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食品安全 要從源頭織好綠色防護網

本網記者 耿蘇強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 如何吃得安全、放心, 保障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安全”是每個老百姓都關注的熱點話題。 食品安全如何保證?在近日召開的食品與國家安全陝西論壇上, 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有關專家。

食品安全呼喚綠色生產

農業生產過程中, 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 加重了土地、水源的污染, 加劇了環境污染的程度, 食品安全急切呼喚綠色生產。

“食品安全治理需從源頭抓起……”會上, 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原巡視員胡恒洋提出, 只有土壤檢測、農產品種植、空氣監測、食品加工、廢物利用等方面均達到標準,

從源頭控制農產品品質安全, 才能保證田間到餐桌的良性互動。 胡恒洋說, 在各生產環節和產業鏈上運作迴圈經濟機制, 既能減少對資源環境的不利影響, 又能增加人類資源可利用量。 如在生態農業園中, 畜牧業與種植業相結合, 可將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和家畜排泄物能源化、肥料化, 向農戶提供清潔的生活能源和生產能源, 向農田提供清潔高效的有機肥料。

“為保證優質、安全、營養類食品的生產,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正在推行綠色農業生產模式, 提倡保護和改善食品產地的生態條件, 提升中國食品品質。 ”農業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原主任、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會長劉連馥介紹,

近年來,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多次組織農業、生態、經濟、政策等領域國內著名專家進行調研, 開展綠色農業相關工作。 綠色農業工作的深入開展, 將進一步促進綠色食品事業的全面發展, 增強綠色食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多措並舉把控食品安全

毒大米、速成雞、地溝油、塑化劑, 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甲醛血旺……越來越多的案例, 加深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焦慮。 實際上, 我國食品生產企業取證率低, 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缺乏, 加大了百姓的健康風險。

對此, 劉連馥表示, 生產安全健康的食品, 必須從土地到餐桌進行全程品質控制。 首先要對產地環境進行監測、管理, 保證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其次對生產、加工過程進行嚴格管理,

並對產後的衛生、包裝、保鮮、運輸、貯藏、銷售進行控制, 確保食品安全。 同時, 建議簡化行政許可, 實行分類監管, 區分高風險食品企業和低風險食品企業, 區分大企業和小作坊, 將監管力量集中到高風險的大企業上, 並加強食品安全事件的資訊披露工作。

在論壇上, 與會專家還呼籲, 生產者、中間商、銷售者、監管部門都要有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 完善食品安全信用的資訊評價、跟蹤記錄;完善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機制, 建立專門的分析預警部門和啟動預警分析機制;規範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加大處罰力度, 提高違法成本, 切實保障食品品質安全。

相關連結“綠色果品”應具備哪些條件

“綠色果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

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 經專門機構認證(如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果品。 無污染是指綠色果品生產、貯運過程中, 通過嚴密監測、控制;防止農藥殘留、放射性物質、重金屬、有害細菌等對果品生產及運銷各個環節的污染。

從廣義上講, 綠色果品應是優質、潔淨, 而有毒有害物質在安全標準之下的果品, 它具有品質、營養價值和衛生安全指標的嚴格規定。

從人體健康出發, 國家在食品衛生標準中對果品中有毒有害物的安全指標做了具體規定:如要求“六六六”≤0.2毫克/千克(gb2763—81), 滴滴涕≤0.1毫克/千克(gb2763—81), 汞≤0.01(gb2763—81), 砷≤0.5(gb4810—84), 氟≤0.5毫克/千克(gb4809—84), 鎘≤0.03毫克/千克, 鈀≤1毫克/千克;銅≤4毫克/千克, 鋅≤5毫克/千克;等等。

綠色果品應具備下列條件:①果品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品質標準;②果樹種植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③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品質和衛生標準;④產品的包裝、貯運必須符合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

編輯:王晴晴 責編:牛博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