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它們發動4年血腥戰爭,為爭權奪位將兄弟殺絕,殘忍冷酷堪比人類

我們都知道黑猩猩也像人類擁有溫暖而精密的家庭。

大部分時間裡, 它們會相互餵食, 彼此擦身子, 又或是一起去爬山采果子吃之類的。

不過, 這看上去非常友善的動物, 也同樣有殘忍的一面。

就比如曾有一群黑猩猩圍攻捕殺猴子, 然後把它吃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黑猩猩成員之間居然也會像人一樣發動戰爭, 其血腥程度和持續時間之久都遠遠超過了人類的想像。

其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貢貝黑猩猩戰爭。

原本是一家人的黑猩猩族群, 完全恩斷義絕, 展開了一場長達4年的生死搏鬥。

而這場決鬥中它們表現出人類一直獨有的爾虞我詐, 實在是令人心慌。

一群黑猩猩正試圖摘除同伴的生殖器

這一切, 都與那位出現在中學課本上的珍妮·古道爾有關。

上個世紀60年代, 人類對黑猩猩的研究還十分地粗淺, 幾乎完全不知道它們在野外是怎麼生活的。

年僅26歲的珍妮·古道爾就獨自一人從英國來到非洲原始森林中, 開始了對黑猩猩的野外考察之路。

珍妮·古道爾“黑猩猩女王”

一開始, 黑猩猩對這位“花季少女”一點都不買帳, 一瞥到她就迅速閃開, 消失在茂密的叢林裡。

她就每天爬上高高的山頭, 用望遠鏡在遠遠地觀察它們, 但是效果不好。

無奈之下, 她決定保持和它們一致的生活習性來獲得黑猩猩們的認同。

於是, 她開始在林中露宿, 吃黑猩猩吃的果子, 像它們一樣爬樹, 在林間行動。

她甚至還把自己想像成一隻母猩猩, 模仿它們的叫聲和動作, 一點一點地靠近猩群。

黑猩猩哪裡那麼容易上當受騙, 一見到她還是拔腿就跑。

但對於一個5歲時就能在雞舍待上10個小時觀察雞下蛋的珍妮來說, 最不缺的就是耐心了。

她日復一日地模仿黑猩猩的一舉一動, 時不時還被樹葉割傷, 被小動物咬傷等。

就這樣, 整整15個月過去之後, 她才最終贏得了黑猩猩們的信任, 而且能融入它們的群體之中。

而那個年代,人們做關於黑猩猩的研究時都只是給它們的數位代號。

可誰又能記得住這些冷冰冰的數字?珍妮仔細觀察出每個黑猩猩的特點後,就給它們取上了親切的人名。

這也就有了我們故事的主角“利基”、“韓弗理”、“查理”等黑猩猩。

朝夕相處之後,她發現了一些黑猩猩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就比如當兩個猩友見面時,它們會親吻、擁抱、握手並且相互在背後輕輕的拍。

有那麼一天,一隻幼小的黑猩猩還跑到她的面前,伸出自己的小手,嘗試著想握她的手。

又比如,她親眼看見黑猩猩會掐下小樹枝,沾上唾沫去掏白蟻或螞蟻吃。

這也正是人類首次發現動物會製作和使用工具。

與黑猩猩給人溫順、素食的形象不同,珍妮還首次黑猩猩的捕獵行為,它們圍捕猴子,甚至還會殘忍地將猴子胳膊腿兒撕下來吃掉。

每一個關於黑猩猩的“最新發現”,當時都震驚了整個科學界,顛覆著人們對黑猩猩的認知。

轉眼到了1970年,珍妮已經在非洲貢貝這片原始森林待了整整十年,早就跟這裡的黑猩猩打成了一片。

一直以來,有一個叫做卡薩克拉族的黑猩猩部落格外討她喜歡。

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團結統一的大家庭。她給族群裡的許多成員都取上了好聽的名字。

利基,一頭高大威猛的老年雄性黑猩猩算得上是族長。因為珍妮看得出其他黑猩猩會不約而同跟著利基做很多事情。

無論遇到什麼情況,卡薩克拉族裡的黑猩猩都表現地非常團結友愛,一起同甘共苦。

人有生老病死,黑猩猩也不例外。1970年底,珍妮發現這位大家長利基不幸死亡了。

而族群裡的情況也開始悄悄地發生了改變,一頭叫韓弗理的黑猩猩擁有利基的地位,也就是說它是新的族長。

但是它似乎並不能所有的黑猩猩完全順從。簡單來說,就當韓弗理往北的時候,有兩頭雄性黑猩猩休和查理就偏偏帶頭往南。

珍妮注意到族內的黑猩猩開始出現分裂了,一部分跟著韓弗理去了領地靠北的地方生活,其餘的領地靠南的地方生活。

當這從所未有的情況出現時,珍妮按捺不住興奮,心想這莫非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於是,她重新將北部的起名為新卡薩克拉族群,南部的起名為卡馬哈族群。

可分歸分,領地的地盤還是那麼多,吃的食物也是那些,這兩個族群無法選擇地形成了競爭關係。

它們還時不時為搶吃的有了小摩擦,但大多數時候只顧吃不搞事依舊是雙方的原則!

直到1974年1月初,珍妮總是會看到新卡薩克拉族群裡的6只成年雄性黑猩猩總喜歡圍在一起,不知道在商量著什麼。

一周後,卡馬哈族群的一隻成年雄性黑猩猩正在單獨尋找食物,這6只黑猩猩居然小心翼翼地踩著石頭走近它,猛地一擊就將它殺死了。

這讓珍妮感到非常震驚,莫非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殺謬?

在卡馬哈族群看來,完全是的!它們憤怒了,徹底發動了雙方之間的戰爭。

當時的新卡薩克拉族群有8頭成年雄性、12頭成年雌性以及一些幼年黑猩猩;

卡馬哈族群則有7頭成年雄性、3頭成年雌性和一些幼年黑猩猩。

在爭鬥中,有的黑猩猩會直接用牙齒撕下對手大腿的皮膚;有的雄性黑猩猩會將手弓成杯狀,盛上對手胸口湧出的鮮血飲用;還有的甚至會直接摘除敵人的生殖器來單純為了宣示成功。

獲勝的黑猩猩在享用同伴的肉

在戰爭期間,就連是雌性黑猩猩也一樣上戰場,但在數量上新卡薩克拉族群佔有絕對優勢。

之後,包括首領休和查理在內的7頭卡馬哈部族雄性成年黑猩猩陸續被殺死。

另有1頭成年雌性黑猩猩被殺死,其餘2頭成年雌性黑猩猩莫名失蹤了。

四年後,珍妮再也找不到任何一頭屬於卡馬哈族群的黑猩猩,它們不是死亡就是消失了。

黑猩猩倒在了血泊中

而新卡薩克拉族群的黑猩猩也開始進入原屬於卡馬哈的領地覓食。

就這樣,原本是一家的黑猩猩族群,它們可能還曾經很親密地玩耍,居然完全恩斷義絕,展開了一場長達4年的生死搏鬥。

這場殘忍的爭鬥讓珍妮每次回憶起來都還會露出驚恐的表情。

很長的時間,她都不願意相信這一切是真實發生的,與自己朝夕相處的黑猩猩居然這麼可怕,甚至惶恐地夜夜做噩夢。

黑猩猩獲得勝利後踩在敵人的身上

更讓人不安的是,這兩隻黑猩猩族群原本就是屬於同一個統一的族群,後來因族長死亡,群體內訌而分化。

這也就意味著慘死的黑猩猩大都是與“兇手”一起長大並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也許曾經它們的關係非常親密。

而且珍妮還發現四年戰爭結束之後,新卡薩克族的黑猩猩接管了卡馬哈的領地之後,它們與一個被稱為卡蘭德族群的領地爆發了一系列的衝突。

但這一次,它們沒那麼幸運了,卡蘭德的實力更為強大,新卡薩克拉族群的首領韓弗理在1981年被殺死。

新卡薩克拉族群開始退縮了,這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猩球大戰發生。

在珍妮看來,黑猩猩群會相互殺死,而且它們的衝突形式符合人類對“戰爭”的定義。

它們居然還會使用人類戰爭中常用的手段,有組織的襲擊來降低風險,並從中獲得領地、食物和伴侶等等。

它們的暴力行徑並不是隨意的,更像是跟人類一樣有預謀之後再行動的。

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黑猩猩確實會發動戰爭?

黑猩猩正在爭鬥中

當珍妮將自己看到這一切公諸於世的時候,像一顆核彈一樣引爆了整個科學界。

人們在表示簡直難以相信之餘,更進一步追究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黑猩猩之間的戰爭的呢?

是因為人類行為的干擾,而產生偏激的行為反應?還是黑猩猩天生殺戮的本性呢?

一些人就認為黑猩猩發動的戰爭是人類惹的禍。

畢竟過往的農耕和伐木,不經意間毀壞了許多黑猩猩的領地。

領地小,食物少,族群又住得會更近,為了活下去,就殘忍地打起來了,不也很正常嗎?

這聽起來還是有道理的,那真相確是如此?

為了能解答這問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人類學家邁克爾·威爾遜與幾十名同事一起,開始記錄在非洲各大自然保護區黑猩猩的死亡情況。

他們分析了18個黑猩猩族群的資料。在這個記錄期間,竟有152個成員死亡,其中敵對族群中的雄性黑猩猩聯合突襲導致的死亡的就大約有三分之二。

最關鍵的一點是,保護區的面積跟黑猩猩發生致命衝突的頻率基本沒有什麼關係。

烏干達基巴萊區國家的黑猩猩

比如就有一個烏干達基巴萊區國家的森林沒有遭到任何砍伐,地貌多樣性和良好的保護使得它成了許多野生動物的家園。

但黑猩猩被同類殺害的死亡率高於任何其他地區。

黑猩猩在享用疣猴

另一方面,美國耶魯大學的大衛·瓦特和密西根大學的約翰·米塔里在整理研究了數年也發現,這些黑猩猩雖然吃的最多的還是果實,但它們也會有規律地捕獵猴子。

由於因為成功率極高,它們的獵物疣猴在當地已經瀕臨滅絕了。

這些證據無疑說殺戮大概率是黑猩猩的一種本性。

電影裡的黑猩猩

黑猩猩之間的戰爭像極了我們的歷史,當初我們靠殘暴征服了亞歐大陸,而如今黑猩猩的表現似乎也同樣“優秀”,也許猩球崛起不是幻想。

*參考資料

貢貝黑猩猩戰爭.維琪百科

Dame Jane Goodall《The Chimpanzees of Gombe: Patterns of Behavior》、

現實版猩球大戰.2017年科技之謎.

____________

而那個年代,人們做關於黑猩猩的研究時都只是給它們的數位代號。

可誰又能記得住這些冷冰冰的數字?珍妮仔細觀察出每個黑猩猩的特點後,就給它們取上了親切的人名。

這也就有了我們故事的主角“利基”、“韓弗理”、“查理”等黑猩猩。

朝夕相處之後,她發現了一些黑猩猩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就比如當兩個猩友見面時,它們會親吻、擁抱、握手並且相互在背後輕輕的拍。

有那麼一天,一隻幼小的黑猩猩還跑到她的面前,伸出自己的小手,嘗試著想握她的手。

又比如,她親眼看見黑猩猩會掐下小樹枝,沾上唾沫去掏白蟻或螞蟻吃。

這也正是人類首次發現動物會製作和使用工具。

與黑猩猩給人溫順、素食的形象不同,珍妮還首次黑猩猩的捕獵行為,它們圍捕猴子,甚至還會殘忍地將猴子胳膊腿兒撕下來吃掉。

每一個關於黑猩猩的“最新發現”,當時都震驚了整個科學界,顛覆著人們對黑猩猩的認知。

轉眼到了1970年,珍妮已經在非洲貢貝這片原始森林待了整整十年,早就跟這裡的黑猩猩打成了一片。

一直以來,有一個叫做卡薩克拉族的黑猩猩部落格外討她喜歡。

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團結統一的大家庭。她給族群裡的許多成員都取上了好聽的名字。

利基,一頭高大威猛的老年雄性黑猩猩算得上是族長。因為珍妮看得出其他黑猩猩會不約而同跟著利基做很多事情。

無論遇到什麼情況,卡薩克拉族裡的黑猩猩都表現地非常團結友愛,一起同甘共苦。

人有生老病死,黑猩猩也不例外。1970年底,珍妮發現這位大家長利基不幸死亡了。

而族群裡的情況也開始悄悄地發生了改變,一頭叫韓弗理的黑猩猩擁有利基的地位,也就是說它是新的族長。

但是它似乎並不能所有的黑猩猩完全順從。簡單來說,就當韓弗理往北的時候,有兩頭雄性黑猩猩休和查理就偏偏帶頭往南。

珍妮注意到族內的黑猩猩開始出現分裂了,一部分跟著韓弗理去了領地靠北的地方生活,其餘的領地靠南的地方生活。

當這從所未有的情況出現時,珍妮按捺不住興奮,心想這莫非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於是,她重新將北部的起名為新卡薩克拉族群,南部的起名為卡馬哈族群。

可分歸分,領地的地盤還是那麼多,吃的食物也是那些,這兩個族群無法選擇地形成了競爭關係。

它們還時不時為搶吃的有了小摩擦,但大多數時候只顧吃不搞事依舊是雙方的原則!

直到1974年1月初,珍妮總是會看到新卡薩克拉族群裡的6只成年雄性黑猩猩總喜歡圍在一起,不知道在商量著什麼。

一周後,卡馬哈族群的一隻成年雄性黑猩猩正在單獨尋找食物,這6只黑猩猩居然小心翼翼地踩著石頭走近它,猛地一擊就將它殺死了。

這讓珍妮感到非常震驚,莫非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殺謬?

在卡馬哈族群看來,完全是的!它們憤怒了,徹底發動了雙方之間的戰爭。

當時的新卡薩克拉族群有8頭成年雄性、12頭成年雌性以及一些幼年黑猩猩;

卡馬哈族群則有7頭成年雄性、3頭成年雌性和一些幼年黑猩猩。

在爭鬥中,有的黑猩猩會直接用牙齒撕下對手大腿的皮膚;有的雄性黑猩猩會將手弓成杯狀,盛上對手胸口湧出的鮮血飲用;還有的甚至會直接摘除敵人的生殖器來單純為了宣示成功。

獲勝的黑猩猩在享用同伴的肉

在戰爭期間,就連是雌性黑猩猩也一樣上戰場,但在數量上新卡薩克拉族群佔有絕對優勢。

之後,包括首領休和查理在內的7頭卡馬哈部族雄性成年黑猩猩陸續被殺死。

另有1頭成年雌性黑猩猩被殺死,其餘2頭成年雌性黑猩猩莫名失蹤了。

四年後,珍妮再也找不到任何一頭屬於卡馬哈族群的黑猩猩,它們不是死亡就是消失了。

黑猩猩倒在了血泊中

而新卡薩克拉族群的黑猩猩也開始進入原屬於卡馬哈的領地覓食。

就這樣,原本是一家的黑猩猩族群,它們可能還曾經很親密地玩耍,居然完全恩斷義絕,展開了一場長達4年的生死搏鬥。

這場殘忍的爭鬥讓珍妮每次回憶起來都還會露出驚恐的表情。

很長的時間,她都不願意相信這一切是真實發生的,與自己朝夕相處的黑猩猩居然這麼可怕,甚至惶恐地夜夜做噩夢。

黑猩猩獲得勝利後踩在敵人的身上

更讓人不安的是,這兩隻黑猩猩族群原本就是屬於同一個統一的族群,後來因族長死亡,群體內訌而分化。

這也就意味著慘死的黑猩猩大都是與“兇手”一起長大並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也許曾經它們的關係非常親密。

而且珍妮還發現四年戰爭結束之後,新卡薩克族的黑猩猩接管了卡馬哈的領地之後,它們與一個被稱為卡蘭德族群的領地爆發了一系列的衝突。

但這一次,它們沒那麼幸運了,卡蘭德的實力更為強大,新卡薩克拉族群的首領韓弗理在1981年被殺死。

新卡薩克拉族群開始退縮了,這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猩球大戰發生。

在珍妮看來,黑猩猩群會相互殺死,而且它們的衝突形式符合人類對“戰爭”的定義。

它們居然還會使用人類戰爭中常用的手段,有組織的襲擊來降低風險,並從中獲得領地、食物和伴侶等等。

它們的暴力行徑並不是隨意的,更像是跟人類一樣有預謀之後再行動的。

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黑猩猩確實會發動戰爭?

黑猩猩正在爭鬥中

當珍妮將自己看到這一切公諸於世的時候,像一顆核彈一樣引爆了整個科學界。

人們在表示簡直難以相信之餘,更進一步追究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黑猩猩之間的戰爭的呢?

是因為人類行為的干擾,而產生偏激的行為反應?還是黑猩猩天生殺戮的本性呢?

一些人就認為黑猩猩發動的戰爭是人類惹的禍。

畢竟過往的農耕和伐木,不經意間毀壞了許多黑猩猩的領地。

領地小,食物少,族群又住得會更近,為了活下去,就殘忍地打起來了,不也很正常嗎?

這聽起來還是有道理的,那真相確是如此?

為了能解答這問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人類學家邁克爾·威爾遜與幾十名同事一起,開始記錄在非洲各大自然保護區黑猩猩的死亡情況。

他們分析了18個黑猩猩族群的資料。在這個記錄期間,竟有152個成員死亡,其中敵對族群中的雄性黑猩猩聯合突襲導致的死亡的就大約有三分之二。

最關鍵的一點是,保護區的面積跟黑猩猩發生致命衝突的頻率基本沒有什麼關係。

烏干達基巴萊區國家的黑猩猩

比如就有一個烏干達基巴萊區國家的森林沒有遭到任何砍伐,地貌多樣性和良好的保護使得它成了許多野生動物的家園。

但黑猩猩被同類殺害的死亡率高於任何其他地區。

黑猩猩在享用疣猴

另一方面,美國耶魯大學的大衛·瓦特和密西根大學的約翰·米塔里在整理研究了數年也發現,這些黑猩猩雖然吃的最多的還是果實,但它們也會有規律地捕獵猴子。

由於因為成功率極高,它們的獵物疣猴在當地已經瀕臨滅絕了。

這些證據無疑說殺戮大概率是黑猩猩的一種本性。

電影裡的黑猩猩

黑猩猩之間的戰爭像極了我們的歷史,當初我們靠殘暴征服了亞歐大陸,而如今黑猩猩的表現似乎也同樣“優秀”,也許猩球崛起不是幻想。

*參考資料

貢貝黑猩猩戰爭.維琪百科

Dame Jane Goodall《The Chimpanzees of Gombe: Patterns of Behavior》、

現實版猩球大戰.2017年科技之謎.

____________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