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北仙桃市“四大家魚”向“名特優”轉變

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衛華 通訊員 許立菊 鄧一凡

1月25日, 雨雪紛飛。 仙桃市楊林尾鎮白字村小龍蝦養殖區, 村民許愛軍站在池塘邊, 投放餌料, 覆蓋稻草, 為小龍蝦做越冬防凍措施。 凜冽寒風中, 許愛軍笑容自信, “養殖小龍蝦, 比養四大家魚賺錢。 ”

許愛軍從事水產養殖業十多年。 早年, 他養殖“四大家魚”, 養著養著, 發現不賺錢了。 “養殖紮堆, 競爭激烈, 賣不起價。 ”許愛軍說, 2015年, 他借錢養殖小龍蝦, 3年過去, 還清了欠債。 如今, 養殖水面達到20畝, 效益可觀。

過去, “四大家魚”占仙桃水產半邊天。 仙桃市水產局按照“適當減量,

提質增效”思路, 引導養殖戶由重數量向重品質轉變, 通過調優結構, 調新模式, 促進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去年, 該市調減“四大家魚”養殖比重, 推廣南美白對蝦、河蟹、泥鰍等高效養殖品種, 全市水產名特優養殖面積新增2萬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三伏潭鎮紅陽村看到, 一口口縱橫交錯的網箱成為冬日田野一景。 “這可是全家人脫貧的希望。 ”望著眼前的稻鱔共作基地, 村民李三清感慨地說。 2017年6月, 在西流河洪淵澤水產養殖合作社的指導下, 他和幾名鄉親率先“吃螃蟹”, 嘗試“稻鱔共作”稻田綜合種養模式。 李三清算筆賬:去年五畝五分地, 收穫稻穀8000多斤, 減產3000多斤, 但不施肥不打藥, 成本減少千把塊, 大米售價翻番。

“走名特優之路,

才能增效益。 ”洪淵澤水產合作社負責人童國兵說, 合作社在西流河、三伏潭等地開展300畝稻田養鱔試點, 經專家指導, 稻田養鱔初步成功, 每畝稻田可增收3000元。 有機稻和野生鱔魚效益相加, 畝產值萬元都有可能。

仙桃市水產局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 全市水產養殖面積88.4萬畝, 減少3.6萬畝。 水產品總產量為35.3萬噸, 下降6.1%。 漁業產值卻突破69億元, 增長4.7%;漁民年人均純收入18100元, 增長3.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