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國產霹靂空對空導彈的鼻祖,原來是美國

我國空對空導彈開始於上世紀50年代, 開始主要是引進生產前蘇聯空對空導彈, 但中蘇關係的破裂, 讓我國失去了引進前蘇聯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的機會, 1965年美國海軍派出4架F-4B戰鬥機入侵我國領空, 並且用AIM-7C攻擊我國殲-5戰鬥機, 不料6枚導彈全部失的, 甚至還將自己的飛機擊落一架, 空戰結束後我國組織力量對F-4B和AIM-7C空對空導彈的殘骸進行了打撈, 獲得了比較完整的AIM-7C空對空導彈, 同時對其制導系統進行分析和研究, 初步掌握了半主動雷達制導系統的原理, 而後在此基礎, 1966年後, 我國決定在對AIM-7C的制導系統進行測繪仿製的基礎,

研製我國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 這就是霹靂-4型空對空導彈.

霹靂-4由我國洛陽空對空導彈研究院和株洲航空發動機廠聯合研製, 需要指出的我國在霹靂-4的研製中採用了較為先進的設計思想;如一彈兩頭;即同時發展霹靂-4甲半主動雷達制導型和霹靂-4乙紅外制導空對空導彈,

三軍通用, 在霹靂-4的基礎上發展紅旗-41地/艦空導彈, 後來根據周恩來總理的建議, 為體現導彈採用了60年代的技術.

編號改變為紅旗-61。 霹靂-4甲彈重為150公斤, 迎頭攔截距離為18公里, 該導彈與206雷達一起, 構成我國第一套機載超視距攔射火控系統, 將配備給正在研製的殲-9型殲擊機, 受限當時的經濟技術條件, 霹靂-4甲採用的是傳統的雷達接收機和圓錐掃描體制, 因此抗干擾能力較差, 缺乏下視、下射能力, 由於國內對於相關領域技術儲備不足, 霹靂-4研製進度遲緩, 80年代初殲-9下馬後, 該彈轉而為殲-8B飛機配套, 霹靂-4和208攔射雷達、帶攔射原理的射瞄-8改瞄準具構成了殲-8B的超視距攔射系統,

1984年霹靂-4製造出首批樣彈, 但是由於其性能已經落後, 1985年我國空軍決定停止研製。

上世紀80年代, 考慮到國內機載航電和武器系統比較落後, 我國空軍決定利用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 引進國外比較先進的航電與武器系統配備殲-8B型飛機, 儘快為我國空軍提供超視距作戰能力, 經過選擇我國引進了義大利阿塞尼亞公司的阿斯派德空對空導彈, 該導彈是義大利阿塞尼亞公司在引進的AIM-7E-2麻雀空對空導彈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 根據海外的資料我國引進的是阿斯滿德MK1A, 該導彈導引頭採用了倒置接收機和單脈衝體制.

具備較好的抗干擾和下視、射能力, 對RCS=5的目標, 探測距離超過20公里, 並且具備干擾源導向能力,

即當目標施放雜訊干擾的時候, 其會利用接收到的干擾信號, 得到目標的座標, 引導導彈攻擊目標, 整體作戰能力與美國的AIM-7M相近, 我國引進阿斯派德後, 將其作為一種新的三軍通用導彈來發展, 空空型編號為霹靂-11, 國產化工作交給上海航天局8院完成, 1994年該導彈以獵鷹-60的編號完成外貿定型, 並且出口巴基斯坦.

但是國內設計定型即非常不順利, 多次定型試驗均宣告失敗, 直到本世紀才完成技術攻關, 定型投產, 但此時由洛陽空對空導彈研究院研製的SD-10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也已經研製成功, 因此霹靂-11已經成為明日黃花, 只是做為SD-10與高低搭配使用, 預計不久將可能就會退出我國空軍的裝備序列。 上世紀末8院開始研製新一代防空導彈紅旗-16, 該導彈採用了間斷照射的半主動雷達制導體制, 同時改進對低空、超低空目標的攔截能力, 具備較強的作戰能力, 有消息提後期生產型的霹靂-11已經移植相關的技術, 具備了間斷照射的能力, 作戰能力有所提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