衢州、麗水全域和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域,全面建立財政獎懲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出境水質和森林覆蓋率掛鉤機制,加快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堅持有保有壓、扶優汰劣的原則,推動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與規範企業間要素交易行為相結合,進一步降低企業關閉、停產、退出、要素交易、並購重組等過程中的交易環節費用,加快推動土地、用能、排汙權等資源要素向綜合評價高的優質企業集聚。

實施創新引領“畝產效益”行動

適時將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情況納入省政府品質獎申報條件。

對“畝產效益”高的市縣、園區和產業,在創新要素分配方面給予傾斜,優先佈局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企業研究院、高新技術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或載體。

打破現有行政區劃的限制,統籌整合創新資源,推動人才、專案、成果等創新要素在區域之間的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

堅決打破拖累轉型升級的

“罎罎罐罐”

加快“低產田”改造提升,全面推進傳統製造業和各類開發區的改造升級,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攀升,堅決打破拖累轉型升級的“罎罎罐罐”,合理轉移和淘汰不適合繼續留在當地發展的產業。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財政獎懲制度,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付費的要求,在衢州、麗水全域和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域,全面建立財政獎懲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出境水質和森林覆蓋率掛鉤機制,加快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