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700年老胡同裡響起“報春”聲 老北京這一傳統恢復啦

2018年2月3日訊, 今天上午10點, 東四九條胡同內, 一扇寫有“福天箕福, 闤海鏡精”門聯的朱紅色四合院門緩緩開啟, 穿著傳統中式服裝的“春官”“春吏”以及頭戴狗頭帽、手舉春聯的社區小朋友們一邊齊聲高喊“春到嘍, 春來啦”, 一邊沿著這條近700年的老胡同向前行進。 老北京歷來有立春前一天“報春”的習俗, 而今, 預報“春來了”的聲音又在東四胡同中響起來了。

“春到嘍, 春來啦!”伴隨著陣陣鑼鼓聲, “春官”“春吏”的報春隊伍逐漸龐大, 有放寒假的孩子, 有七八十歲的老人, 街坊鄰居也走出家門, 認識不認識的, 互相告知春天的到來。 報春的隊伍一邊走, 還一邊向街坊鄰里分發福字、對聯。 記者發現, 隊伍中除了有家住東四地區的居民外, 還有特意從朝陽、石景山等地趕來的家長和孩子們。

作為老北京“報春”傳統的恢復人之一, 東城區東四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郝飛告訴記者, 每年立春的前一天, 老北京歷來有“報春”祈福的習俗, 意思是向大家預告春天即將到來的消息。 歷史上最後一次報春可以追溯到1910年, 那一年的報春是在東直門附近進行的。 只不過, 隨著那時連年戰亂, “報春”也逐漸銷聲匿跡了。

2009年, 郝飛在一次偶然翻閱歷史資料的過程中, 發現了一段對老北京習俗“報春”的描述。 根據書中記載, 每年立春的前一天, 都會由一男、一女兩名百姓扮演春官和春吏, 後面跟著百姓扮演的文武百官, 沿街高喊“春到了, 春來了”, 並背誦和春天有關的詩詞, 沿途將春聯和五穀分發給沿街的百姓,

傳遞春來的消息。

由於種種原因, 很多老北京的民俗活動已經中斷多年, 為何不把“報春”這個習俗恢復呢?於是, 2009年, 東城區東四街道首次將老北京“報春”恢復。 至此, “春來了”的報春聲, 已經在東四胡同中迴響了10年。 郝飛表示, 10年來, 每年“報春”都有一個不同的主題。 比如, 龍年雙龍報春, 由春官、春吏畫龍點睛;兔年玉兔報春, 小朋友帶著兔帽行作揖禮;雞年金雞報春, 參與活動的居民共同繪製金雞;有時還會請民俗專家來教大家作揖等習俗。

已經第7年連任“春官”的楊崇貴說:“老習俗恢復的不僅是形式, 還要引導更多人瞭解傳承的意義。 通過報春活動送個春天的祝福, 這也算是老傳統帶來的新氣象。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