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孝義:大孝堡鄉東盤糧村蔬菜大棚春意濃

2018年“新春走基層”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暨春運宣傳近日啟動, 全國媒體的編輯記者兵分多路奔赴各地, 去感受家鄉新變化、體味文化好時光, 去走訪改革親歷人、傾聽奉獻者心聲。

群眾在哪裡, 基層就在哪裡, 新時代的呂梁故事就在哪裡。 本報積極回應“新春走基層”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號召, 從2月2日起, 派出採編人員分赴全市各地, 走進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居民社區、廠礦企業等地, 察寒問暖、感受民生;同時推出《新春走基層·新年新願景》《新春走基層·歡樂過大年》《新春走基層·鄉親鄉韻》《新春走基層·脫貧故事》等專欄展開系列報導,

為您及時展示發生在新時代呂梁大地上的新氣象、新作為。

深冬時節, 冬寒料峭。 但記者走進以產銷蔬菜聞名的孝義市大孝堡鄉東盤糧村力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時, 卻是暖風撲面。 放眼望去, 大棚內嫩綠的黃瓜、西葫蘆、生菜等散發著誘人的氣息。 溫暖如春的大棚裡不僅褪去了冬日的嚴寒, 還到處彌漫著泥土和蔬菜的馨香, 給農民帶來了收穫的喜悅。

“臨近春節, 蔬菜銷量不錯, 收成也好, 賺了錢, 過年心裡也舒坦。 ”正在溫室大棚裡收割小白菜的種植戶李雪雲邊擦拭著汗珠邊對記者說。 靦腆樸實的李雪雲談起她的大棚種植, 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露地蔬菜經常出現收穫季節豐產不豐收的現象,

價格大起大落, 菜農很難有穩定的收益, 而大棚蔬菜生產卻穩中有升, 收益穩定。 現在既增收又守家在地, 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

剛出李雪雲的大棚, 記者便看到另一家農民正在忙著為大棚填土、施肥。 這家的男主人叫高繼平。 走進高繼平的大棚, 一枝枝番茄藤上碩果累累, 小蔥碧青, 惹人喜愛。 “種植反季蔬菜經濟效益高。 ”高繼平告訴記者, 冬季, 西葫蘆、番茄緊俏。 尤其春節前後, 需求量猛增, 價格持續走高, 收效不錯。 蹲在地上看著長勢喜人的各類蔬菜, 高繼平的臉上流露出開心的笑容。 他說, 以前種玉米、麥子靠天吃飯, 一年辛苦下來, 也就勉強解決溫飽。 現在有了溫室大棚, 不用出遠門就能有一份很好的收入。

“現在消費者只需打個電話, 我們就可根據客戶需要送菜上門。 消費者省力我們省時, 一年下來, 每個大棚平均能掙3萬多元。 ”東盤糧村力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霍孝說。 說到春節前的市場情況, 霍孝欣喜地表示, 近期大家都是在家接受固定客戶的訂菜, 平均每個日光溫室大棚在節日期間能收入6000元左右。

發展設施農業鼓起了農民的腰包, 也讓群眾開始重新審視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方法, 並積極加入到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生產的大潮中。 目前, 力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已建成3000畝蔬菜基地, 其中拱棚208棟、生產生活一體化莊園式溫室59棟、日光溫室595棟, 年可生產蔬菜4000萬斤, 實現銷售收入5000余萬元。 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

建立了“田間課堂”, 先後組織社員赴山東壽光等地學習考察, 還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現場指導, 形成了蔬菜種植基地、育苗工廠、蔬菜視頻醫院、蔬菜批發市場、蔬菜研究所等“育苗—種植—銷售”鏈條式智慧化發展模式。 同時, 合作社黨支部還運用組織謀富、書記領富、黨員帶富、幹部幫富、合作社促富“五步富民法”, 不斷強化黨支部和黨員幹部在促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中的引領帶動和服務保障作用。 “現在政府出臺了多項惠農政策, 為我們合作社的發展解除了後顧之憂。 今年我們計畫把孝義市所有的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起來, 引進新技術、新品種, 把孝義的綠色有機蔬菜遠銷到香港、俄羅斯, 讓村民的收入倍增。 ”霍孝信心滿懷地說道。

現如今, 設施蔬菜種植已成為孝義市農業發展的“領頭羊”。 利用地上、地面、地下資源, 全方位推動設施蔬菜、特色蔬菜和大路蔬菜產業發展, 構建完整的、多元化的設施農業體系, 建立現代化的操作平臺, 引領農民快速走上了致富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