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視覺體驗|夜深了,該孤獨了

哦黃昏

走進童年陰森小村的黃昏

荒郊的池塘

沉積了憂鬱許多污穢的歎息

哦森林

輕悄降入棕褐眼睛的森林

當溢出孤獨者瘦削的手

滴下他沉醉日子的紫紅

哦死亡之側

讓我們祈禱這一個夜晚

檀香霧熏黃的冷衿裡鬆開了戀人們瘦小的手臂

——《死亡之側》特拉克爾

Via.Edward Hopper

愛德華·霍珀Edward Hopper出生於紐約的奈亞鎮(Nyack),1920年代, 霍珀在紐約開始了藝術生涯。 旅法歸來, 他發現:與巴黎相比, 紐約如此粗鄙和貧乏,

在劇烈開行的時代之車上, 瞬息萬變的景象令很多人無所適從, 可是新生大都市的混雜感也孕生了新的藝術形態。

他對以住宅、旅館、街景作為風景的主題一向情有獨鍾。 偏好表現光影下的色彩及情緒變化, 善於利用光線明暗的強烈對比, 空無一人的空間或單獨出現的人物, 暗示現代人生活的冷感和疏離。 也許, 心境悲傷時, 最好的解藥便是閱讀傷感的書籍, 而當我們覺得周遭無愛可系無情相牽的時候, 我們最應當前行的地方便是某一個偏遠獨立的船隻。

Via.Sebastián Velasco

藝術家Sebastián Velasco的畫作中最常出現的就是穿插著夜晚城市和伶仃一人的孤獨感。這些畫作描繪的景物蒼涼,但畫作本身看上去卻不顯蒼涼,而是讓觀者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憂傷,引發共鳴,因而減輕內心之苦痛,擺脫煩惱的糾纏。

畫裡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從而陷入了無以為繼的的空白和沉默。

Via.Jakub Schikaneder

Schikaneder來自一個德國海關職員家庭。儘管貧窮家庭的背景,他能夠繼續他的繪畫,要得力于家人對他的支援。他在國家劇院工作後,Schikaneder走遍了歐洲,訪問了德國、英國、蘇格蘭、荷蘭、瑞士、義大利和法國,1891至1923任教於布拉格藝術學院。

Schikaneder聞名於他的戶外繪畫,往往充滿了孤獨難解的情緒,他的繪畫主體往往是那些貧窮無依的人,表現時間也大多是秋冬兩季,也常常駐足在籠罩著迷霧的布拉格市的角落和伏爾塔瓦河。布拉格國立美術館於1998年5月他的繪畫展覽到1999年1月。

Via.Sebastián Velasco

藝術家Sebastián Velasco的畫作中最常出現的就是穿插著夜晚城市和伶仃一人的孤獨感。這些畫作描繪的景物蒼涼,但畫作本身看上去卻不顯蒼涼,而是讓觀者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憂傷,引發共鳴,因而減輕內心之苦痛,擺脫煩惱的糾纏。

畫裡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從而陷入了無以為繼的的空白和沉默。

Via.Jakub Schikaneder

Schikaneder來自一個德國海關職員家庭。儘管貧窮家庭的背景,他能夠繼續他的繪畫,要得力于家人對他的支援。他在國家劇院工作後,Schikaneder走遍了歐洲,訪問了德國、英國、蘇格蘭、荷蘭、瑞士、義大利和法國,1891至1923任教於布拉格藝術學院。

Schikaneder聞名於他的戶外繪畫,往往充滿了孤獨難解的情緒,他的繪畫主體往往是那些貧窮無依的人,表現時間也大多是秋冬兩季,也常常駐足在籠罩著迷霧的布拉格市的角落和伏爾塔瓦河。布拉格國立美術館於1998年5月他的繪畫展覽到1999年1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