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回家過年一票難求,“反向過年”難道不是甩鍋給父母?

過年回家, 天經地義!嗎?

每年春運, 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都是從北上廣深杭等大城市流向三四線小城市甚至偏遠縣鄉。 由於人口流量大, 很多時候一票難求, 想回家的人苦不堪言。

然而, 現在在春運中有一種“逆行”, 叫進城過年!

什麼意思?就是兒女不回家過年, 而是將父母接進城裡團圓!“逆向春運”的萌芽已經漸漸破土, 可是有人對“逆向春運”有看法!

有網友認為:

父母年紀大, 春運人流量鋪天蓋地,

有時候我們年輕人都搞不清楚方向, 更何況是父母。

如果是為了和子女團圓, 父母肯定帶了一大堆故鄉的特產, 肉啊、家鄉鹹菜啊、土雞蛋、菜籽油、香腸等等。 行李多而重, 為了趕火車, 路上肯定要扛著行李飛奔。 年邁的父母怎麼受得了!

到了大城市過年, 不是說只玩個2-3天, 圖個新鮮, 可能一住就要住十天半個月, 甚至更多。 父母、尤其是在農村習慣了大山大水鄰里鄉親的父母, 肯定會不習慣, 遇到不開心不適應的事情, 又不好對子女說, 實在沒有在老家裡痛快。

更有人認為, 其實過年團圓, 更多是對“家”的一種依賴, 是給漂泊太久的心一份歸屬。 這種歸屬, 需要有陳年老味的摻雜, 需要有熟悉的草木來點綴, 需要有父母和老家在一起的視覺來點亮和喚起。

如果去兒女工作的大城市過年, 其實消解了年味, 有團圓之形而失其意。

支持“反向過年”的網友認為:

春運期間, 買去北上廣等大城市的票容易, 而回老家的票實在一票難求!

來北上廣等大城市過年, 可以讓父母開開眼界, 帶父母旅遊。 老爸最想去天安門看看毛主席相~

來大城市過年, 直接在酒店吃團圓飯, 不用老爸老媽忙碌張羅, 省力省心。

過年團圓, 不在於地方, 而在於情感, 在於人。

開啟新的過年賀歲方式, 新的團圓方式

大家對“反向春運”“反向過年”都有自己的看法。

當我想像著這樣一個畫面:行色匆匆的人群只渴望離家距離更近一些的時候, 我的父母卻要背離他們自己的故鄉, 奔向我所在的這座陌生的城市......想到這裡, 我就有點心酸。

你如何看待“反向過年”?歡迎留言, 一起討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