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身為雲南人,喝咖啡不得不知道的知識

1892年, 法國傳教士田神父在雲南一個叫朱苦拉的地方試種咖啡成功。 至今朱苦拉鄉仍生長著有90多年樹齡的咖啡樹24株。 朱苦拉村的咖啡,

朱苦拉是一個神秘、傳奇、美麗的自然村寨, 隸屬於大理州賓川縣平川鎮朱苦拉村委會, 位於金沙江支流漁泡江畔, 這是一個大理州、楚雄州、麗江市3地交界的地方。

100多年前, 朱苦拉叫"若客來"(彝語), 彝語的意思是彎曲的山路。 1892年, 由於法國傳教士田神父的到來, 將彝語的精華與法國人的浪漫結合, 於是有了朱苦拉這個名字, 後人把朱苦拉譯為"人間天堂"之意。

據介紹, 1892年, 法國傳教士田神父為了自己喝咖啡的需要, 用 咖啡果在教堂門外繁殖了第一株咖啡樹, 之後又培育了更多的咖啡樹, 栽種在教堂周圍。 從那時開始, 朱苦拉村開始了咖啡種植, 村子周圍從此一直都被咖啡樹包圍著。 村裡年紀最大的兩位長者杞光輝和李福生今年都已經八十多歲了, 他們共同見證了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的形成。

朱苦拉雖然貧窮落後, 但它是一個與咖啡有著不解之緣的地方。 除了全民種植咖啡, 村民們都有喝咖啡的傳統:自種、自磨、自煮, 現在村子裡不論男女老少都有喝咖啡的習慣。

這裡的村民們對咖啡樹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即使咖啡豆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經濟效益, 村民們也不捨得砍掉一棵咖啡樹。

朱苦拉村接待賓客是用當地的咖啡和核桃, 雖然用土罐罐煮出來的咖啡味道不是最好, 但這種原始喝法卻體現了朱苦拉村民們對咖啡的熱愛,

也是對來賓的最高禮儀接待。 獨特而濃郁的原生態咖啡文化, 讓每個認識朱苦拉的人都不得不心歎, 這裡不愧為中國咖啡第一村。 古教堂朱苦拉咖啡林屬於阿拉比卡豆(Arabica)雲南小粒波邦(bourbon)和鐵畢卡(Typica)品種。

現在, 雲南種植的阿拉比卡咖啡園已超過2.1萬公頃。 種植區主要分佈在臨滄、保山、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等地州。

【咖咖啡產品】才者·經典小粒咖啡, 選用雲南高原咖啡豆及脫脂奶原料, 經中輕度低溫烘焙及傳統工藝, 讓即溶咖啡也能擁有現磨咖啡的醇美。

手工採摘的小粒咖啡, 顆顆飽滿豐盈, 掌握烘焙時間、溫度、粒粒香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