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她家的地瓜賣出“奢侈品”價格,美國、迪拜經銷商都搶著要!

當肥料用上“山珍海味”, 地瓜也能賣出“豬肉價”!

“在電商平臺上, ‘薯之戀’地瓜不敢說是銷售量的冠軍, 但一定是地瓜中的‘貴族’。 ”山東青島薯之戀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清說。

2017年, 薯之戀地瓜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 美國、印度、迪拜等國家和地區的經銷商來考察過多次, 只要能克服運輸問題, 便可以大量出口。

賣出好價錢的秘訣

“田橫鎮依山傍海, 土質雖然貧瘠, 但種出來的地瓜卻是響噹噹。 ”山東青島即墨區田橫鎮河東村黨支部書記王連恩說, “比如這片山地叫玉皇山, 是嶗山山脈與黃海海灣交融的稀有三面沿海山丘, 周圍沒有工業污染, 光照充足, 最適合地瓜生長。 ”

王連恩回憶, 曾幾何時, 田橫的村民一直為腳下貧瘠的土地而苦惱。 由於土質瘠薄, 當地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產量很低甚至顆粒無收, 種植地瓜原是不得已的選擇。

以前村民種地瓜主要是為了家庭食用, 種植多的才想到賣出貼補家用。 “一畝地產量3000來斤, 大小加在一起, 好的話可以賣六七百元錢。 ”

直到2012年, 劉君芳、劉君華、劉清三姐妹在田橫鎮河東村流轉了300畝土地, 開啟了當地地瓜規模種植的先河。 她們用三年時間為土壤做深度保養, 用特製的由20多種原料製作的有機肥、生物殺菌肥補充有機質來清潔活化土壤, 其中生物殺菌肥已申請國家專利。 她們還嚴格實行休耕輪作法種植, 300畝基地被均分成了三塊, 每塊地種兩年後“休養”一年。

2015年, 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 三姐妹成立青島薯之戀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 吸引廣大農戶入社參與種植。 “所有入社的農戶, 我們都統一技術指導,

統一供苗、供肥, 堅持有機耕種、人工除草、物理除蟲, 真正做到零農藥、零化肥。 ”劉清說。

劉清介紹, 田橫地瓜使用的肥料都是“山珍海味”:將沿海地區常見的貝殼類海鮮粉碎發酵, 再混合上發酵後的竹粉, 製成了升級版有機肥。 她們還與青島農業大學合作研發脫毒苗種新技術, 使地瓜商品率提高了50%, 畝產達6000到8000斤, 大大增加了村民入社的積極性。

種植戶有大收穫

河東村村民吳愛國便是薯之戀合作社的社員之一。 他2015年和合作社簽訂種植收購合同, 成為一名地瓜種植專業戶。 “合作社的瓜苗好, 產量是以前的好幾倍, 收購價還比市場價高很多。 合作社不僅免費提供肥料, 還提供技術指導, 有病有災都能幫忙治療。 我們全家的地都和合作社簽了合同。

”吳愛國說, 自己種了一輩子地, 頭一次見到產量這麼高、這麼值錢的地瓜。

劉清表示, 經過詳細調研, 河東村周邊近30座山丘、超過2.3萬畝都適合種地瓜。 目前, 薯之戀合作社已與周邊10多個村莊、300余戶村民簽署了共計2000餘畝的種植收購合同。

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2017年, 即墨地瓜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目前, 即墨區已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及即墨地瓜特定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和人文歷史淵源, 劃定田橫鎮、金口鎮、鼇山衛街道等共12個鎮街、812個行政村為即墨地瓜地理標誌保護範圍。 該區域內地瓜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 年產地瓜約30萬噸。

如今, 即墨已將品牌農業工作上升到戰略高度。

2017年, 即墨印發“一號檔”——《關於促進農內增收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意見》, 明確了培育農產品自主品牌、爭創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優質農產品品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 並給出了“真金白銀”的扶持政策:區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安排610萬元, 支援農產品品牌發展工作;每年安排500萬元, 支援農產品品牌行銷推廣工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