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名眼角膜受贈患者恢復光明

1歲多的姍姍站在家門口張開小小的雙手。

面對著一群好心人士的慰問探望, 2月3日, 1歲多的姍姍告訴記者, 他非常感謝捐贈者,

器官捐獻體現了公益大愛。 他還說他會保護好眼睛, 為社會做貢獻。

右眼20多年受病毒性角膜炎折磨的余平(化名)稱, 他的右眼眼角膜經過移植手術後, 視力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心情也好了很多, 沒有移植之前心情很低落, 做什麼事情都提不上勁兒。 ”他表示非常感激捐贈者, 感謝她捨己為人。

探望:

捐贈者女兒才1歲多

還不會叫媽媽

在付英生前所寫的遺願清單中, 她說最掛念的是自己的女兒, 希望女兒能夠理解她。 在清單中第一條她寫道, “希望得到我眼角膜的人, 能來看看我的家人和女兒。 ”

然而, 根據捐獻條例的雙盲原則, 器官捐獻的供受雙方一般情況下不能知道對方的姓名、住址等資訊, 也不能直接聯繫。 對此, 兩名受贈者術後委託紅十字會和南昌愛爾眼科醫院向捐贈者一方表示感謝。

為了達成供受雙方的願望, 2月3日, 記者與南昌愛爾眼科醫院的工作人員一同趕往九江湖口縣, 慰問探望捐贈者付英的家屬。

由於當天是付英離世的“頭七”, 其家屬趕往湖口縣公墓進行祭拜。 在現場, 南昌愛爾眼科醫院工作人員將兩名眼角膜受贈患者恢復光明的消息告知了付英的家屬, 並轉達了他們的感謝。 “我只要知道受贈患者移植眼角膜成功就可以了, 不需要知道他們的其他資訊。 ”付英的父親說, 希望愛心人士可以默默進行關注, 不要影響付英的女兒以後的正常生活。

隨後, 在付英的家中, 1歲零4個月的女兒姍姍站在門前, 張開小小的雙手,

眼神裡流露出擁抱的渴望, 可她再也得不到媽媽付英的擁抱了。 據姍姍的奶奶介紹, 姍姍還不會叫媽媽, 也還沒有媽媽已經離世的意識, “我們會好好照顧她的。 ”

“我們將把拍攝的捐獻者女兒的視頻, 帶給受贈患者看, 完成捐獻者最終的遺願。 ”南昌愛爾眼科醫院的工作人員說。

感人:

讓愛延續

湖口縣誕生首例器官捐獻

探望期間, 記者瞭解到, 付英是家裡最小的孩子, 兄妹三人中, 她自小懂事善良, 初中畢業後, 考慮到哥哥姐姐要讀大學, 她主動提出輟學, 出去打工給哥哥姐姐賺生活費, 在浙江打工期間, 她在一所成人大學服裝設計專業半工半讀, 並完成了學業。 然而, 在2013年, 她卻被診斷為肩胛骨軟骨肉瘤。 經過兩次手術,

她的病情穩定下來。 經人介紹, 2015年, 付英擁有了自己的愛情, 並於2016年步入婚姻殿堂。 2016年12月, 付英懷孕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在懷孕期間, 付英發現肩胛骨軟骨肉瘤有復發的情況。 為了生下健康的寶寶, 她暫停了治療, 堅持繼續妊娠, 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最後病情惡化, 癌細胞轉移到肺部並擴散至全身。

“為了生下女兒, 你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後悔嗎?”有人問付英。 付英說, “我不後悔, 孩子健健康康, 我很欣慰。 現在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長, 長大後, 做個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是我對女兒最後的願望和期許。 ”

“付英是我們縣第一位器官捐獻者。 ”九江湖口縣紅十字會副會長朱文晟向記者介紹, 今年1月初, 面對家人的反對, 正在病中的付英耐心說服家人,

申請登記捐獻眼角膜, 實現她捐獻眼角膜的最後心願, 讓愛延續, 希望女兒在懂事後能感受到自己留下來的溫暖。

朱文晟說, 希望付英這種無私大愛的精神能夠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器官捐獻這項公益事業中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