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今往後,你爸媽就是我爸媽”

1

18歲那年。

你參軍入伍, 戴上大紅花, 坎坷緊張。

32個小時的悶罐車, 在你旁邊坐著的,

是他。

這是你第一次見到他, 憨憨的, 與你同歲。

他拿出母親煮好的雞蛋, 問你吃不吃。

這是你, 第一次體會到戰友情。

2

新兵連。

你們分配到一個班, 生活、訓練、學習,

都在一起。

武裝五公里, 你實在跑不動,

是他幫你扛的槍。

他被子總是疊不好, 是你放棄休息時間,

一遍一遍教。

有一次, 你被班長罵了,

他偷偷給你遞了一支煙,

人生中的第一支煙。

3

19歲那年。

你下連了, 也許是命中註定,

他和你分到了一個連隊。

一天練器械, 你從單杠上摔了下來,

當場骨折。

他瞬間從佇列跑了出來,

抬腿就給旁邊的二年兵一腳:

你他媽是怎麼做保護的!

說完, 背起你就往醫務室跑。

為此, 他挨了打, 也挨了處分。

他鼻青臉腫地去給你送飯, 你罵他傻逼,

卻偷偷流下了眼淚。

4

22歲那年。

你們都被選為了班長。

這是你們在部隊的第四年, 你休假回家,

準備回家相親。

臨走前, 他把你叫住,

把自己的工資卡給你,

他說:追女孩要花錢, 這點錢不多,

你先拿著用。

你回部隊跟他分享喜訊,

催他也趕緊找一個。

他說不急, 等過些年攢錢買了房子再說。

5

23歲那年。

他被調入偵查連, 相知五年, 終於分開。

臨走前, 你買了兩瓶酒、一袋花生米。

兩個人躲在天臺, 一人一口, 喝到半夜。

你跟他說保重, 一定要注意安全。

他笑了, 說當兵的哪裡有絕對安全。

6

25歲那年。

全團去執行任務。

你永遠也忘不了那個下午。

天空, 灰暗, 整個世界都是土黃色。

後來,

你聽到有人說, 他犧牲了。

你不敢相信, 發瘋了似的跑去團部證實。

真相,

冰冷, 殘酷。

7

任務結束。

你第一時間申請了休假回家。

你記得他跟你說過的家庭地址,

你去看望他父母。

他的父母與你父母一般大小,

但卻仿佛蒼老好幾十歲。

他的母親看見你就流淚不止。

家裡的客廳擺著他的遺像。

你面對遺像重重磕了三個頭,

又轉過身對他父母磕了三個頭。

你說:

從今往後, 我就是你們的兒子, 你們就是我父母。

8

26歲那年。

你提交了復員申請。

指導員勸你, 說再待待有機會提幹。

你說不待了, 你要回去照顧他父母。

你復員了, 被安置在縣城的供銷社。

那時候, 供銷社是令人羡慕的鐵飯碗。

你出錢為他父母蓋了房子,

為他妹妹張羅了體面的婚禮。

那年, 你也結婚了, 一年後生了兒子,

取名念友。

9

33歲那年。

你下崗了。

你沒想到, 市場經濟來得如此兇猛。

好日子沒過兩年, 企業就撐不下去了。

國企改制, 買斷工齡, “三三制”。

3000塊錢的底, 300塊錢一年工齡。

工作了15年後, 你拿著7500的買斷費,

不知道何去何從。

你去看他父母,

老母親顫顫巍巍拿出一個手帕,

小心翼翼打開, 裡面裝著一千塊錢。

這是政府給他們發的烈屬優撫金。

你的眼睛想被針紮了一樣。

10

35歲那年。

你關了自己開的一直賠錢的老兵麵館。

創業失敗, 在老戰友的推薦下,

跑起了長途貨運, 你覺得日子好難。

上有四位老人要照顧,

下有一個孩子要撫養。

分配的工作沒了, 創業把買斷的錢賠光了。

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但每當你孤單無助時,

想起躺在烈士陵園的他,

又鼓起了莫大的勇氣。

相比他來說, 你已經足夠幸運。

你要把下半輩子, 活出兩個人的精彩。

11

44歲那年。

你的身邊發生了很多事。

孩子讀大學了, 很爭氣, 考上了軍校。

他的父親在這一年去世,

你替他披麻戴孝, 料理後事。

你不再開長途貨運,

把他母親接到自己家裡, 好生贍養。

你四處奔走, 和戰友一起努力,

為他的母親爭取到低保。

養大孩子, 送走老人,

你此生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下半場, 你想為自己好好活。

12

48歲那年。

你們召開了入伍30周年戰友會。

天南海北的戰友都趕了回來。

有人當了將軍、有人去了政府、

有人成了老闆,

更多的人, 如你一樣,

只是平凡而普通的小老百姓。

年過半百, 你們再一次聚齊點名。

已經有三位戰友離開了,

但你們都沒忘記他們。

點到他的名字時, 你們齊聲答到。

幹了這杯酒, 氣氛熱烈, 眼眶濕潤。

13

這些年,

每當兒子回來,

你都要倒上三杯酒, 點上三支煙,

看著年輕的孩子,

你想到18歲給你遞雞蛋的他;

你想到19歲背你去醫務室的他;

你想到22歲休假時把工資卡給你的他;

你想到23歲跟你在天臺喝酒的他;

你想到25歲躺在團部的他……

你們的青春在那一刻定格。

有他在, 你就永遠年輕。

14

安息吧, 戰友。

你的妹妹我已經送出嫁了。

你的父母我已經替你養老送終了。

你的故事, 我已經講給了自己的孩子,

代代相傳, 絕不會有人把你忘掉。

…………一號哨位…………

1951年11月,抗美援朝戰場上,魏日新因保護戰友莊優僑,被炮彈擊中,不幸犧牲。臨終前他從胸口扯下自己的紀念章,囑託莊優僑“把它帶回家鄉、帶給後人,告訴他們我的事情。”此後66年,莊優僑不斷尋找烈士後人,年老後又把重任交給子女,終於在2017年,通過央視《等著我》欄目,找到烈士繼子,交還紀念章。

1984年,19歲的向新平烈士在老山前線執行穿插包圍任務中,被炮彈炸傷後失血過多犧牲。他的同年兵老鄉党英存、陳秋生踐行諾言,“活著的要照顧犧牲的父母”,義務照顧兩位老人至今。

1993年8月23日晚,余江烈士在外場夜航飛行訓練中因飛機墜落,壯烈犧牲。他的同班戰友、下鋪兄弟趙慶珍,認余江母親為義母,在余媽媽老家找了妻子並安家,贍養老人二十餘年。

2007年1月4日,退伍軍人張建偉在磚窯廠拉貨歸途中,為躲避突然斜插的電動車,導致側翻,張建偉與妻子雙雙遇難。同批20余名戰友承擔起為兩位老人養老送終的重擔,同時決定供養他們的孩子直到大學畢業、成家立業。

2017年1月19日,飛行員張浩和戰友王曉冬在一次夜間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張浩烈士留下一名遺腹子。烈士犧牲後,戰友們組建了一個愛心微信群——“青空海藍高雲峰”,群裡成員約定每月給張浩的孩子發紅包,節日時戰友們也給兩位烈士的父母表示心意,替他盡孝。

2018年1月20日,內江消防戰士吳俊寰在組織搜救被困群眾時,被突然垮塌的房屋土磚混合牆埋壓,壯烈犧牲。如今,一個名為“2003年戰友群”的微信群建立起來,群裡已有20人。戰友們說:會把他的家人當自己家人,照顧好他的父母,把他的孩子養大。

2018年1月29日,電子科技大學2006級國防生尚璡在部隊執行訓練任務時不幸犧牲,留下一雙年幼的兒女。他的老同學聯繫母校,通過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發起“電子科技大學優秀校友尚璡——子女撫養關愛”專案,多方奔走呼籲,短短數小時,成功募集50萬元。

人生坎坷,越過山丘

才發現已白了頭

才發現無人等候

但,永遠別怕

戰友一直都在

你不會孤單

有戰友在

我們就永遠年輕

文/武夫

…………一號哨位…………

1951年11月,抗美援朝戰場上,魏日新因保護戰友莊優僑,被炮彈擊中,不幸犧牲。臨終前他從胸口扯下自己的紀念章,囑託莊優僑“把它帶回家鄉、帶給後人,告訴他們我的事情。”此後66年,莊優僑不斷尋找烈士後人,年老後又把重任交給子女,終於在2017年,通過央視《等著我》欄目,找到烈士繼子,交還紀念章。

1984年,19歲的向新平烈士在老山前線執行穿插包圍任務中,被炮彈炸傷後失血過多犧牲。他的同年兵老鄉党英存、陳秋生踐行諾言,“活著的要照顧犧牲的父母”,義務照顧兩位老人至今。

1993年8月23日晚,余江烈士在外場夜航飛行訓練中因飛機墜落,壯烈犧牲。他的同班戰友、下鋪兄弟趙慶珍,認余江母親為義母,在余媽媽老家找了妻子並安家,贍養老人二十餘年。

2007年1月4日,退伍軍人張建偉在磚窯廠拉貨歸途中,為躲避突然斜插的電動車,導致側翻,張建偉與妻子雙雙遇難。同批20余名戰友承擔起為兩位老人養老送終的重擔,同時決定供養他們的孩子直到大學畢業、成家立業。

2017年1月19日,飛行員張浩和戰友王曉冬在一次夜間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張浩烈士留下一名遺腹子。烈士犧牲後,戰友們組建了一個愛心微信群——“青空海藍高雲峰”,群裡成員約定每月給張浩的孩子發紅包,節日時戰友們也給兩位烈士的父母表示心意,替他盡孝。

2018年1月20日,內江消防戰士吳俊寰在組織搜救被困群眾時,被突然垮塌的房屋土磚混合牆埋壓,壯烈犧牲。如今,一個名為“2003年戰友群”的微信群建立起來,群裡已有20人。戰友們說:會把他的家人當自己家人,照顧好他的父母,把他的孩子養大。

2018年1月29日,電子科技大學2006級國防生尚璡在部隊執行訓練任務時不幸犧牲,留下一雙年幼的兒女。他的老同學聯繫母校,通過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發起“電子科技大學優秀校友尚璡——子女撫養關愛”專案,多方奔走呼籲,短短數小時,成功募集50萬元。

人生坎坷,越過山丘

才發現已白了頭

才發現無人等候

但,永遠別怕

戰友一直都在

你不會孤單

有戰友在

我們就永遠年輕

文/武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