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店撤站後又要遣散員工,無人貨架的“巨頭”都缺錢了?

繼共用單車之後, 2017年下半年, 無人貨架成了最火的風口, 持續吸引資本和各路巨頭。 但進入2018年以來, 相比於快速擴張時期的鋪點速度和頻率, 無人貨架的腳步已經大大放緩。

昨日晚間, 一篇發佈在脈脈上的文章稱, 猩便利近期大量裁員, 除北京等重要城市留下一些運維人員外, 其他城市就地解散, 還有不少類似的匿名帖子指出猩便利正在進行裁員。

對此猩便利官方今日(2月1日)回應稱, 公司目前業務發展正常, 按照計畫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 近期對內部人員、資源進行優化、重組。

據瞭解, 猩便利是無人貨架領域的頭部公司之一,

於2017年6月成立, 管理團隊由阿裡、美團、羅森中國等公司前高管組成。 而且成立僅3個月後, 猩便利就宣佈完成超1億元天使輪融資, 緊接著又在2017年11月再度獲得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的3.8億A1輪融資。

但就在本月初, 猩便利就陷入了“關閉首家便利店”、“撤出三四線城市”的傳聞之中, 並直指猩便利資金流斷裂。 不過, 隨後猩便利均進行了否認。 1月9日, 猩便利稱, 上海天玥橋路店關閉系門店反覆運算遷址;1月11日, 猩便利表示, 三線城市業務依然在建站過程中。

無人貨架誕生至今不到一年時間, 由於准入門檻低, 曾在2個月內有30個項目入局。 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聚焦無人貨架的公司已經有五十餘家, 屬於一片混戰局面。

其中, 每日優鮮、猩便利、果小美、小e微店等玩家, 融資以及擴張速度方面均表現亮眼。

與共用單車一樣, 無人貨架未來走向成了新的熱議話題。 又投資界人士曾直言, 無人貨架不可能盈利。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 無人貨架難以獨立生存, 會成為其他零售業態的“附屬”工具, 比如寫字樓高峰時段運送鮮食的中轉站;便利店、超市、餐廳配送範圍內的體驗站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