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泰順龜湖從礦區變身省級美村

近日, 泰順縣龜湖鎮以91分高分通過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現場驗收, 位於建成區的龜湖村之前剛剛摘得省級“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榮譽。 說起龜湖的變化, 當地居民無不感慨萬分:從儲量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葉蠟石礦區, 變身如今的省級美村, 這中間付出了太多。

上百名村民出力扮公園

走進龜湖, 隨處可見泰順石元素。 路邊的一盞盞“石印路燈”, 近旁的景觀石, 腳下的鋪路石, 都可能是價值不菲的泰順石。

作為泰順石的雕刻原料, 龜湖當地已探明葉蠟石儲量達億噸以上, 有著“世界蠟都”的美譽。

從1985年以來, 開礦的炮聲驚醒了這個原本偏僻的山村, 一輛輛卡車載著原石或者粗加工後的粒子駛出大山, 留給當地村民的, 除了人均5000元的分紅外, 還有千瘡百孔的礦區和環境污染的村莊。

“每年回來一兩次, 最大的感覺就是髒、亂、差。 ”龜湖鎮龜湖村村委會主任王仁波說起過去, 依舊不自覺皺起眉頭。 原先在江蘇一帶做生意的他, 便始終熱心村裡的大小事, 是龜湖廊橋的首事之一, 修路、學校獎教金捐款人上總有他的名字。 五年前, 在家鄉父老的要求下, 他從“老總”回家鄉當起了村官, 這次再次高票當選。

從環境衛生“開火”, 龜湖村的美一點點顯現:拆掉了村裡的宰豬場、露天廁所, 建起居家養老中心、3A標準公廁;實施龜湖村垃圾分類處理試點,

打造整潔文明村莊環境;建成龜湖汙水處理廠, 進行溪流整治。

王仁波極力推薦我們去村內的泰順石文化主題公園走走, 他說, 公園裡的一樹一石, 都是龜湖黨員幹部及村民的心血。 原來, 為了節約建設公園的開銷, 去年以來, 龜湖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 義務上山挖景觀樹、卷起褲腿入溪撿拾鵝卵石, 又一點點搬回來, 融入了公園建設的方方面面。

“大家把村裡的事當成了家事, 半年裡, 先後有上百位村民參加了幾十次義務勞動。 ”這份村民之間質樸的互助精神, 深深觸動了王仁波這位走南闖北的漢子。 哪怕有些人只是幫工了半天, 王仁波都一一記下了他們的名字:溫家現、李建華、葉振途、王存湖、遊立桃、封德勝等百余位村民,

此外還有葉漢好等龜湖在外企業家為家鄉建設慷慨捐資。

如今, 初具雛形的泰順石文化主題公園, 已經成為一張旅遊特色名片。 行走在泰順石藝雕長廊, 路過的村民熱情地提醒我們“掃掃看石頭上的二維碼, 這裡的石頭會說話”。 記者瞭解到, 公園總占地105畝, 計畫分三年完成建設方介堪印林、藝雕展示館等在內的“一林三館三街區”, 打造集“吃住遊購”為一體的特色景區。

走出靠山吃山的新路子

溫興萬是龜湖村裡的“開民宿第一人”。 7年前, 他投資70多萬元將自家房子改造, 借鄰近村內千年香樟之故, 取名為“香樟樹”。 “剛開始, 來住的多是石商。 2012年元旦, 村裡建成全國單孔跨度最大的廊橋, 福建、上海等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慢慢多了。

近些年, 不大的龜湖村裡已經先後開起了3家民宿以及數十家農家樂。 同時, 對葉蠟石保護空前, 開採量從上百萬噸減少到去年的30多萬噸。 “泰順石+旅遊”讓龜湖人走出靠山吃山的新路子。

依託泰順石文化, 搭上旅遊快車, 龜湖鎮正在全力打造茗石特色旅遊風情小鎮。 龜湖村當地除了傾注村民心血的泰順石文化主題公園外, 石愛好者還能在泰順石文化傳承實踐基地, 以一塊泰順石印章, 一盆清水, 兩張砂紙, 開啟泰順石印章、打磨、雕刻體驗;在近期開街的泰順石文化創意街上, 以最優惠的價格, 將泰順石雕中的“心頭好”收入囊中。

還有一件事情, 王仁波一直記掛著。 龜湖村海拔高山地多, 眼看山地農田閒置的多,

少數幾戶人家一年忙到頭也看不到多少收成。 他已籌畫流轉2000餘畝土地, 打造農戶參與、集體參股的農業休閒觀光園。 “做農業觀光園是大事, 希望能幫忙請到觀光農業方面的專家, 來村裡看看。 ”臨別前, 王仁波不忘囑託我們。

記者 郭樂燕 報導組 鄭亦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