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鏡頭下的血月 超級藍月月全食拍攝記

2018-02-02 05:01:00 作者:高君義

本週三(2018年1月31日), 我們迎來了152年來第一次的超級藍月月全食。 而身為攝影愛好者, 自然是不會錯過這個難得且頗具紀念意義的拍攝機會。 我們也帶上相機, 記錄了這次月全食的整個過程。 本篇, 咱們就來聊一聊這次的月食拍攝吧。

超級藍月月全食 血月拍攝好時機

筆者自己作為一個相機玩兒家, 月亮拍得不少。 不過月全食拍攝這也只是筆者第二次拍攝。 上一次還得說是6年前在大學期間。 雖然月食作為天文現象其實每年都會出現, 但從拍攝角度可不是每次都能輕鬆拍攝到, 如月食的時間(可能在後半夜, 甚至是淩晨, 基本失去拍攝條件了), 月食的天氣狀況(比如霧霾或者陰雨天)等都會對拍攝造成影響。 因此實際能夠很好地進行全程月食拍攝, 真的需要慢慢等到合適的時機。 更何況這次是月全食, 因此就顯得更加機會珍貴。

血月怎麼拍, 不妨看看我們的介紹視頻

也正因如此, 月全食既是天文愛好者的一次難得的有效觀測機會, 同時也是我們這些攝影玩家的一次珍貴拍攝時機。 前面也說了, 月全食發生和我們的拍攝條件可以滿足月全食拍攝是不同的概念。 而這次的藍月月全食則是一次相當完美的拍攝機會。 月全食發生時間適中(傍晚開始, 深夜前結束), 月全食時間長。 因此, 這麼好的拍攝機會, 身為攝影愛好者是不會錯過的。

月全食拍攝, 最重要的就是月甚時段的血月

和常規的滿月拍攝不一樣, 月食拍攝對器材的要求實際上要高很多。 下麵還是說說器材的準備吧。

無論是拍攝滿月還是拍攝月食, 長焦鏡頭都是少不了的, 而且是越長越好。 400mm甚至更長的鏡頭都是很好的選擇。 當然了, 我們常見的遠攝鏡頭基本都是到400mm就難以更長了(常見的遠攝鏡, 最遠600mm左右)。 那麼當鏡頭焦距不夠的時候怎麼辦呢?通過機身或者增距鏡來進行係數疊加就變得非常實用。

這次拍攝使用的100-400+80D的組合, 就是為了盡可能獲得更長的等效焦距

以筆者本次的拍攝為例, 我的拍攝主力是100-400mm鏡頭, 而機身則選擇了APS-C畫幅的80D。 理由很簡單, 80D在使用100-400mm鏡頭時可以有1.6x的等效焦距轉換係數, 因此可以把月亮拍得更大。 而80D機身本身擁有2400萬圖元, 後期裁切時也有更多空間。

可見, 畫幅雖然不及全幅大, 但擁有增倍係數的APS-C機身反而是很不錯的選擇。

增距鏡雖然能有效增加等效焦距, 但也會帶來進光量的降低, 對於血月拍攝使用要謹慎

此外, 則是使用增距鏡。 常見的增距鏡如1.4x或者2x增距鏡。 如果有增距鏡則可以在80D的1.6倍係數基礎上, 再帶來2倍的焦距增強。對於月亮拍攝而言實際上是非常實用的。不過對於月食拍攝,增距鏡的使用實際上要謹慎一些。如果使用增距鏡,則建議使用全畫幅機身而非APS-C畫幅機身來進行高倍率的轉化。因為增距鏡會帶來進光量的嚴重降低,如在使用100-400mm鏡頭時,我們將只能擁有f/11的最大光圈(等效轉換)。這對於月食拍攝會有很大影響。月食進入血月過程中,月亮的亮度會大幅度降低,小光圈則意味著相機的進光量將進一步縮小,這會極大程度帶來畫質的降低(意味著被迫使用非常高的感光度)。因此,如果你擁有控噪良好的全畫幅機身,那麼配合增距鏡將會是非常好的選擇。

也正因如此,拍攝月全食,最好的設備選擇是超長焦的大光圈定焦鏡頭(如400mm f/2.8,500mm f/5.6甚至是600mm f/5.6和800mm f/5.6這樣的鏡頭),配合全畫幅機身再輔以增距鏡來盡可能拍攝到更大的月亮,增加月球畫面細節。當然了,這一級別的設備已經遠超出大部分攝影愛好者的可承受範圍了。而我們手裡也沒有這麼多設備,因此我們還是選擇了100-400mm鏡頭和80D作為拍攝主力。

月食拍攝,因為是一個完整的拍攝過程,三腳架實際上必不可少。雖然在初虧時我們還可以進行手持拍攝,但到了月甚(血月)過程時,大幅亮度降低後的月亮必需輔以三腳架來完成拍攝。

月食拍攝因為使用了長焦鏡頭,對三腳架的穩定性要求也更高

拍攝月食對三角架的要求其實是相對較高的。我們需要大量用到大仰角的拍攝,而考慮到使用長焦鏡頭本身的力矩問題,三腳架的穩定性會有極大的考驗(或許不少朋友會遇到仰拍時雲台難以完全固定導致無法完成清晰拍攝,這都是三腳架和雲台性能難以滿足需要造成的)。靠譜的三腳架,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血月的拍攝。

總的來說,月食拍攝和滿月拍攝不同,對器材的要求要高得多。我們不僅要滿足焦距長的需要,還需要考慮到高感控噪,三腳架穩定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可能不少朋友平時拍攝滿月時覺得很輕鬆,而到了月食拍攝時卻發現難以拍攝出讓自己滿意的照片。月食拍攝對器材的要求,其實是相對高很多的。

再帶來2倍的焦距增強。對於月亮拍攝而言實際上是非常實用的。不過對於月食拍攝,增距鏡的使用實際上要謹慎一些。如果使用增距鏡,則建議使用全畫幅機身而非APS-C畫幅機身來進行高倍率的轉化。因為增距鏡會帶來進光量的嚴重降低,如在使用100-400mm鏡頭時,我們將只能擁有f/11的最大光圈(等效轉換)。這對於月食拍攝會有很大影響。月食進入血月過程中,月亮的亮度會大幅度降低,小光圈則意味著相機的進光量將進一步縮小,這會極大程度帶來畫質的降低(意味著被迫使用非常高的感光度)。因此,如果你擁有控噪良好的全畫幅機身,那麼配合增距鏡將會是非常好的選擇。

也正因如此,拍攝月全食,最好的設備選擇是超長焦的大光圈定焦鏡頭(如400mm f/2.8,500mm f/5.6甚至是600mm f/5.6和800mm f/5.6這樣的鏡頭),配合全畫幅機身再輔以增距鏡來盡可能拍攝到更大的月亮,增加月球畫面細節。當然了,這一級別的設備已經遠超出大部分攝影愛好者的可承受範圍了。而我們手裡也沒有這麼多設備,因此我們還是選擇了100-400mm鏡頭和80D作為拍攝主力。

月食拍攝,因為是一個完整的拍攝過程,三腳架實際上必不可少。雖然在初虧時我們還可以進行手持拍攝,但到了月甚(血月)過程時,大幅亮度降低後的月亮必需輔以三腳架來完成拍攝。

月食拍攝因為使用了長焦鏡頭,對三腳架的穩定性要求也更高

拍攝月食對三角架的要求其實是相對較高的。我們需要大量用到大仰角的拍攝,而考慮到使用長焦鏡頭本身的力矩問題,三腳架的穩定性會有極大的考驗(或許不少朋友會遇到仰拍時雲台難以完全固定導致無法完成清晰拍攝,這都是三腳架和雲台性能難以滿足需要造成的)。靠譜的三腳架,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血月的拍攝。

總的來說,月食拍攝和滿月拍攝不同,對器材的要求要高得多。我們不僅要滿足焦距長的需要,還需要考慮到高感控噪,三腳架穩定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可能不少朋友平時拍攝滿月時覺得很輕鬆,而到了月食拍攝時卻發現難以拍攝出讓自己滿意的照片。月食拍攝對器材的要求,其實是相對高很多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