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完這個實驗,你會重新思考自己是否如你以為的那樣愛孩子

在昨天, 博主又更新了一條後續:

正如他所說:“實驗的結果體現的真正可怕的事實在於:當孩子冒犯了家長對子女的控制感時, 父母可以變得多麼野蠻和反社會。 ”

個人覺得, 80、90後這一代年輕父母對於性取不同向這件事的接受度已經比我們自己父母那一輩的高了很多了,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著想過,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出櫃, 你會是什麼感受嗎?你會接受還是拒絕?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有什麼變化嗎?

拋開同性戀這個話題, 如果你的孩子在別的方面不符合你的預期, 你會怎麼做?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到了一歲左右就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挑戰”父母預期的事情了。 他不再是那個乖乖的躺在你臂彎裡的小嬰兒, 他開始跌跌撞撞的走路,

不斷的製造麻煩;他十分執著, 要什麼就必須要得到, 不給就尖叫大哭;逼急了他會咬你、打你, 肆無忌憚的對你表達他的不滿。

他可能不如你希望的那麼大方或者那麼文靜, 他會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 他會在禮品店賴著不走, 他會在公共場合大哭大鬧, 他遇到比他大的孩子就立刻慫了, 只會哭。

當周圍的人對你投來一種:這人怎麼帶孩子的?這孩子真沒家教的眼光的時候, 你是屈服於別人對你孩子那些不切實際的期待, 轉頭就去打罵孩子, 還是選擇去理解孩子, 引導他做更恰當的事情, 但是並不怪罪他做得不好?

我之前也問過我爸媽, 如果我是同性戀他們會怎麼辦, 他們的反應是, 接受不了, 不說這事兒對不對, 首先他們沒辦法忍受周圍人的眼光。 其實, 大部分父母都是這樣的, 也許我們自己和孩子在家的時候還能做到比較尊重孩子, 但是一旦有別人指出孩子這裡不好, 那裡不對, 並且嫌棄你不會帶孩子的時候, 你還能做到尊重孩子嗎?

真正讓孩子傷心的並不是父母對正確教育理念的匱乏,

或者對性別多樣性的不理解, 而是, 你們只愛你們能接受的那部分的我, 一旦我不符合你們的設想, 你們的知識體系, 你們就會立刻攻擊我詆毀我, 肆無忌憚的傷害我, 甚至不惜逼死我, 也要避免我讓你們丟臉。

沒什麼比你爸媽不願意接受完整的你是什麼人更痛苦的了。所以,當你帶著要矯正你孩子,覺得他不可理喻甚至有病的心態去“教育”他的時候,無論你語氣多溫和,措辭多正確,孩子都一定會有種要被逼瘋的感覺。

最可怕的家長就是從來不覺得自己錯了的家長,他們為了維持自己的正確性,會不惜犧牲掉孩子的人格,甚至生命。

在抑鬱症患者,尤其是患抑鬱症的孩子自殺的新聞下面都會有評論說孩子這樣的行為實在是不負責,對不起父母的養育之恩。孩子在這些人的眼裡不過是滿足父母控制欲和自戀的工具,根本算不上一條命,更別說一個完整的人。

當你因為孩子搶了別人玩具讓你丟臉羞愧而去打他罵他的時候,你的心態其實和文章開頭那些因為孩子“出櫃”而打罵孩子的家長是沒什麼本質區別的。

尊重是一種思維習慣,當我們在一些小事上都沒辦法做到尊重孩子、看見孩子的時候,就不要指望自己在面對那些大是大非上能夠理解和尊重孩子了。

我對於寶寶的未來的設想也是經過了很多次變化的,也想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最開始懷孕的時候,有一種很強烈的不想要過多關心他的想法,一切都最好順其自然,沒太把自己當個孕婦。大概是覺得我自己從小就一直承擔了父母很多的期望,然後我為了維持自己的邊界,就和爹媽對著幹。我媽一直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學業上一直對我要求很高,所以我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學渣,好以此證明自己是獨立的,不被控制的。

懷孕那會兒我就想,我不要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我一直努力的向家人傳遞一種:以後寶寶是要當廚子的這種感覺。因為我覺得,這樣大家對孩子沒有期待,孩子就不會那麼累。

後來大概在寶寶一歲多的時候,我突然驚覺,我如此的不希望他有成就,難道不也是另一種期待嗎?我的初衷可能是為了保護他不承受那麼多的壓力,但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他的限制?

明天就是寶寶三歲生日,這個小崽子確實除了長得像我之外,性格沒什麼地方像我的,據我媽說我小時候是很懂得給自己延遲滿足的,一歲斷奶居然都沒有哭,只是哼唧了兩下,更讓我媽覺得欣慰的是,我從來沒有出現過賴在地上要吃的要玩具的這種行為,說服教育特別管用,甚至都不用動氣。

而寶寶呢,完全就是“反面典型”,不達目的誓不甘休,在外面讓我們“丟臉”的事情時有發生。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寶寶在宜家和小妹妹搶玩具的事情,那篇文章下面有很多罵我的,我媽看了以後說大家罵的對。(求我心理陰影面積)

我現在對他未來的設想又豐富了很多:廚子?企業家?保潔?戀妻狂魔?同性戀?丁克?不婚?出家?等等......

除了犯法的行當,我幾乎都想了一遍(我還是相信我們的家庭沒有扭曲到會培養出一個會犯法的人的)。這些事情裡面我能想到的我都能接受,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那既然他未來如此的多變不定,那我還是好好過好我自己的日子吧,兒孫自有兒孫福。

今天這篇文章的題目,有那麼一丟丟的標題黨,因為我想通過孩子出櫃這件事讓大家可以更多的想一想,除了出櫃之外,我們的孩子真的還有可能會幹出很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未來社會能發展成什麼樣,我們也不好預測,那麼,我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放棄對孩子的控制和強烈的期待呢?

歡迎留言區討論哈,說說你的腦洞,以及你的接受程度。

沒什麼比你爸媽不願意接受完整的你是什麼人更痛苦的了。所以,當你帶著要矯正你孩子,覺得他不可理喻甚至有病的心態去“教育”他的時候,無論你語氣多溫和,措辭多正確,孩子都一定會有種要被逼瘋的感覺。

最可怕的家長就是從來不覺得自己錯了的家長,他們為了維持自己的正確性,會不惜犧牲掉孩子的人格,甚至生命。

在抑鬱症患者,尤其是患抑鬱症的孩子自殺的新聞下面都會有評論說孩子這樣的行為實在是不負責,對不起父母的養育之恩。孩子在這些人的眼裡不過是滿足父母控制欲和自戀的工具,根本算不上一條命,更別說一個完整的人。

當你因為孩子搶了別人玩具讓你丟臉羞愧而去打他罵他的時候,你的心態其實和文章開頭那些因為孩子“出櫃”而打罵孩子的家長是沒什麼本質區別的。

尊重是一種思維習慣,當我們在一些小事上都沒辦法做到尊重孩子、看見孩子的時候,就不要指望自己在面對那些大是大非上能夠理解和尊重孩子了。

我對於寶寶的未來的設想也是經過了很多次變化的,也想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最開始懷孕的時候,有一種很強烈的不想要過多關心他的想法,一切都最好順其自然,沒太把自己當個孕婦。大概是覺得我自己從小就一直承擔了父母很多的期望,然後我為了維持自己的邊界,就和爹媽對著幹。我媽一直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學業上一直對我要求很高,所以我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學渣,好以此證明自己是獨立的,不被控制的。

懷孕那會兒我就想,我不要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我一直努力的向家人傳遞一種:以後寶寶是要當廚子的這種感覺。因為我覺得,這樣大家對孩子沒有期待,孩子就不會那麼累。

後來大概在寶寶一歲多的時候,我突然驚覺,我如此的不希望他有成就,難道不也是另一種期待嗎?我的初衷可能是為了保護他不承受那麼多的壓力,但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他的限制?

明天就是寶寶三歲生日,這個小崽子確實除了長得像我之外,性格沒什麼地方像我的,據我媽說我小時候是很懂得給自己延遲滿足的,一歲斷奶居然都沒有哭,只是哼唧了兩下,更讓我媽覺得欣慰的是,我從來沒有出現過賴在地上要吃的要玩具的這種行為,說服教育特別管用,甚至都不用動氣。

而寶寶呢,完全就是“反面典型”,不達目的誓不甘休,在外面讓我們“丟臉”的事情時有發生。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寶寶在宜家和小妹妹搶玩具的事情,那篇文章下面有很多罵我的,我媽看了以後說大家罵的對。(求我心理陰影面積)

我現在對他未來的設想又豐富了很多:廚子?企業家?保潔?戀妻狂魔?同性戀?丁克?不婚?出家?等等......

除了犯法的行當,我幾乎都想了一遍(我還是相信我們的家庭沒有扭曲到會培養出一個會犯法的人的)。這些事情裡面我能想到的我都能接受,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那既然他未來如此的多變不定,那我還是好好過好我自己的日子吧,兒孫自有兒孫福。

今天這篇文章的題目,有那麼一丟丟的標題黨,因為我想通過孩子出櫃這件事讓大家可以更多的想一想,除了出櫃之外,我們的孩子真的還有可能會幹出很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未來社會能發展成什麼樣,我們也不好預測,那麼,我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放棄對孩子的控制和強烈的期待呢?

歡迎留言區討論哈,說說你的腦洞,以及你的接受程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