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就業歧視引熱議:學生幹部減分,學生會幹部直接pass

“學生幹部減分, 學生會幹部直接pass……”近日, 一家TOP5的媒體公司在招聘實習生時拒絕學生幹部一事引起了社會關注, 學生幹部仿佛已經不再是學生找工作的“敲門磚”, 而是成為了“不學無術”“官僚作風”“手高眼低”“阿諛奉承”等負面形象的代名詞。 那麼學生在大學裡究竟應不應該加入學生會?學生會到底是學生鍛煉能力、證明自我的“修道場”, 還是追名逐利、荒廢學業的“修羅場”呢?

學生工作, 為蹺課找到了光明正大的理由

大學生加入學生組織, 本是為了在學習專業知識之余, 充分全面的鍛煉和提升自我, 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才,

而現在的學生幹部, 動輒以“學校要求”“有活動”等名義蹺課,

早在2011年11月10日, 復旦大學張慶熊教授在課上發現竟然有35人蹺課。 詢問後才知原來是演員梁朝偉、劉青雲等人走進復旦校園宣傳, 這35名武警班的學生在沒有請假條的情況下被學生會“要求”去現場維持秩序, 只是讓同學口頭幫忙告之。 當晚, 憤怒的張慶熊教授立刻給教務處發去一篇文章:《“桑間濮上之音, 亡國之音也!”——從影星來訪, 一堂課35人缺席談起》, 事後復旦大學學生會發表了公開的致歉聲明, 但不難看出, 學生在沒有正式請假的情況下把所謂的“學生工作”看的比上課學習更重要已是習慣。

這種所謂的ddl和“工作需要”是一個大學生真正需要的麼?他給你帶來的價值是否比得上你在專業課上的所得?這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大學本是一個學習知識技能的地方, 如此本末倒置的學生一些企業難免“望而生畏”。

學生“會”:會阿諛奉承、會頤指氣使 、會官僚做派

大學本是學生學習的“象牙塔”, 而現在這象牙塔里卻暗暗滋生了官僚腐敗的泥潭。

蔣方舟在2010年5月發表《學生官場無處話淒涼》中說到了某次學生會飯局, “整場飯局讓我像是客串了某個低成本的清朝皇帝劇, 大王一揮袖, 眾臣舉杯歡暢。 ”通過這一描寫學生幹部中的官僚做派可見一斑。

抱著鍛煉自我的目標加入學生會的學生, 進入學生會後往往最先學會的就是如何搞好人際關係, 如何阿諛奉承, 待到掌握一定“權利”後, 便開始學會如何“貪污公款”, 如何“頤指氣使”。

在學生會中, 只埋頭做事的人往往無法被“提拔”, 而當選學生幹部的主要標準似乎也不是能力、責任心等, 主要以上級和老師的喜好來決定。 這就導致了每到換屆選舉時, 學生甚至不惜使用送禮、走後門、篡改他人簡歷等道德敗壞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機會。

一位河北某大學的受訪者告訴筆者, 在他們的學校內為了讓送禮顯得更有“人情味”, 甚至發明了“換屆麻將局”, 想要競選主席部長的學生會在換屆前邀請老師主席一起打麻將, 在桌上故意輸錢以達到送禮的效果, 多的時候一晚上一人能輸三到五千元。 此等手法心思不禁讓人不寒而慄。

當筆者繼續詢問“花這麼多錢競選一個學生幹部值得麼”時, 得到的答案更讓人大跌眼鏡。 受訪者說當選了主席以後“油水”可不止幾千, 如舉辦一次全校的大型比賽商家按預算支付3萬元, 最後主辦方通過縮減開支或者多報的方式剩餘五千, 這些錢都會進入學生幹部的腰包。

每一次大型活動的贊助費、日常的吃喝公款報銷等一年下來最多的學生竟能回扣數萬元。

除了吃回扣還可以讓“下屬”幫自己取快遞、抄作業等, 一個主席多的竟配有七個助理。 而且今年局裡“輸”的錢, 明年換屆還能“贏”回來。 學生本該在學校學習知識、肩負使命, 卻在學生會中學會了溜鬚拍馬、阿諛奉承、頤指氣使的官僚做派,這樣的學生會簡直可以說是“腐敗”滋生地。

學生幹部求職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除了想“當官掌權”,學生幹部的許多特權也是學生一擁而上的主要原因。“幹部們拿獎學金的機會比一般人多得多”這種觀點在高校中幾乎是人盡皆知的“潛規則”。學生幹部們在獎學金、保研、優秀評比甚至是助學金的獲取上都能得到優待。

在很多大學裡,獎項的評比都有一條模糊的原則如“有突出貢獻的可以放寬上述要求”等,這就為很多學生幹部提供了“特權”,明明家庭不貧困,卻擠佔了貧困生的助學金名額,拿到錢就和其他“幹部們”一起揮霍,真正需要的同學卻無法得到助學金,這樣的事情在高校中可謂司空見慣。

那學生幹部是不是真的一無所得呢?當然也不是,據筆者瞭解,大部分高校的主席等學生幹部在國家公務員考試的面試中非常有優勢,很多主席幹部面試成績甚至都名列前茅,而很多國企和公務員崗位也非常歡迎學生幹部,這和企業單位形成了鮮明對比。

那麼這種優勢是否能為學生幹部正名呢?筆者認為不然,這反而更變相得印證了,高校的學生會已經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真正的“官場”了,學生所掌握的“技能”讓他更受官場文化的歡迎。可學校的任何一個社團和部門都不應該成為“官員”製造機,大學的使命是充分的發展個人使其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益之人才,而不是培養一個空有一身“酒肉本領”卻沒有專業知識素養的“官架子”。

(圖片來源網路)

卻在學生會中學會了溜鬚拍馬、阿諛奉承、頤指氣使的官僚做派,這樣的學生會簡直可以說是“腐敗”滋生地。

學生幹部求職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除了想“當官掌權”,學生幹部的許多特權也是學生一擁而上的主要原因。“幹部們拿獎學金的機會比一般人多得多”這種觀點在高校中幾乎是人盡皆知的“潛規則”。學生幹部們在獎學金、保研、優秀評比甚至是助學金的獲取上都能得到優待。

在很多大學裡,獎項的評比都有一條模糊的原則如“有突出貢獻的可以放寬上述要求”等,這就為很多學生幹部提供了“特權”,明明家庭不貧困,卻擠佔了貧困生的助學金名額,拿到錢就和其他“幹部們”一起揮霍,真正需要的同學卻無法得到助學金,這樣的事情在高校中可謂司空見慣。

那學生幹部是不是真的一無所得呢?當然也不是,據筆者瞭解,大部分高校的主席等學生幹部在國家公務員考試的面試中非常有優勢,很多主席幹部面試成績甚至都名列前茅,而很多國企和公務員崗位也非常歡迎學生幹部,這和企業單位形成了鮮明對比。

那麼這種優勢是否能為學生幹部正名呢?筆者認為不然,這反而更變相得印證了,高校的學生會已經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真正的“官場”了,學生所掌握的“技能”讓他更受官場文化的歡迎。可學校的任何一個社團和部門都不應該成為“官員”製造機,大學的使命是充分的發展個人使其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益之人才,而不是培養一個空有一身“酒肉本領”卻沒有專業知識素養的“官架子”。

(圖片來源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