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讓科研“國寶”有更多“上海烙印”

圖說: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在實驗室 採訪對象供圖

在張江, 在日漸林立的大科學裝置群背後, 在數不清的年中無休的實驗室與生產線上……他們總是奮戰在科技創新與科學探索的最前沿。

“我們還可以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更多力量。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院士如是說。 這支被譽為科研“國家隊”的創新“精英之師”, 2018年更是矢志要成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王牌主力軍”。

打磨國家實驗室

在科創上海的張江核心區, 最閃亮的“金字招牌”無疑是去年9月揭牌的張江實驗室。 既打造以光子科學領域為主的世界級基礎大科學設施群, 又凝練生命科學、資訊技術兩大攻關研究方向, 還形成兩者的交叉方向——類腦智慧, 張江實驗室“1+2+1”的佈局已經明晰, 到2030年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的目標也已明確。

王建宇告訴記者, 張江實驗室在著力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的道路上又取得了不少進展, 組織框架已基本成形。

與此同時, 總部設在合肥的量子資訊科學實驗室, 也正在籌建上海分部。 王建宇院士表示, 墨子號衛星由中科大、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和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為主聯合研製, 2017年“墨子號”在軌運行一年, 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 不僅星地量子通信實驗充滿“上海元素”, 由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研製的量子電腦樣機也在上海誕生、發佈。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也積極參與量子科學的研究。 “可以肯定的是, 我國的量子科學研究會有更多'上海烙印'。 ”王建宇自信地展望2018年。 量子資訊科學實驗室和張江實驗室,

都有望躋身我國首批國家實驗室。

圖說:俯瞰上海光源設施……“快馬加鞭”建設中的上海光源二期、超強超短鐳射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啟建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這便是不斷有新成員來“報到”、不時有好消息要發佈的張江大科學裝置“家族”,

其成員個個都是科創的“國之重器”。

據王建宇介紹, 今年是推進大科學工程建設的重要一年。 上海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SULF)去年成功實現了10拍瓦鐳射放大輸出, 這是人類已知的最高雷射脈衝頻率, 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準, 今年底計畫全面建成;張江最著名的地標、“鸚鵡螺”上海光源是國際上性能指標領先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 二期將再新建16條光束線站, 其中今年便將有部分新光束線竣工, 預計到2020年, 上海光源將有近40條線站建成並向用戶開放;軟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使用者裝置可望于明年向使用者開放。

王建宇介紹, 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

去年立項當年便獲批啟動, 是國內迄今投資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整體投資將超過80億元。 它今年就將動工, 從張江延伸至羅山路的地下施工, 也將考驗上海的建築水準。 建成後, 它將成為我國科技在國際上從跟蹤、並行到實現引領的代表性科研“國寶”。

圖說:張江實驗室區點陣圖 資料圖冊翻拍

更多大手筆大平臺

王建宇指出, 2018年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攻堅突破年,面對上海各區縣紛紛拋來的“繡球”,上海分院各研究院所將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重點聚焦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在凝練各自優勢學科領域的同時,加強與各地方政府的對接,深入瞭解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充分依託上海市區聯動機制,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轉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的完整鏈條,積極為上海的科創事業助力提速。比如,嘉定的微系統與積體電路平臺,虹口的軍民融合平臺,青浦的高分資料中心等。“科學院將竭盡所能地建好這些平臺,大家一起加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行列中來。”王建宇充滿期待地說,未來,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研究院所將圍繞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四梁八柱”,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牽引,謀劃佈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調整優化科技佈局和深入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整合集成優勢力量,全力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在中國科學院“三位一體”的辦院宗旨中,“國家思想庫”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王建宇表示,促進全民科學素養的提高是國家思想庫建設的主要內容,上海分院非常鼓勵科學家參與大眾科普。“一方面,我們有很多科學家積極參與科普活動,有德高望重的老院士也有青年科學家,另一方面,中科院每季度都有各個所的科普排名,以示鼓勵。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也是持續提高國家綜合國力的必要條件。只有全社會都重視起來,才能真正讓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成為創新發展的兩翼!”

新民晚報記者 董純蕾

圖說:張江實驗室區點陣圖 資料圖冊翻拍

更多大手筆大平臺

王建宇指出, 2018年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攻堅突破年,面對上海各區縣紛紛拋來的“繡球”,上海分院各研究院所將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重點聚焦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在凝練各自優勢學科領域的同時,加強與各地方政府的對接,深入瞭解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充分依託上海市區聯動機制,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轉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的完整鏈條,積極為上海的科創事業助力提速。比如,嘉定的微系統與積體電路平臺,虹口的軍民融合平臺,青浦的高分資料中心等。“科學院將竭盡所能地建好這些平臺,大家一起加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行列中來。”王建宇充滿期待地說,未來,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研究院所將圍繞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四梁八柱”,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牽引,謀劃佈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調整優化科技佈局和深入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整合集成優勢力量,全力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在中國科學院“三位一體”的辦院宗旨中,“國家思想庫”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王建宇表示,促進全民科學素養的提高是國家思想庫建設的主要內容,上海分院非常鼓勵科學家參與大眾科普。“一方面,我們有很多科學家積極參與科普活動,有德高望重的老院士也有青年科學家,另一方面,中科院每季度都有各個所的科普排名,以示鼓勵。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也是持續提高國家綜合國力的必要條件。只有全社會都重視起來,才能真正讓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成為創新發展的兩翼!”

新民晚報記者 董純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