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別墅村”的創新與傳承

吳川塘綴鎮楊赤裡村的村民別墅大部分已完工。 記者 李忠 航拍

走進吳川市塘綴鎮楊赤裡村的人們, 看到的不再是昔日貧困落後的景象,

而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新農村。

極目望去, 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38座規劃整齊、外觀劃一的三層半紅牆別墅, 蕩漾著一泓碧水、亭堤橋閘像星落散佈在村前的一片荷花池中。 正在緊張施工的高層農民公寓樓、醫療站、超市、娛樂室、兒童樂園、文化廣場、展覽室、圖書閱覽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登上村中高46米、兼具水塔功能的觀光塔瞭望, 這座被綠樹環繞的新農村, 人文景觀和自然生態渾然一體。 沿著環村道出去, 走上連接外面世界的便是十六米寬、五公里長的“楊松大道”, 兩三公里的距離, 便從汕湛高速公路機場南出口連接各地了。

接近完工的別墅外貌。 記者李忠攝

200多人的楊赤裡村, 35戶村民都能免費住上室內面積400餘平方米的大別墅, 享受齊全的公用設施帶來的幸福生活。 近日, 記者在該村瞭解到, 一座座建好的別墅已完成室內裝修, 目前正在進行鋪設室外石板地面及綠化等收尾工程, 確保村民在春節前入住。

這一被命名為楊赤裡村幸福家園的新農村建設工程,

是由該村在深圳的企業家楊松先生全額出資建設, 無償提供給村民使用。

在施工指揮部, 施工負責人楊賢對記者說, 村子重建工程從去年5月9日開始動工, 目前已完成工程總量的八成, 出資額已遠超原預算的8000多萬元, 估計到今年6月份, 包括各種公用設施在內的工程將完工, 總耗資將超過一億元。

隨著記者的深入採訪, 記者瞭解到, 該村新農村建設還有更多的創新技術, 有的在全國還是首創。

施工負責人介紹建築別墅的新型技術和材料。 記者李忠攝

全國首例用領先建築技術整體建設新農村

走進裝飾一新的村民別墅, 全部鋁合金門窗、配寬闊大玻璃門的大露臺、內牆貼高檔彩釉磚、外牆貼高級典雅的燒結磚——儘管這種裝飾規格在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吳川市並不鮮見, 但在楊賢的引導下, 記者發現室內牆體與天花板上, 很少出現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民房常見梁和柱帶來的凹凸的棱線, 非常適宜居住。

“秘密在這裡。 ”施工負責人楊賢指著樓下大廳一小面尚未貼瓷磚的牆體說。

該牆體用高強度混凝土澆築, 原來, 這面牆並非磚牆!其承重能力遠勝於磚牆。 “我們混凝土牆體垂直度及表面平整度的誤差標準為3毫米, 精度超過國家建築行業標準, 所以, 表面異常的平整。 ”楊賢指著鋁合金窗臺較複雜的混凝土棱線繼續介紹, “這些牆體及複雜的棱線都是在鋁合金範本一次澆灌成型的, 而用傳統建築技術, 砌好牆體後, 還須對表單棱線抹漿成型, 這樣效率及精度都不高。 楊赤裡村別墅混凝土施工全部採用的鋁合金範本, 在全國屬於領先的。 ”

400平方米的村民別墅, 絕大部分牆體都使用這項國內建築行業的創新技術, 這一技術, 不僅在當地領先, 而且在國內整體建設新農村工程中, 鋁合金範本技術也是首次大規模應用。

研發這項國內領先建築技術的,正是該村企業家楊松旗下的深圳廣勝達集團。2011年,該集團成功研發鋁合金範本核心技術並獲得國家專利,引起國家兩院院士的關注。2012年,該技術首度使用在深圳建築市場。現在,該技術仍處於國內同行的領先水準。

外牆裝修中。記者 李忠 攝

村民從勞力型就業蝶變為技術型就業

當外界為楊赤裡村重建村場而出現的別墅村現象而驚訝羡慕時,很少人留意到,該村村民的就業已從勞力型蝶變為技術型就業。

吳川素有建築之鄉的美稱,從塘綴鎮走向全國建築工地的建築工多不勝數。在傳承著“泥水佬”傳統的同時,他們把工匠精神發揚光大。現在的楊赤裡村,大部分成年勞動力在廣勝達集團就職,熟練地開發及操作著最新的建築技術,如該村村民別墅的外牆貼磚,使用的就是從日本引進的外牆拉絲技術,無須作吸附性輔助施工就可直接貼磚。這些技術工人在不斷地參與最新技術的學習與培訓,在提高職業素質的同時,也促成了鄉村的產業興旺,帶來豐厚的收入後,為鄉村農業的集約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不少家庭將余錢投資,取得投資性收入。

隨著該村不久將建成的一系列配套公共設施並落實的社區式物業管理,村民享受到村民城鄉均等化服務,實現奔康目標。

傳承與創新是鄉村振興永恆的主題

在全國各地的施工過程中,該村村民的眼界、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傳承低調務實、勤勞持家等優良傳統村風的同時,融入了大膽創新和銳意進取的理念。

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少富裕村莊選擇另建新村場。楊赤裡村卻乾脆了當地將舊村場推倒,原址重建。這一舉措在實踐中極易受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而引發爭議,但在楊赤裡村卻順利推行,除了企業家楊松出鉅資的因素外,公開透明也是重要因素。全部村民別墅都安排在村民原住址興建,每戶一座。出鉅資的楊松也明確表態只要一座,不會給孩子多建一座。同時邀請華南理工大學設計院作規劃設計,儘量保留生態景觀和村中有文化傳承價值的古建築。這一規劃方案及理念得到全體村民的支持。

長年在外集體創業的務工實踐,給村民帶來團結奮進的風氣。因村場重建,留在村中的村民住在臨時統一搭建的板房裡,記者走進板房內,不少村民紛紛表示,互助互諒,守望故土,是村中的傳統風氣,一個村莊的未來,首先體現在安居樂業上,楊赤裡村民的主產業是建築業,只有能人所不能,這一產業才能持續發展,傳承與創新是該村未來永恆的主題。

【相關新聞】

廣東首批“南粵新鄉賢”出爐 湛江鄉賢楊松榜上有名

2日,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我省首批十位“南粵新鄉賢”出爐,來自湛江吳川塘綴鎮的企業家楊松因無償投資數億元修建道路、房屋獲此殊榮。

據悉,我省開展“南粵新鄉賢”宣傳推廣活動,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經各地逐級推薦、層層把關、嚴格審核,全省共評選出首批10位“南粵新鄉賢”。

這10位“南粵新鄉賢”,既有成功企業家,也有退休幹部。他們當中有的崇文重教,捐資上億元興建學校,為農村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有的興辦實業,為老區發展四處奔波,帶領村民科學致富;有的情系家鄉,無償投資數億元修建道路、房屋,支援新農村建設;有的樂善好施,長期贍養孤寡病殘,為社會奉獻愛心。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家鄉建設發展,充分體現了心系桑梓、造福鄉親的精神追求和故鄉情懷,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鋁合金範本技術也是首次大規模應用。

研發這項國內領先建築技術的,正是該村企業家楊松旗下的深圳廣勝達集團。2011年,該集團成功研發鋁合金範本核心技術並獲得國家專利,引起國家兩院院士的關注。2012年,該技術首度使用在深圳建築市場。現在,該技術仍處於國內同行的領先水準。

外牆裝修中。記者 李忠 攝

村民從勞力型就業蝶變為技術型就業

當外界為楊赤裡村重建村場而出現的別墅村現象而驚訝羡慕時,很少人留意到,該村村民的就業已從勞力型蝶變為技術型就業。

吳川素有建築之鄉的美稱,從塘綴鎮走向全國建築工地的建築工多不勝數。在傳承著“泥水佬”傳統的同時,他們把工匠精神發揚光大。現在的楊赤裡村,大部分成年勞動力在廣勝達集團就職,熟練地開發及操作著最新的建築技術,如該村村民別墅的外牆貼磚,使用的就是從日本引進的外牆拉絲技術,無須作吸附性輔助施工就可直接貼磚。這些技術工人在不斷地參與最新技術的學習與培訓,在提高職業素質的同時,也促成了鄉村的產業興旺,帶來豐厚的收入後,為鄉村農業的集約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不少家庭將余錢投資,取得投資性收入。

隨著該村不久將建成的一系列配套公共設施並落實的社區式物業管理,村民享受到村民城鄉均等化服務,實現奔康目標。

傳承與創新是鄉村振興永恆的主題

在全國各地的施工過程中,該村村民的眼界、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傳承低調務實、勤勞持家等優良傳統村風的同時,融入了大膽創新和銳意進取的理念。

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少富裕村莊選擇另建新村場。楊赤裡村卻乾脆了當地將舊村場推倒,原址重建。這一舉措在實踐中極易受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而引發爭議,但在楊赤裡村卻順利推行,除了企業家楊松出鉅資的因素外,公開透明也是重要因素。全部村民別墅都安排在村民原住址興建,每戶一座。出鉅資的楊松也明確表態只要一座,不會給孩子多建一座。同時邀請華南理工大學設計院作規劃設計,儘量保留生態景觀和村中有文化傳承價值的古建築。這一規劃方案及理念得到全體村民的支持。

長年在外集體創業的務工實踐,給村民帶來團結奮進的風氣。因村場重建,留在村中的村民住在臨時統一搭建的板房裡,記者走進板房內,不少村民紛紛表示,互助互諒,守望故土,是村中的傳統風氣,一個村莊的未來,首先體現在安居樂業上,楊赤裡村民的主產業是建築業,只有能人所不能,這一產業才能持續發展,傳承與創新是該村未來永恆的主題。

【相關新聞】

廣東首批“南粵新鄉賢”出爐 湛江鄉賢楊松榜上有名

2日,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我省首批十位“南粵新鄉賢”出爐,來自湛江吳川塘綴鎮的企業家楊松因無償投資數億元修建道路、房屋獲此殊榮。

據悉,我省開展“南粵新鄉賢”宣傳推廣活動,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經各地逐級推薦、層層把關、嚴格審核,全省共評選出首批10位“南粵新鄉賢”。

這10位“南粵新鄉賢”,既有成功企業家,也有退休幹部。他們當中有的崇文重教,捐資上億元興建學校,為農村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有的興辦實業,為老區發展四處奔波,帶領村民科學致富;有的情系家鄉,無償投資數億元修建道路、房屋,支援新農村建設;有的樂善好施,長期贍養孤寡病殘,為社會奉獻愛心。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家鄉建設發展,充分體現了心系桑梓、造福鄉親的精神追求和故鄉情懷,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