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春走基層|易地搬遷挪新窩 勤勞脫貧奔小康——旺隆鎮富順村易地扶貧搬遷戶張黔英的故事

數九寒天, 天氣格外的寒冷, 山頂上挺拔的竹子也被雪壓彎了腰。

“李大哥, 今年你家的白芨長的弄好, 怎麼照管的?”

“張大姐, 這兩天天冷,

你家的石斛怎麼樣?”

……

赤水市旺隆鎮富順村易地扶貧搬遷戶張黔英這會兒正在鄰居家幫忙做年豬宴, 附近的村民都趕過來幫忙, 熱熱鬧鬧的邊忙邊閒聊。 再過半個月就是2018年春節, 富順村的各家各戶都在盤算著2017年的收入, 準備著迎接春節的到來。

富順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張黔英的新家在富順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這裡集中安置了48戶搬遷戶。 社區有個挺好聽的名字——富緣社區, “大家能住到一個社區, 也挺有緣分的, ”張黔英樂呵呵的說, “平時各家各戶有什麼事, 也都在相互照顧、幫忙。 ”

跟隨張黔英的腳步來到她家, 門口貼著去年春節貼上的對聯和福字, 紅彤彤的很喜慶。 家裡也籌備好了一些年貨, 小兒子和外孫在家圍著火爐看著電視, 非常溫馨。

然而在一年多前, 張黔英一家還住在交通不便的山上, 出門靠走、物資靠背, 經濟收入也少, 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2015年, 張黔英一家被列入貧困戶, 鎮村幹部積極幫助協調解決限制發展問題。 “主要的還是得解決交通問題,

安全水、電也得跟上。 ”富順村村委主任明方剛說, “在山上想要發展還是很慢, 正好當時有政策, 她家符合要求, 也願意搬。 ”

2016年臘月十五, 張黔英一家從安置點對面的山上搬了下來, 住進了富緣社區的小樓房。 一百二十平米左右的新房窗明几淨, 屋裡統一進行了簡裝, 有門窗、通水電, 溫馨素淨的窗簾也裝好了。 張黔英說:“當時我很激動、很高興, 家裡放好傢俱就可以住了, 政府給我們考慮的非常周到。 ”

富順村是周圍遠近有名的產業村, 村集體經濟、種養殖個體戶發展很好, 在村幹部和致富能手的帶動下, 村民的發展思路清晰——打鐵還需自身硬, 脫貧致富還需產業強。 “政策已經很好了, 但不能等著政府發救濟糧、坐吃山空,

還是得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才有底氣。 ”張黔英說。

搬下來後, 張黔英參加了村裡組織的產業技能培訓, 到村裡的產業大戶看發展成效, 到外地學習種養殖技能, 和村幹部一起梳理發展思路。

看到了實際的發展成效, 種植技術也有村裡的技術能手作保障, 很快, 在村幹部的鼓勵帶動下, 張黔英將家裡一部分的土地流轉出去, 剩下的一畝多地裡種上了白芨和蟲樓。 “先小範圍的試種, 等能把白芨和蟲樓的種植好了, 我再多種點。 ”

家裡不忙的時候, 張黔英還到村集體經濟項目做小工, 一天能掙80至100元, 村集體經濟每年都有分紅收益, 加上丈夫在外務工, 一年下來, 家裡人均收入突破了9000元。 2017年, 赤水實現全市脫貧攻堅出列,

張黔英還被鎮裡評為脫貧標兵。

“現在我一點都不愁了, 娃兒讀書有教育補貼, 新農保村裡也幫我們買了, 也不擔心颳風下雨房子漏, 每天傍晚還能到社區跳壩壩舞、打腰鼓!”

“再等幾天女兒和老公回來了, 我就準備殺年豬, 高高興興地過春節!”2018年春節將至, 張黔英眼裡流露的笑意和滿臉的幸福感,是對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最好的肯定,也是搬遷戶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張黔英眼裡流露的笑意和滿臉的幸福感,是對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最好的肯定,也是搬遷戶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