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名家眼中的兒童文學:不是象牙塔 不應拒絕深層話題

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殷健靈。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用戶端北京2月2日電(記者 上官雲)“兒童文學不是象牙塔, 作家可以用孩子們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探討類似死亡、背叛等深層次的話題,

説明他們瞭解人生和世界真實面目, 同時又讓他們對未來抱有希望和信心。 通過我的作品, 解開成長困境中的謎題……”

近日,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殷健靈接受了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專訪, 對兒童文學創作方面的一些問題作出回應。 她還認為, 國內兒童文學創作並沒有出現斷層, “據我所知, 有一大批年輕又富有才華的作家都在努力創作, 我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殷健靈, 系中國第五代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長篇小說《野芒坡》、散文《愛——外婆和我》《致成長中的你——十五封青春書簡》等, 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題材多樣, 涉足領域廣泛。

一直以來, 殷健靈的作品專注于成長中的心靈, 對心理描寫得很細膩, 還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個性的少女形象, “我希望自己每一部作品都不一樣, 所以不同的故事會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既不想重複別人, 也不想重複自己。 ”殷健靈說。

殷健靈作品《廢墟上的白鴿》書封。 天天出版社供圖

前不久, 國內一家出版社獨家推出了曹文軒、張之路、湯素蘭、殷健靈等6位名家創作的6部兒童文學作品。 6位作家中, 殷健靈是最年輕的。

“國內兒童文學創作是沒有斷層的。 ”對此, 殷健靈說, 有很多年輕的兒童文學作家一直在努力寫作, 也非常有才華, “比如與我同齡的薛濤、黑鶴, 年輕一些的湯湯、舒輝波, 以及更年輕的龐婕蕾、左昡等, 可能大家的目光總是容易聚焦在一些已成名作家的身上。 ”

殷健靈說:“每個寫作者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來的, 那些優秀的年輕作家都在努力, 總有一天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其實, 在殷健靈看來, 不管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作家, 還是成名已久的老作家,

優秀的作品一定是作家“用心靈寫作”, 而不是“用頭腦寫作”的產物。 從這個角度說, 《廢墟上的白鴿》是她近期比較重要的一部作品, 靈感源自一個故事和一則新聞。

殷健靈生活照。 受訪者供圖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位朋友, 永遠記得自己在青春期時的一幅畫面:春風和暢的下午,

所有的同伴都換上了色彩明豔的春裝, 她卻穿著媽媽扔給她的穿剩的袖口破洞褪色的編織衫。 她問自己, 媽媽愛我嗎?在她十幾個月的時候, 媽媽就離開她去了外地工作。 女孩和媽媽之間始終沒有建立情感的聯繫, 這個問題纏繞了這對母女的一生。 ”殷健靈回憶道。

“前些年, 一則新聞講述了另一件事, 大地震引發海嘯, 一個十五歲的女孩無力救出被瓦礫掩埋的母親, 最終丟下了跟她說‘不要走’的媽媽, 獨自逃生。 ”殷健靈說, 她試圖構建故事來探討一個謎題:“為什麼母親會在危難關頭要求孩子不要走?為什麼孩子會丟下母親逃生?為什麼一些母女一生都無法達成和解?也許很多人的成長, 並不像我們想像那般順理成章。”

以此為靈感,殷健靈寫成了《廢墟上的白鴿》:兩個親密無間的少女,兩對迥然相異的母女,一瞬之間的天地傾覆,兩天兩夜驚心動魄的心路旅程。這部小說描寫的是少女白鴿在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前後發生的故事,小說探討的是親情、代溝、友誼、懺悔、自我救贖,以及希望與信心。

殷健靈說,小說所表現的特殊情境是一個隱喻,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面臨類似的困境,“我想憑藉自己的經驗和想像去解開成長的謎題,幫助我的讀者在人生困境中尋找自我的認同。”

殷健靈。受訪者供圖

在時間跨度僅為兩天兩夜的故事中,要完成上述“解題”的任務,情節內容還要吸引人……這對殷健靈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值得高興的是,《廢墟中的白鴿》發表後得到了好評。曾有評者認為,這部新作如同她此前作品的文字一樣出眾,“它所負載的深重情意,足夠‘擔負起培育心靈能力的任務”。

不過,也有人提出,兒童文學應該多展現生活美好的一面,避免沉重的主題。但殷健靈覺得,兒童文學不是象牙塔。在選取題材的時候,千萬不能低估孩子,除了日常生活的故事,還可以用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探討像人生、愛情、死亡、失去、背叛等所謂深層次的話題。

“很多時候,少年感到煩惱和憂愁,是因為對世界和自身的不瞭解、粉飾了周圍的世界。當接觸到現實、感覺自己被原先的期待所欺騙,怨悔就產生了。”殷健靈解釋,如果能通過文學作品,讓他們在少年時就得到忠告和指導,從頭腦中根除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巨大的期望,也許會獲益良多。文學,就是以藝術、柔和的方式告訴他們世界的真相,同時,讓孩子在文學中找到心靈的家園,看到狠惡中的柔軟、絕望中的希望。(完)

並不像我們想像那般順理成章。”

以此為靈感,殷健靈寫成了《廢墟上的白鴿》:兩個親密無間的少女,兩對迥然相異的母女,一瞬之間的天地傾覆,兩天兩夜驚心動魄的心路旅程。這部小說描寫的是少女白鴿在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前後發生的故事,小說探討的是親情、代溝、友誼、懺悔、自我救贖,以及希望與信心。

殷健靈說,小說所表現的特殊情境是一個隱喻,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面臨類似的困境,“我想憑藉自己的經驗和想像去解開成長的謎題,幫助我的讀者在人生困境中尋找自我的認同。”

殷健靈。受訪者供圖

在時間跨度僅為兩天兩夜的故事中,要完成上述“解題”的任務,情節內容還要吸引人……這對殷健靈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值得高興的是,《廢墟中的白鴿》發表後得到了好評。曾有評者認為,這部新作如同她此前作品的文字一樣出眾,“它所負載的深重情意,足夠‘擔負起培育心靈能力的任務”。

不過,也有人提出,兒童文學應該多展現生活美好的一面,避免沉重的主題。但殷健靈覺得,兒童文學不是象牙塔。在選取題材的時候,千萬不能低估孩子,除了日常生活的故事,還可以用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探討像人生、愛情、死亡、失去、背叛等所謂深層次的話題。

“很多時候,少年感到煩惱和憂愁,是因為對世界和自身的不瞭解、粉飾了周圍的世界。當接觸到現實、感覺自己被原先的期待所欺騙,怨悔就產生了。”殷健靈解釋,如果能通過文學作品,讓他們在少年時就得到忠告和指導,從頭腦中根除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巨大的期望,也許會獲益良多。文學,就是以藝術、柔和的方式告訴他們世界的真相,同時,讓孩子在文學中找到心靈的家園,看到狠惡中的柔軟、絕望中的希望。(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