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李彥宏登上時代週刊 百度人工智慧究竟怎樣

去年一年中, 看到關於人工智慧的演講, 就很少不見到百度董事長李彥宏。 見到李彥宏, 就很難不聽到他關於人工智慧的見解。 無論是其在首屆世界智慧大會上的演講還是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發言都清晰的表現出“All in AI”的意味。 更可貴的是百度在人工智慧上的努力近期得到了《時代》週刊的烘托。 1月19日, 李彥宏登上了《時代》亞洲版的封面, 對應的封面文章高度評價李彥宏和百度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努力。

這家美國最主流的三大時事雜誌之一, 用"the innovator"(創新者)來評價李彥宏, 並且內文標題這樣寫道《百度李彥宏正在幫助中國贏得21世紀》。 不超載譽歸來的李彥宏在21日參加2018極客公園創新大會時接受主持人採訪時卻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All in AI”, 表示這是百度現任總裁陸奇的觀點。 他說“(大家可能認為)百度所有的資源都去做無人車、度秘了, 其實不是的,

我們大多數的資源可能還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資訊流”。

怎麼看待《時代》的讚美和李彥宏表態的反差呢?李彥宏為何能率先作為經濟人物登上《時代》封面呢?

李彥宏上時代封面不是偶然的

李彥宏登上時代封面以後, 很多媒體人都認為即使不是李彥宏, 中國人也一定能憑藉人工智慧方面的創新登上《時代》封面。 對這一點我完全贊同, 可為什麼是李彥宏呢?

2017年11月, 科技部宣佈, 成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和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諮詢委員會, 並公佈了首批4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

(1)依託百度公司, 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2)依託阿裡雲公司, 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3)依託騰訊公司, 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4)依託科大訊飛公司, 建設智慧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沒有長期以來百度在中國的市場地位, 沒有科技部的認可, 李彥宏是拿不到這張入場券的。 不過“BAT”三強, 科技部人工智慧四平臺中百度並沒有明顯的影響力優勢。 國內還看不出太大的差距, 海外影響力百度可能僅比科大訊飛強一些。 雖然淘寶的主要服務物件是國內, 但很多到中國旅遊的外國人回國都通過種種方式宣傳,

中國的淘寶和支付寶是如此的方便。 天貓也與國外的貿易公司做過很多海外直郵的活動, 這些活動無形中也宣傳的阿裡集團的形象。

按知曉人數說騰訊只強不弱, 從早期的QQ國際版, 到現在的微信和TIM, 哪一款的海外用戶都不少。 根據中東歸國人員和西方媒體的描述, 中東反恐戰爭中,戰爭雙方廣泛應用微信通信和策反對方人員,甚至還有基層指揮官通過微信“雷達加好友”功能判斷身邊的敵軍人數……

而李彥宏能靠得只有自己了,當然也許百度的公關也發揮了作用。而李彥宏也很有實力,北大本科畢業,研究生美國留學,第一份實習經歷就是到日本松下工作。燦爛的第一學歷、文化碰撞中留學、國際化的就業哪一項都會讓美國媒體人覺得親切,認可他就是人工智慧創業領軍者。

另一方面,李彥宏的做派也很對美國媒體的口味。他常穿著正服,但是絕不過於呆板嚴肅,相反很有親和力,這點和美國矽谷管理層的風格十分接近。中國網友熟悉的比爾•蓋茨和蘇姿豐都是這一風格的代表。此外《時代》用來稱呼他的英文名Robin Li,也是他自己取的。一聽就讓人想起羅賓漢這個勇士的形象。李彥宏的樣貌和是東方傳統帥哥的形象,英文名中的這點野性增強了對西方媒體的親和力。

(李彥宏出席活動的休閒裝也不太隨意,又不死板)

不要認為筆者是過度解讀,李彥宏女兒的英文名Brenda也是非常貼近美國文化。在美國文學文化中,Brenda通常是精明的女商人。而在普通美國人取名時Brenda寄託了父母對子女田園的、淳樸的、熱情的希望。同樣是顯得非常的親民和有野性的形象。

李彥宏的演講有很深的商業考量

既然李彥宏已經是百度的形象代言人,那麼他的演講就不會像馬雲一樣有很多即席的發揮。而他一年的演講次數幾乎和俞敏洪差不多,那麼每一次演講都要有較深的商業考量。

2016年5月“魏則西”事件發生後,李彥宏的“內部信”迅速流傳到了網上,李彥宏替線民痛駡了百度相關部門的價值觀問題,指責他們“唯利是圖”。

2016年6月百度聯盟峰會期間接受《財經》雜誌的深度專訪,再次對“賣血友病吧”和“魏澤西事件”做出回應,又談了“谷歌退華”這樣敏感題材。對一家上市公司的第一負責人而言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同年11月,李彥宏參加全球健康促進大會,除了替百度自我診斷辯解,表示“自己(健康上的)小問題很依賴百度”之外,還提出“搜索網站應該以正確方式排序醫療資訊,並建立權威資訊”的目標。最後表達了“我想瞭解醫療人士,需要互聯網來做什麼”的願望。完成了辯解、改進、扭輸為贏的邏輯螺旋。

具體到人工智慧,李彥宏還是保持了“隨機應變”的風格。

2017年6月29日,李彥宏在天津2017世界智慧大會發表演講《如果中國人工智慧不領先世界說不過去》放出了殺手鐧“人工智慧技術要想往前推進,它需要有大量的資料的積累進行訓練,全世界沒有一個市場是有7億多的線民,說的是同樣的語言,遵循的是同樣的文化和道德標準,遵循的是同樣一個法律,你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市場了”引起了人工智慧投資者的共鳴。而同一個會議中馬化騰和馬雲也出席並發表了演講,甚至馬雲還“嗆”了李彥宏“我們要以未來定標準,而不是以競爭對手定標準,更不是以美國有了這個東西所以我們必須有了”也沒能引起相同的關注。

2017年12月09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提出了“人工智慧是未來互聯網發展主要推動力”、“三位一體”共同驅動的人工智慧發展佈局、“智慧生態共同體”的概念,相信有識的網友都會會心一笑。

要說他的演講都是百度技術驅動的,反正我不信。

李彥宏吸的是媒體關注之睛和投資人投資資金之“金”。互聯網行業與盈利性教育行業一樣,投資從來都是第一生產力,這也解釋了李彥宏露臉率趕上俞敏洪的巧合。但是與吸引學生的新東方不同,李彥宏頻繁出現和“隨機應變”體現的是他要安撫強化不同投資人的信心,背後是百度經營策略的多變以及融資變難的現實。

所以參加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是表達醫療廣告及相關產品不會砍,面對人工智慧時代到來李彥宏表示“我們佈局很早”。今年1月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副總裁之一的鄔學斌出走,所以李彥宏很快就表示“我不喜歡到處演講,大部分時間花在找人才上”。

如果把時間線放長一點,從收購91無線、推出輕應用和直達號、收購糯米網、加強投資百度外賣,到賣出百度外賣和91無線,放棄輕應用和直達號但保留糯米,李彥宏都有精彩表現。從這一點上說,他比格力的董小姐要強很多。

國外對百度的評價並非鐵板一塊

李彥宏能登上時代封面,獲得“幫中國贏得21世紀”這麼高的評價當然是百度和李彥宏得到國外投資人和媒體青睞的結果。體現了百度的硬實力和李彥宏長期堅持不懈的宣傳軟實力。不過並非所有瞭解百度的外國人都如此推崇百度。據我所知,很多國外的技術社區和金融分析家並不認可百度的實力。

對百度批評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頻繁的山寨和低效的投資。

山寨沒什麼不好,後發者追趕先行者的腳步總是從模仿開始。可百度做大做強之後仍然繼續走模仿的路線,而且把山寨當成了戰略武器,成批的模仿競爭對手的產品。

以穀歌為例,穀歌出了“地圖服務”後,百度也推出“百度地圖”,穀歌推出“桌面搜索”,百度就出“百度硬碟搜索”,穀歌出“工具列”,百度也出“搜霸工具列”,穀歌推出“新聞快訊訂閱”,百度也出“郵件新聞訂閱”,穀歌推出“Google Answers”,百度也出“百度知道”,穀歌推出“AdSense”,百度就出“百度主題推廣”。

國外技術社區的指責與資本對百度的追捧其實並不矛盾。就像西方的工會和政府對中國的評價一樣。各國首腦都歡迎中國的投資和廉價的商品,而西方工會關心的卻是中國工人的勞動環境以及對本國工人就業的衝擊。資本看重的是李彥宏描繪的那個遵循同樣文化和道德標準,遵循同樣法律七億線民的龐大的人工智慧累計訓練的機會和市場,而同樣會有人關心背後的隱私保護的問題。

另外百度近期的投資回報也沒什麼亮點,截止1月29日19時,百度的市值為903.7億美元,騰訊的市值為5729億美元。百度的市值,也就騰訊市值的七分之一多一點。甚至還要略低於其2014年的水準。傳統業務創新乏力,幾次並購都不算成功(見前),人工智慧業務目前還是燒錢為主的,金融分析界對其前景並不十分看好。

而與此相比,李彥宏的演講倒是既吸金又吸睛,相當亮眼。

中東反恐戰爭中,戰爭雙方廣泛應用微信通信和策反對方人員,甚至還有基層指揮官通過微信“雷達加好友”功能判斷身邊的敵軍人數……

而李彥宏能靠得只有自己了,當然也許百度的公關也發揮了作用。而李彥宏也很有實力,北大本科畢業,研究生美國留學,第一份實習經歷就是到日本松下工作。燦爛的第一學歷、文化碰撞中留學、國際化的就業哪一項都會讓美國媒體人覺得親切,認可他就是人工智慧創業領軍者。

另一方面,李彥宏的做派也很對美國媒體的口味。他常穿著正服,但是絕不過於呆板嚴肅,相反很有親和力,這點和美國矽谷管理層的風格十分接近。中國網友熟悉的比爾•蓋茨和蘇姿豐都是這一風格的代表。此外《時代》用來稱呼他的英文名Robin Li,也是他自己取的。一聽就讓人想起羅賓漢這個勇士的形象。李彥宏的樣貌和是東方傳統帥哥的形象,英文名中的這點野性增強了對西方媒體的親和力。

(李彥宏出席活動的休閒裝也不太隨意,又不死板)

不要認為筆者是過度解讀,李彥宏女兒的英文名Brenda也是非常貼近美國文化。在美國文學文化中,Brenda通常是精明的女商人。而在普通美國人取名時Brenda寄託了父母對子女田園的、淳樸的、熱情的希望。同樣是顯得非常的親民和有野性的形象。

李彥宏的演講有很深的商業考量

既然李彥宏已經是百度的形象代言人,那麼他的演講就不會像馬雲一樣有很多即席的發揮。而他一年的演講次數幾乎和俞敏洪差不多,那麼每一次演講都要有較深的商業考量。

2016年5月“魏則西”事件發生後,李彥宏的“內部信”迅速流傳到了網上,李彥宏替線民痛駡了百度相關部門的價值觀問題,指責他們“唯利是圖”。

2016年6月百度聯盟峰會期間接受《財經》雜誌的深度專訪,再次對“賣血友病吧”和“魏澤西事件”做出回應,又談了“谷歌退華”這樣敏感題材。對一家上市公司的第一負責人而言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同年11月,李彥宏參加全球健康促進大會,除了替百度自我診斷辯解,表示“自己(健康上的)小問題很依賴百度”之外,還提出“搜索網站應該以正確方式排序醫療資訊,並建立權威資訊”的目標。最後表達了“我想瞭解醫療人士,需要互聯網來做什麼”的願望。完成了辯解、改進、扭輸為贏的邏輯螺旋。

具體到人工智慧,李彥宏還是保持了“隨機應變”的風格。

2017年6月29日,李彥宏在天津2017世界智慧大會發表演講《如果中國人工智慧不領先世界說不過去》放出了殺手鐧“人工智慧技術要想往前推進,它需要有大量的資料的積累進行訓練,全世界沒有一個市場是有7億多的線民,說的是同樣的語言,遵循的是同樣的文化和道德標準,遵循的是同樣一個法律,你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市場了”引起了人工智慧投資者的共鳴。而同一個會議中馬化騰和馬雲也出席並發表了演講,甚至馬雲還“嗆”了李彥宏“我們要以未來定標準,而不是以競爭對手定標準,更不是以美國有了這個東西所以我們必須有了”也沒能引起相同的關注。

2017年12月09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提出了“人工智慧是未來互聯網發展主要推動力”、“三位一體”共同驅動的人工智慧發展佈局、“智慧生態共同體”的概念,相信有識的網友都會會心一笑。

要說他的演講都是百度技術驅動的,反正我不信。

李彥宏吸的是媒體關注之睛和投資人投資資金之“金”。互聯網行業與盈利性教育行業一樣,投資從來都是第一生產力,這也解釋了李彥宏露臉率趕上俞敏洪的巧合。但是與吸引學生的新東方不同,李彥宏頻繁出現和“隨機應變”體現的是他要安撫強化不同投資人的信心,背後是百度經營策略的多變以及融資變難的現實。

所以參加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是表達醫療廣告及相關產品不會砍,面對人工智慧時代到來李彥宏表示“我們佈局很早”。今年1月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副總裁之一的鄔學斌出走,所以李彥宏很快就表示“我不喜歡到處演講,大部分時間花在找人才上”。

如果把時間線放長一點,從收購91無線、推出輕應用和直達號、收購糯米網、加強投資百度外賣,到賣出百度外賣和91無線,放棄輕應用和直達號但保留糯米,李彥宏都有精彩表現。從這一點上說,他比格力的董小姐要強很多。

國外對百度的評價並非鐵板一塊

李彥宏能登上時代封面,獲得“幫中國贏得21世紀”這麼高的評價當然是百度和李彥宏得到國外投資人和媒體青睞的結果。體現了百度的硬實力和李彥宏長期堅持不懈的宣傳軟實力。不過並非所有瞭解百度的外國人都如此推崇百度。據我所知,很多國外的技術社區和金融分析家並不認可百度的實力。

對百度批評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頻繁的山寨和低效的投資。

山寨沒什麼不好,後發者追趕先行者的腳步總是從模仿開始。可百度做大做強之後仍然繼續走模仿的路線,而且把山寨當成了戰略武器,成批的模仿競爭對手的產品。

以穀歌為例,穀歌出了“地圖服務”後,百度也推出“百度地圖”,穀歌推出“桌面搜索”,百度就出“百度硬碟搜索”,穀歌出“工具列”,百度也出“搜霸工具列”,穀歌推出“新聞快訊訂閱”,百度也出“郵件新聞訂閱”,穀歌推出“Google Answers”,百度也出“百度知道”,穀歌推出“AdSense”,百度就出“百度主題推廣”。

國外技術社區的指責與資本對百度的追捧其實並不矛盾。就像西方的工會和政府對中國的評價一樣。各國首腦都歡迎中國的投資和廉價的商品,而西方工會關心的卻是中國工人的勞動環境以及對本國工人就業的衝擊。資本看重的是李彥宏描繪的那個遵循同樣文化和道德標準,遵循同樣法律七億線民的龐大的人工智慧累計訓練的機會和市場,而同樣會有人關心背後的隱私保護的問題。

另外百度近期的投資回報也沒什麼亮點,截止1月29日19時,百度的市值為903.7億美元,騰訊的市值為5729億美元。百度的市值,也就騰訊市值的七分之一多一點。甚至還要略低於其2014年的水準。傳統業務創新乏力,幾次並購都不算成功(見前),人工智慧業務目前還是燒錢為主的,金融分析界對其前景並不十分看好。

而與此相比,李彥宏的演講倒是既吸金又吸睛,相當亮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