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針灸處方:解表散寒方

組成:大杼、風門、合穀、複溜、列缺、肺俞。

大杼

風門

合穀

複溜

列缺

肺俞

刺灸法:

淺刺, 合穀針用補法, 餘穴用瀉法。 留針20分鐘, 間斷行針。

針後除合穀穴外, 余穴用艾條溫和灸至局部潮紅為度。 灸後在大杼、肺俞穴拔罐10分鐘。

功效:

解表祛寒, 宣肺平喘。

主治:證候:

本方適用於外感風寒表實證;症見惡寒發熱, 頭痛項強, 全身酸楚, 無汗, 咳喘, 苔薄白, 脈浮緊;用於治療感冒, 流感, 咽喉炎, 急慢性支氣管炎, 風疹等疾病;急性腎炎、風濕性關節炎初期見有風寒表實證者亦可用本方加減治療。

加減:

頭痛尤以眉棱骨為甚加太陽、陽白;

鼻塞流清涕者加迎香、印堂;

咳嗽、氣促、痰多者加定喘、膻中、豐隆。

方義:

太陽主一身之表, 邪閉太陽, 故取足太陽經大杼穴、風門穴宣通太陽經氣, 解表散寒。 太陽與少陰相表裡, 佐以足少陰經之複溜穴, 解表發汗。 肺俞配列缺可宣通肺衛, 開泄腠理, 止咳平喘。

手陽明之原穴合谷疏利陽明, 既可增強祛風散寒、解表宣肺的作用, 又可防止外邪向少陽、陽明傳變。 補合穀, 瀉複溜為前人發汗解表常用的配伍方法, 正如《攔江賦》所曰:“無汗更將合穀補, 複溜穴瀉好施針。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