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相處

邊緣性人格障礙。 邊緣性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 主要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 並且伴隨多種衝動行為為特徵, 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 江西安康中醫院: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徵有學者描述便是“穩定的不穩定”, 往往表現為治療上的不依從, 治療難度很大。

一、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主要表現

1、自我身份的識別障礙:紊亂自我身份認同。 邊緣性障礙患者經常對自己是誰很不確定。 因此, 他們的自我印象或者自我意識經常變換很快。 缺乏自我目標和自我價值感, 低自尊, 對諸如“我是誰?”、“我是怎麼樣的人?”、“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問題缺乏思考和答案。 這種自我身份認同的紊亂往往開始於青春期, 而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顯然出現了自我身份認同的滯後, 長期停留在混亂的階段, 其自我意象不連續一致且互相矛盾,

處於一種“身份感延滯狀態”。 這反映為他們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衝突。

2、難以控制的情緒:邊緣性人格患者感受的情感是比其他人更深且長的。 舉例來說, 當一種典型的情感一般人12秒, 他們的情感時間可能會延長20%。 此外, 情緒可能會再三重複、快速變化, 並持續一段長時間。 因此邊緣人格患者在強烈的情感經驗之後, 會需要更長的時間恢復到平穩的情緒基準。

邊緣人格患者對情緒的敏感度、高強度和持續時間, 有好也有壞。 邊緣人格患者常常格外的理想主義、充滿快樂、令人喜愛。 然而當他們感覺被負面情緒征服時, 會感到強烈的悲痛而非難過, 羞恥和丟臉而非輕微的難堪, 憤怒而非煩惱, 恐慌而非焦躁。 尤其當感受到被拒絕、孤立和感到失敗時特別容易受傷。

在學到其他的應對機制前, 他們處理或逃離強烈負面情緒的努力可能引起自我傷害或自殺行為。 他們往往知道他們的負面情緒反應的強度, 因為不能調節, 只好完全封鎖情緒。 這行為可能對邊緣人格患者有害, 因為負面情緒也有其作用, 警惕人們問題情境的存在並促使人們遠離。

雖然邊緣人格患者也容易感到強烈的喜悅, 他們特別容易感到煩躁不安或心理和情緒上的困擾。 有四種典型的煩躁不安狀況: 極端的情緒、破壞或自我毀滅、感到不完整或缺乏自我、感到被害。 在這些分類中, 邊緣人格與三個特定狀況的組合強烈相關:1) 感覺被背叛 2) 想要傷害自己3) 感覺完全失去控制。

由於邊緣性人格所體驗的煩躁不安差異很大, 感覺困擾的程度是有效的邊緣人格指標之一

除了激烈的情緒, 邊緣人格患者還會經歷情感的不穩和易變性, 不僅僅是在憂鬱沮喪和情緒高昂的快速改變, 在憤怒和焦慮、沮喪和焦慮中的轉換情況發生更頻繁。

不穩定的、快速變化的心境狀態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一個顯著特點。 情緒的不穩定表現在一方面體驗到一種空虛和不安全感, 缺乏自尊, 另一方面有體驗到一種與上述情況向對立的興奮感和全能感。 很容易在憤怒、悲哀、羞恥感、驚慌、恐懼和興奮感和全能感之間搖擺不定。 往往會被長期的、慢性的、彌漫的空虛感和孤獨感包圍。 在遭遇到應急性事件時或在較強的情感壓力下,

特別在遭遇到應激性事件時, 患者極易出現短暫發作性的情緒不穩、緊張、焦慮、易激惹、驚恐、絕望和憤怒。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常常處於一種慢性持久的空虛感和厭倦感中, 感到憂心忡忡、悲觀厭世, 感到生活沒有意義, 常產生無助感、無望感和無價值感, 生活缺乏實際的目標。 為了解除內心的空虛, 患者不斷的找事幹, 做事有始無終, 一事無成。 外在的反常活躍恰好反映了內在深深的孤獨, 這種表現在臨床工作中經常被誤診為抑鬱症。 但是其情緒往往缺乏抑鬱症所特有的持久悲哀、內疚感和感染力, 也沒有生物學特徵性症狀如早醒、體重減輕等。

3、被拋棄的恐懼和害怕孤獨:顯著的分離焦慮。 他們被形容成“手拿臍帶走進生活,時刻在找地方接上去”。由於患者嚴重缺失被愛的體驗、他人的關懷,所以非常害怕孤獨和被人拋棄。對拋棄、分離異常敏感,當面對分離、被拒絕或即將失去外部支持時,可出現強烈的應激性反應包括自我意象、情感、認知和行為方面的變化,以千方百計地避免分離情景,並有可能採取極端行為如自殺、自殘自傷等來阻止被拋棄。

當感覺到被拋棄時,有的患者會自我隔離(亦即徹底孤獨)。但是他們內心害怕孤獨,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需要通過各種刺激性行為和物質如手淫、濫交、飲酒、吸毒等來排遣空虛孤獨感。由於人際關係的極不穩定以及有可能因此發展出來的對人的陌生感和恐懼感 而長期處於孤獨狀態,則可能成為性癮患者、酒鬼、吸毒者。 儘管有著極不穩定的人際關係模式以及因為恐懼而對他人忽冷忽熱,但是實際上內心需要時刻有人陪伴獲得感情的慰藉。一方面,童年缺乏關愛是形成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因為早前的缺失關愛而發展出的邊緣性人格障礙導致難以獲得他人的關愛。

4、強烈又極不穩定的人際關係模式:邊緣人格者的人際關係不穩定,與本身無法承受離別而又害怕親密非常相關。典型的邊緣人格患者會出現依賴、黏人、理想化等的性格,但一旦伴侶或朋友開始抗拒他們的需求,他們的反彈又會成為另一種極端,像是貶抑對方、抗拒親密的關係或一昧逃避等。患者一面期望與人緊緊相系、被照顧,但卻又害怕親密關係,在這樣矛盾的心態中衝突不斷。 當他們戀愛時,會以某些手段操控對方,像是抱怨身體不適、表現出虛弱或無助、自虐、自殺等,意在引起對方注意並獲得照顧。

由於患者缺乏"客體恒常"的感覺,故與他人相處時,總把對方當成剛結識的人,無法以一貫的態度來面對,所以對對方的感覺總是變來變去。也因為總是專注於局部,無法感受並看到事情的全貌,所以較難從過去的錯誤經驗中學習,也無法客觀瞭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因此不合適的感情模式總是一再迴圈。例如典型的女性患者會再回到施暴者的伴侶身邊,再次受虐,男性患者則和不適合的對象交往,且總是一再迴圈。

也因此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使得患者對於自己的自信心日漸低落,產生自我認同障礙,也懷疑別人關心自己的動機,由於上述原因,他們無法培養真正的自信,以健康的方式依賴他人,使他們在與人交往時,難以達到真正的親密。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患更在乎自己給別人的印象、自己和別人的關係以及自己的表現。

該患者對別人對待他們的方式可以很敏感,當受到善意的表達會感到強烈的喜悅和感激,受到傷害時會強烈的哀傷或憤怒。他們對其他人的感情經常因失望而產生急劇的變化。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人際關係特徵為在極端理想化和過於貶低之間不斷變化。很多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都有一個童年被虐待的經歷,被忽略或者強行離開照料或者愛護自己的親人。童年遭受到情緒極不穩定的父母的影響,導致人格的部分分裂,無法將好與壞兩極融合,無法對世界產生統一和綜合的觀念。從而,對於世界缺少安全感,形成絕對好和絕對壞的期待,而這兩者都不是現實的,只好在這兩極震盪——形成一種極其不穩定的人格。患者對他人既依賴又充滿敵意,他們相當依賴周圍的人,當其需求得到滿足時,便把對方理想成他的照顧者或朋友,很快要求和對方建立親密關係;但當其依賴無法滿足時,則表現強烈的情緒反應,貶低、攻擊或挖苦對方。因此難以維持深度而親密的關係,經常在極端親密和極端對立之間快速變化。要麼與人極好,要麼與人極壞,幾乎沒有持久的朋友。

由於患者渴望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花很多時間精力在這上面而又難以得到,所以往往導致其心理狀態和情緒狀態不穩定,為了平復這些不穩定,又會花時間精力在這上面,所以影響其學習、生活、工作。當遇到困難時,又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援系統,而導致難以排解情緒。 所以人際關係的困難導致患者很難將精力很好的用在學習、工作上,該患者在現實生活中取得的成就往往低於其實際能力。

5、衝動及自毀、自殺行為: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控制情緒和耐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差,經常出現不計後果的衝動行為,情感爆發時可出現暴力攻擊、自傷、自殺行為,有衝動性的酗酒、揮霍、偷竊、藥物濫用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同樣表現衝動、缺乏目的性與計劃性,做事虎頭蛇尾,很難堅持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做事往往沒有預見可能要發生的事情。大多數患者在行為過後往往又感到非常後悔。(患者在現實生活中取得的成就低於實際能力的原因之一)

有衝動性。50%~70%的患者有過衝動性的自毀、自殺行為,8~10%的患者自殺成功。是一種高自殺率的疾病。突發性的暴怒、毀物、鬥毆、罵人也是常見的衝動行為。

自我傷害是很常見的,.並可能發生有或無自殺意圖。非自殺性自傷的理由不同於企圖自殺的理由。非自傷性傷害的理由包括表達憤怒、自我懲罰、產生正常的情感(經常的解離反應)和從情感的痛苦或困難的情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相反的,企圖自殺通常反映一個自殺後狀況會較好的念頭。自殺和非自自殺性自我傷害是種感到負面情緒的反應。

6、應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狀:一般比較輕微,歷時短暫,多發生在應激情況下,可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恢復。言語缺乏條理,動作雜亂,無目的性,對周圍感知不真切,出現人格解體和非真實感,但現實檢驗能力相對完好。也有一些患者出現分離症狀,或短暫的或情境性的,似乎有現實基礎的錯覺或幻覺等,一般來說這些症狀比較輕微,歷時短暫,精神壓力解除後能很快緩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也有效。

二、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治療方法

1、心理治療:這是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核心治療。辯證行為療法(DBT)是專為治療障礙疾病的。通常進行個人,集體和電話諮詢,辯證行為療法以教人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忍受痛苦和改善關係為基礎。

2、藥物治療:藥物不能治邊緣型人格障礙,但它們可以幫助解決相關問題,如抑鬱,衝動和焦慮。藥物可包括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和抗焦慮藥物。

3、住院治療:有時,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可能需要在精神病的醫院或診所進行更強烈的治療。住院治療還可以使他們免於自我傷害。

由於治療可以加強和長期,當人們找到治療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有經驗的心理健康諮詢師時,他們面臨著獲得成功的最好機會,。

三、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相處

1.邊緣患者直覺非常強。這也和他們愛聯想有關係。他們已經在你的不經意的面部表情或是一個微小的語調捕捉到你的潛意識想法。(有可能連你都沒有弄清楚自己的感覺之前)

鑒於邊緣患者非黑既白的世界觀,他們的眼裡容不下一絲欺騙和心計,哪怕善意的謊言。這時一定要和患者開誠佈公,把話說開讓他明白自己這麼做的意義,建立對方的安全感。不要思前想後,一定要果斷大膽。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不把話說明白,對方的態度立馬由白變黑。第一步邁出去了,後面的才好辦。

2.在人際互動中,他們會無休無止地尋求別人的關愛。當他們感覺被拋棄時,他們往往會自我隔離或極度衝動。在他們觀念中沒有折中,永遠是兩極。

這種種矛盾的折磨中,情感上的缺失讓他們的付出和期望的回報很難對等,因此總是很容易精神崩潰,於是反復的做出極端舉動。

這些邊緣型人格障礙行為時常是無意識發生的,只是患者想保護自己,而不是要傷害你。

他們被形容成“手拿臍帶走進生活,時刻在找地方接上去”。由於患者嚴重缺失被愛的體驗、他人的關懷,所以非常害怕孤獨和被人拋棄。對拋棄、分離異常敏感,當面對分離、被拒絕或即將失去外部支持時,可出現強烈的應激性反應包括自我意象、情感、認知和行為方面的變化,以千方百計地避免分離情景,並有可能採取極端行為如自殺、自殘自傷等來阻止被拋棄。

當感覺到被拋棄時,有的患者會自我隔離(亦即徹底孤獨)。但是他們內心害怕孤獨,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需要通過各種刺激性行為和物質如手淫、濫交、飲酒、吸毒等來排遣空虛孤獨感。由於人際關係的極不穩定以及有可能因此發展出來的對人的陌生感和恐懼感 而長期處於孤獨狀態,則可能成為性癮患者、酒鬼、吸毒者。 儘管有著極不穩定的人際關係模式以及因為恐懼而對他人忽冷忽熱,但是實際上內心需要時刻有人陪伴獲得感情的慰藉。一方面,童年缺乏關愛是形成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因為早前的缺失關愛而發展出的邊緣性人格障礙導致難以獲得他人的關愛。

4、強烈又極不穩定的人際關係模式:邊緣人格者的人際關係不穩定,與本身無法承受離別而又害怕親密非常相關。典型的邊緣人格患者會出現依賴、黏人、理想化等的性格,但一旦伴侶或朋友開始抗拒他們的需求,他們的反彈又會成為另一種極端,像是貶抑對方、抗拒親密的關係或一昧逃避等。患者一面期望與人緊緊相系、被照顧,但卻又害怕親密關係,在這樣矛盾的心態中衝突不斷。 當他們戀愛時,會以某些手段操控對方,像是抱怨身體不適、表現出虛弱或無助、自虐、自殺等,意在引起對方注意並獲得照顧。

由於患者缺乏"客體恒常"的感覺,故與他人相處時,總把對方當成剛結識的人,無法以一貫的態度來面對,所以對對方的感覺總是變來變去。也因為總是專注於局部,無法感受並看到事情的全貌,所以較難從過去的錯誤經驗中學習,也無法客觀瞭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因此不合適的感情模式總是一再迴圈。例如典型的女性患者會再回到施暴者的伴侶身邊,再次受虐,男性患者則和不適合的對象交往,且總是一再迴圈。

也因此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使得患者對於自己的自信心日漸低落,產生自我認同障礙,也懷疑別人關心自己的動機,由於上述原因,他們無法培養真正的自信,以健康的方式依賴他人,使他們在與人交往時,難以達到真正的親密。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患更在乎自己給別人的印象、自己和別人的關係以及自己的表現。

該患者對別人對待他們的方式可以很敏感,當受到善意的表達會感到強烈的喜悅和感激,受到傷害時會強烈的哀傷或憤怒。他們對其他人的感情經常因失望而產生急劇的變化。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人際關係特徵為在極端理想化和過於貶低之間不斷變化。很多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都有一個童年被虐待的經歷,被忽略或者強行離開照料或者愛護自己的親人。童年遭受到情緒極不穩定的父母的影響,導致人格的部分分裂,無法將好與壞兩極融合,無法對世界產生統一和綜合的觀念。從而,對於世界缺少安全感,形成絕對好和絕對壞的期待,而這兩者都不是現實的,只好在這兩極震盪——形成一種極其不穩定的人格。患者對他人既依賴又充滿敵意,他們相當依賴周圍的人,當其需求得到滿足時,便把對方理想成他的照顧者或朋友,很快要求和對方建立親密關係;但當其依賴無法滿足時,則表現強烈的情緒反應,貶低、攻擊或挖苦對方。因此難以維持深度而親密的關係,經常在極端親密和極端對立之間快速變化。要麼與人極好,要麼與人極壞,幾乎沒有持久的朋友。

由於患者渴望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花很多時間精力在這上面而又難以得到,所以往往導致其心理狀態和情緒狀態不穩定,為了平復這些不穩定,又會花時間精力在這上面,所以影響其學習、生活、工作。當遇到困難時,又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援系統,而導致難以排解情緒。 所以人際關係的困難導致患者很難將精力很好的用在學習、工作上,該患者在現實生活中取得的成就往往低於其實際能力。

5、衝動及自毀、自殺行為: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控制情緒和耐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差,經常出現不計後果的衝動行為,情感爆發時可出現暴力攻擊、自傷、自殺行為,有衝動性的酗酒、揮霍、偷竊、藥物濫用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同樣表現衝動、缺乏目的性與計劃性,做事虎頭蛇尾,很難堅持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做事往往沒有預見可能要發生的事情。大多數患者在行為過後往往又感到非常後悔。(患者在現實生活中取得的成就低於實際能力的原因之一)

有衝動性。50%~70%的患者有過衝動性的自毀、自殺行為,8~10%的患者自殺成功。是一種高自殺率的疾病。突發性的暴怒、毀物、鬥毆、罵人也是常見的衝動行為。

自我傷害是很常見的,.並可能發生有或無自殺意圖。非自殺性自傷的理由不同於企圖自殺的理由。非自傷性傷害的理由包括表達憤怒、自我懲罰、產生正常的情感(經常的解離反應)和從情感的痛苦或困難的情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相反的,企圖自殺通常反映一個自殺後狀況會較好的念頭。自殺和非自自殺性自我傷害是種感到負面情緒的反應。

6、應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狀:一般比較輕微,歷時短暫,多發生在應激情況下,可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恢復。言語缺乏條理,動作雜亂,無目的性,對周圍感知不真切,出現人格解體和非真實感,但現實檢驗能力相對完好。也有一些患者出現分離症狀,或短暫的或情境性的,似乎有現實基礎的錯覺或幻覺等,一般來說這些症狀比較輕微,歷時短暫,精神壓力解除後能很快緩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也有效。

二、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治療方法

1、心理治療:這是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核心治療。辯證行為療法(DBT)是專為治療障礙疾病的。通常進行個人,集體和電話諮詢,辯證行為療法以教人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忍受痛苦和改善關係為基礎。

2、藥物治療:藥物不能治邊緣型人格障礙,但它們可以幫助解決相關問題,如抑鬱,衝動和焦慮。藥物可包括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和抗焦慮藥物。

3、住院治療:有時,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可能需要在精神病的醫院或診所進行更強烈的治療。住院治療還可以使他們免於自我傷害。

由於治療可以加強和長期,當人們找到治療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有經驗的心理健康諮詢師時,他們面臨著獲得成功的最好機會,。

三、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相處

1.邊緣患者直覺非常強。這也和他們愛聯想有關係。他們已經在你的不經意的面部表情或是一個微小的語調捕捉到你的潛意識想法。(有可能連你都沒有弄清楚自己的感覺之前)

鑒於邊緣患者非黑既白的世界觀,他們的眼裡容不下一絲欺騙和心計,哪怕善意的謊言。這時一定要和患者開誠佈公,把話說開讓他明白自己這麼做的意義,建立對方的安全感。不要思前想後,一定要果斷大膽。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不把話說明白,對方的態度立馬由白變黑。第一步邁出去了,後面的才好辦。

2.在人際互動中,他們會無休無止地尋求別人的關愛。當他們感覺被拋棄時,他們往往會自我隔離或極度衝動。在他們觀念中沒有折中,永遠是兩極。

這種種矛盾的折磨中,情感上的缺失讓他們的付出和期望的回報很難對等,因此總是很容易精神崩潰,於是反復的做出極端舉動。

這些邊緣型人格障礙行為時常是無意識發生的,只是患者想保護自己,而不是要傷害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