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瞭望》新聞週刊|脫貧攻堅提振基層精氣神

貴州省赤水市冷水魚養殖戶在魚塘裡撈魚

近日,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瞭解到,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近年來我國圍繞精准扶貧、構建長效脫貧機制、推進扶貧與鄉村治理等實施脫貧攻堅,

讓廣大貧困群眾住上了新房子、吃穿有了新樣子、致富有了新路子, 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 一大批扶貧幹部在脫貧攻堅的舞臺上, 重溫了初心、重走了群眾路線, 練了能力、強了水準, 農村幹部和廣大農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成為新時期黨鞏固農村政權的重要基石。 本刊記者調研的貴州省赤水市就是典型案例。

“窮三多”變身“富三多”

素有“黔北邊城”之稱的貴州赤水市, 因赤水河貫穿全境而得名, 因中央紅軍“四渡赤水”而聞名。 2017年10月底, 國務院扶貧辦公佈全國26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赤水成為貴州省及烏蒙山區首個脫貧出列縣。

赤水市,

山高坡陡, 城鄉發展差距較大。 歷史上雖有川鹽入黔的碼頭經濟助推赤水市興盛一時, 但高速公路2015年才開通。 隨著精准扶貧的深入推進, 赤水農村、農民生產生活面貌正發生歷史性蛻變。

2014年至今, 赤水市政府、各類市場主體累計投入388億元資金助推脫貧攻堅, 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495戶24120人, 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4.6%降至目前的1.95%。

時間回撥到2013年, 地處赤水市大瀑布4A級景區核心區的黎明村, 村子雖景色優美、竹資源豐富, 但因地處深山、交通不便, 全村222戶797人有28名失學兒童、37名貧困光棍、43名無業遊民, 全村貧困發生率達26%, 被稱為“窮三多”村, 也是一個典型的“富饒的貧困村”。

自2014年精准扶貧以來, 政府因村施策, 興修了產業公路和旅遊設施之後,

黎明村豐富的竹資源和旅遊資源一下子盤活了。

“路通之後, 黎明村竹資源銷售量增加了近3000噸, 村民因此人均增收1300元。 同時, 依託大瀑布景區資源, 我們村遊客接待量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 2017年遊客量突破了6萬人次, 村集體漂流項目收入達到300多萬元。 ”黎明村支書王廷科告訴《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為夯實村民脫貧基礎, 村裡近兩年還因地制宜發展了獼猴桃、核桃、冷水魚等產業, 持續產出後一年將為村民帶來800多萬元收入。

貧困戶王正江給本刊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從水泥路修到家門口, 他20畝竹林地, 一年賣竹子和竹筍增收1萬多元, 村集體主導的獼猴桃產業和漂流項目一年分紅4500元, 加上兒子、兒媳每月在景區4200元的上班工資, 全家四口一年有6萬多元收入。

“幸福的感覺就像瀑布水砸在石頭上轟轟作響, 平靜不了。 ”

經過4年多時間的精准幫扶, 這個曾經偏遠貧窮的村莊如今已躍變為產業多、小老闆多、收入多的“富三多”村。 “通過售賣竹原料、發展鄉村旅遊和特色種植業等, 我們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初的6200元增加到2017年的1.4萬元, 36戶村民買了小轎車, 5戶貧困戶娶了媳婦, 全村沒有一名失學兒童, 村民個個有事做。 ”王廷科說。

青山翠竹變農民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多業並舉拔除窮困之根, 黎明村是赤水51個貧困村綠色脫貧的縮影。

赤水的真扶貧也換來民心的真認可,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協力廠商評估資料顯示, 赤水市群眾對扶貧的認可度高達94.67%。

扶貧攻堅錘煉幹部

2017年10月31日, 赤水被批准退出貧困縣的當天,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趕赴赤水採訪。 獲知赤水脫貧出列, 市委書記況順航自己一個人呆坐了很久, 脫貧攻堅中的場景一幕幕在腦海中再現, “這是我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與一縣扶貧指揮長感受類似, 赤水大同鎮兩匯水村“第一書記”袁金池告訴本刊記者, 脫貧攻堅重塑了他對農村的認識。 “以前在縣城裡上班, 進村入戶少, 慢慢淡忘了農民生活的困苦。 2016年, 我剛到這個‘雞鳴兩省’的貧困村駐村時, 完全被這裡的生活景象震驚了, 村民房屋黑矮破舊不說, 村裡連條硬化路都沒有, 雨天隨便一走腳底下都能沾滿三釐米厚的泥巴。 ”袁金池說, 由於部分村民組不通路, 村裡10多個上了年紀的農民一輩子都沒有坐過汽車,更不知道山外的城市有怎樣的繁華。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駐村幫扶,袁金池帶領村民新建並硬化通組公路30公里,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近百戶;並發展起生態蔬菜、石斛、生態魚、烏骨雞等特色農業。路通之後,幾位第一次去縣城“見世面”的村民回村後說:“縣城馬路好寬,汽車真多,生活好安逸!”

“現在村裡一年一個樣,短短一年多時間村民新購摩托車100多部。因修通產業路,全村竹原料年銷售量增加了7000噸,單是這一項村民人均就增收1200多元。”袁金池說,看著村民生活越來越好,他重新找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價值座標,這是以前坐辦公室上班體會不到的快樂和自豪。

脫貧攻堅既是袁金池這樣的黨員幹部重溫初心、重走群眾路線的實踐舞臺,也是組織部門錘煉、發現、篩選幹部的重要平臺。

赤水市元厚鎮黨委組織委員周生慧,每天不是在農戶家,就是在去農戶家的路上。2016年,她因扶貧業績突出,被提拔為副科級幹部。

“扶貧攻堅期間,我每天都12點以後睡覺,我媽還問我我咋就那麼忙呢。我說貴州發展快啊,有各類項目建設、企業引進等;另外,不是有句話叫‘不脫貧不脫鉤’嗎?我們好多單身的鄉鎮幹部因沒時間找物件,就說‘不脫貧不脫單’。我原來是學體育專業的,健美操、體操、田徑都練過,2016年體檢時,被查出有胃粘膜脫落、膽囊炎等毛病,這些都是扶貧累出來的。”周生慧說,累歸累,但組織的關心關愛讓奮戰在扶貧一線的幹部有盼頭。

據瞭解,2014年以來,赤水提拔像周生慧這樣的基層扶貧一線幹部76人,其中提拔副科級37人,正科21人,轉重要崗位18人。與此同時,對部分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扶貧幹部,赤水也嚴格追紀問責,重塑幹部幹事創業氛圍。

“僅2016年以來,赤水就有2名鄉鎮黨委書記因扶貧攻堅不力被暫停職務,59名幹部因扶貧違規違紀問題被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其中1人被移送司法機關。”赤水市監察局副局長李作龍說,在扶貧攻堅過程中,隨著這些“吃苦幹部吃香,漂浮幹部下臺(轉崗)”,赤水幹部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黨的基層政權也更加鞏固有力。

提振自我發展能力

赤水基層幹部對《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表示,赤水雖已階段性脫貧,但在基礎設施建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等方面還存在差距,貧困戶自身造血和抗風險能力較弱,致貧返貧的風險依然存在。

“例如,赤水7495戶24120人雖已脫貧,但仍有可能出現有些已脫貧的貧困戶因災、因病、因產業發展等返貧。另外,由於貧困的相對性,有些群眾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雖超過了當年的貧困線,但維持這個家庭收入的基礎比較脆弱,一旦出現因學、因病等情況,極易掉入貧困線以下。”赤水市扶貧辦主任嚴本濤說。

面對貧困的脆弱性和變動性,赤水將多措並舉提升群眾自我發展的脫貧能力。

一是繼續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扶貧要求。“我們將緊緊圍繞中央‘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要求,真扶貧、扶真貧,滾動性做好精准識貧工作,既對1605戶4624名尚未脫貧的群眾加大幫扶力度;同時,對已脫貧的7495戶24120名群眾鞏固脫貧成果。”況順航說。

二是繼續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赤水市交通局副局長雷友富表示,在偏遠落後地區,道路依然是制約這些地區發展的主要瓶頸。為不斷滿足農民出行及產業發展需要,赤水已啟動200公里國省幹線和縣鄉道路改造工程,正加快新建及硬化2000公里的農村公路,預計2019年初工程將全部完工。屆時,赤水農民出行難、竹原料下山難困境將徹底改變。

三是繼續落實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赤水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潛力在生態、希望在生態,我們絕不以犧牲赤水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赤水市市長譚海表示,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赤水將大力發展高端康養服務、綠色農產品、鄉村旅遊等產業,通過綠色發展夯實群眾長效脫貧的基礎

村裡10多個上了年紀的農民一輩子都沒有坐過汽車,更不知道山外的城市有怎樣的繁華。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駐村幫扶,袁金池帶領村民新建並硬化通組公路30公里,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近百戶;並發展起生態蔬菜、石斛、生態魚、烏骨雞等特色農業。路通之後,幾位第一次去縣城“見世面”的村民回村後說:“縣城馬路好寬,汽車真多,生活好安逸!”

“現在村裡一年一個樣,短短一年多時間村民新購摩托車100多部。因修通產業路,全村竹原料年銷售量增加了7000噸,單是這一項村民人均就增收1200多元。”袁金池說,看著村民生活越來越好,他重新找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價值座標,這是以前坐辦公室上班體會不到的快樂和自豪。

脫貧攻堅既是袁金池這樣的黨員幹部重溫初心、重走群眾路線的實踐舞臺,也是組織部門錘煉、發現、篩選幹部的重要平臺。

赤水市元厚鎮黨委組織委員周生慧,每天不是在農戶家,就是在去農戶家的路上。2016年,她因扶貧業績突出,被提拔為副科級幹部。

“扶貧攻堅期間,我每天都12點以後睡覺,我媽還問我我咋就那麼忙呢。我說貴州發展快啊,有各類項目建設、企業引進等;另外,不是有句話叫‘不脫貧不脫鉤’嗎?我們好多單身的鄉鎮幹部因沒時間找物件,就說‘不脫貧不脫單’。我原來是學體育專業的,健美操、體操、田徑都練過,2016年體檢時,被查出有胃粘膜脫落、膽囊炎等毛病,這些都是扶貧累出來的。”周生慧說,累歸累,但組織的關心關愛讓奮戰在扶貧一線的幹部有盼頭。

據瞭解,2014年以來,赤水提拔像周生慧這樣的基層扶貧一線幹部76人,其中提拔副科級37人,正科21人,轉重要崗位18人。與此同時,對部分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扶貧幹部,赤水也嚴格追紀問責,重塑幹部幹事創業氛圍。

“僅2016年以來,赤水就有2名鄉鎮黨委書記因扶貧攻堅不力被暫停職務,59名幹部因扶貧違規違紀問題被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其中1人被移送司法機關。”赤水市監察局副局長李作龍說,在扶貧攻堅過程中,隨著這些“吃苦幹部吃香,漂浮幹部下臺(轉崗)”,赤水幹部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黨的基層政權也更加鞏固有力。

提振自我發展能力

赤水基層幹部對《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表示,赤水雖已階段性脫貧,但在基礎設施建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等方面還存在差距,貧困戶自身造血和抗風險能力較弱,致貧返貧的風險依然存在。

“例如,赤水7495戶24120人雖已脫貧,但仍有可能出現有些已脫貧的貧困戶因災、因病、因產業發展等返貧。另外,由於貧困的相對性,有些群眾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雖超過了當年的貧困線,但維持這個家庭收入的基礎比較脆弱,一旦出現因學、因病等情況,極易掉入貧困線以下。”赤水市扶貧辦主任嚴本濤說。

面對貧困的脆弱性和變動性,赤水將多措並舉提升群眾自我發展的脫貧能力。

一是繼續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扶貧要求。“我們將緊緊圍繞中央‘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要求,真扶貧、扶真貧,滾動性做好精准識貧工作,既對1605戶4624名尚未脫貧的群眾加大幫扶力度;同時,對已脫貧的7495戶24120名群眾鞏固脫貧成果。”況順航說。

二是繼續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赤水市交通局副局長雷友富表示,在偏遠落後地區,道路依然是制約這些地區發展的主要瓶頸。為不斷滿足農民出行及產業發展需要,赤水已啟動200公里國省幹線和縣鄉道路改造工程,正加快新建及硬化2000公里的農村公路,預計2019年初工程將全部完工。屆時,赤水農民出行難、竹原料下山難困境將徹底改變。

三是繼續落實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赤水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潛力在生態、希望在生態,我們絕不以犧牲赤水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赤水市市長譚海表示,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赤水將大力發展高端康養服務、綠色農產品、鄉村旅遊等產業,通過綠色發展夯實群眾長效脫貧的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