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今說史:先發制人的突然襲擊——開戰經過

決定開戰, 這是國家的重大決策, 它意味著國家從平時轉入戰時。 古往今來, 國家轉入戰爭的過程因時代、國家、以及戰爭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但事實上在決定開戰之前也存在另外多種解決事態的方法。 當今的危機處理, 說起來也就是處理那些使當事國面臨危機時不致走上戰爭道路的方法——避免或遏制開戰決定, 誘導選擇其他方法。

六天戰爭中的開戰決心介於蘇伊士運河戰爭中的過早的開戰決心和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的過遲的開戰決心之間。 在六天戰爭前的危機事態中, 以色列的決策者經歷了何種過程走上戰爭的道路, 而沒有作出其他抉擇呢?現在, 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1967 年 6 月 5 日晨, 準確地說是以色列時間上午 7 時 45 分, 以色列空軍同時出動, 去轟炸埃及的 10 個機場。 它們首先轟炸了其中的 9 個機場, 幾分鐘後轟炸了第十個機場。

不到兩個小時, 埃及空軍就被摧毀, 六天戰爭的勝利大局已定。 至此, 開戰前一個月開始的重大危機和以色列政界、軍界首腦的苦惱宣告結束。

蘇伊士運河戰爭以後, 危機逐步激化, 它大致經過了三個時期, 最後發展成六天戰爭。

第一時期是從 1957 年 3 月以軍從西奈半島撤退至 1966 年中期, 這是“一般的”敵意和宣傳活動時期。 第二時期是從 1966 年秋至 1967 年 5 月 10-14 日, 這是阿拉伯遊擊隊活動進入高潮的時期。 第三時期是危機期, 埃及政府於 67 年 5 月 13--14 日採取了軍事行動, 阿、以之間由過去 10 年的一般對立狀態發展成另一種性質的衝突狀態。 在第三時期以色列採取的措施是:下達動員令—>推遲軍事行動-->建立各黨派聯合政府-->鬥開戰。

具體可分為下面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5 月 14 日--5 月 18 日) 面臨戰爭威脅階段

第二階段(5 月 19 日--5 月 22 日) 擔心戰爭爆發階段

第三階段(5 月 23 日--5 月 28 日) 努力避免戰爭階段

第四階段(5 月 29 日--6 月 04 日) 定下開戰決心階段

第五階段(6 月 05 日--6 月 10 日) 果敢進行戰爭階段

以下概要說明在第三時期中的第一到第四階段, 以色列是如何發展到定下開戰決心的。 一、第一階段(5 月 14 日--5 月 18 日)面臨戰爭威脅階段以色列的決策過程始於 5 月 14 日夜晚。 以軍情報部長亞裡夫向總參謀長拉賓報告埃及地面部隊已進入戒備狀態。 總參謀長拉賓于 15 日晨將這一情況報告給總理艾希科爾。 會上商議的結果, 決定軍隊向內格夫沙漠的停戰線正面增派 1 個旅。 外交部長埃班報告了美國及英國大使提供的情報,

這兩個國家認為埃軍的動向不過是一般的示威行動。 經過整整一天的討論, 會議達成了和這一報告相同的結論。 16 日, 舉行了內閣例會。 會上一致認為這次納賽爾採取的行動是政治威脅, 而不構成軍事威脅。 但是會議也認為有可能發生不測事態, 因此應該做好應付最壞局面的準備。 內閣會議結束後, 立即發佈了對部分預備役進行動員的命令。 這就是 1967 年危機中最初的決策。

達揚將軍認為事態是嚴重的, 他表明了這樣的見解:納賽爾不久將要求聯合國部隊撤離, 並且將會封鎖蒂朗海峽。 當地時間 16 日 22 時, 埃及易蔔拉欣·沙卡維準將向聯合國部隊指揮官裡基赫中將遞交了要求聯合國部隊(3, 400 人)撤離的信件。 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收到這份報告 1 小時後,

決定答應埃及的要求。 吳丹的決定遭到了譴責。 在 17 日 16 時的聯合國會議上, 南斯拉夫和印度支持吳丹的決定, 加拿大和巴西表示反對。 18 日 19 時, 吳丹把同意撤離聯合國部隊的信件交給了埃及駐聯合國大使穆罕默德·庫尼。 埃軍已向西奈半島增派了 1 個師, 並逼近停戰線。 17 日, 以色列軍政首腦召開了 4 次不同人員參加的會議。 所有會議都判斷埃軍的動向並不預示戰爭將要爆發而只不過是納賽爾的對以色列的遏制行動。 18 日, 以色列政府要求撤回撤離聯合國部隊的決定。 總理、外交部長、軍隊的情報部長分析了形勢。 他們的判斷發生了變化:戰爭的可能性已經為期不遠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