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漂二十年,兩房兩車,說說偽中產的心裡話

我們夫妻倆都是70後, 出生時都是一手爛牌, 在邊遠山區貧困農村長大成人, 天真淳樸善良的倆傻根兒, 漂在帝都已經20年了。 從赤手空拳打拼生活開始,

經歷過各種酸甜苦辣, 順便寫寫都是辛酸淚。 現在兩房兩車兩娃, 算不上人生贏家, 至少目前不是, 典型偽中產階層, 兩套房都有貸款, 抵禦風險能力還不夠。 但與絕大多數混北京的朋友比, 算順利了, 人生關鍵點基本沒選錯方向, 沒走錯路, 還是可圈可點, 有值得叨叨兩句的地方。

如今就借這篇文章, 跟那些已經北漂或準備北漂的朋友們, 說說心裡話, 希望能有所幫助。

想要在帝都活得順利, 首先想說的是規劃層面的四個早, 早立志, 早規劃, 早成家, 早理財。

早立志容易理解, 那麼, 要多早才算早?答案很簡單, 越早越好, 至少能在18歲前, 就立下志願。 我跟16歲的兒子說過, 如果你高考填報志願時, 沒法告訴我,

你將來想幹什麼, 我認為這是教育的失敗。 希望每位朋友高三衝刺高考期間, 能反復不斷地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的理想是什麼?”“我將來想做什麼?”“我的一生要怎麼度過?”只有去深入思考, 才能聽見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我們的志向是會變的, 三歲奶娃娃會大聲說:“我要當國家主席”, 在小學中學都寫過的《我的理想》等等類似的作文, 看看自己以前怎麼想的, 為了應付老師的功課, 有時候會寫想做員警, 有時候會寫做老師。 個人淺見, 少時立下的志向格局越宏大, 將來成就越大;志向越能大聲喊出來, 越有實現可能。

回憶我們高三年少輕狂時, 曾經一起暢談夢想, 我的理想很明確:“走出大山溝, 體驗精彩人生”, 老公也很清楚“懸壺濟世,

澤被家人”。 其他的同學, 我記得很深刻的, 有兩個男孩子手握拳、斬釘截鐵地說“從政, 改變家鄉貧窮面貌”, 我當時很佩服他們的情懷, 太偉大了, 我怎麼就想不出來。 二十幾歲過去了, 現在他們倆的成就在我們倆之上, 真的改變了家鄉貧窮面貌, 雖然他們多年學習成績並不出色, 憑藉後面的努力, 成功實現了逆襲。

志向確定了, 一定要喊出來, 悶在心裡的志向, 很容易就爛在肚子裡。 在成功學訓練營裡, 每個學員都需要走上台, 對著台下幾百人, 把自己的夢想大聲地喊出來, 這是必修課。

立下志向後, 就要早規劃怎麼落地。 貧窮會限制我們的想像力, 所以要多讀書, 讀幾十本人物傳記以及成功學書籍, 多思考, 去偽存真, 肯定就能找到奮鬥方向。

對於學生來說, 盡其所能地努力學習, 提高分數成績是必須的, 到填寫志願的時候, 成績越好, 可選擇面越大。 有時候, 一分之差就決定天壤之別,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提醒一下啊, 年輕人在人生規劃時, 最好順便想清楚走自己的這條路上, 要找什麼樣的人生伴侶才最適合, 然後早成家。 古人說的好, 成家立業, 成家在前, 立業在後。

個人淺見, 愛情和婚姻最好分開考慮。 愛情可以是天雷勾地火, 可以衝昏頭腦, 可以激情燃燒, 但結婚成家, 還是要冷靜下來, 多幾分清醒認識, 三觀是否一致?性情是否相投?婆媳相處是否融洽?經濟狀況是否支持等等。 建議早成家, 先下手為強, 是因為年輕漂亮或者帥氣時, 可供選擇的人群大。

如果動作慢了, 漸漸被剩下了, 可選擇面就窄了, 就不得不妥協。

成家之後, 有了家庭壓力, 自然就要早理財。 這兩年網路上談論理財的人越來越多了, 通過書籍網路資料自我學習, 就能初步瞭解一些買基金買股票買房買車買保險的基礎知識, 這些都是北漂一族必備的技能, 遲早要面對, 早理財, 就能儘快走出新手村。

個人淺見, 若有可能, 年輕人還是要拿出幾萬元去股票市場上見識見識, 輸贏無所謂, 就當交學費, 但之後的生活就會迥然不同。

這點可能需要詳細講一下我們的故事。 我當年是揣著我們倆3萬元血汗錢進的股市, 1998年千載難逢的大牛市啊, 愣是虧成1萬元出來了, 這水準也是杠杠的。 老公不信邪, 說那是你智商不夠, 我來。於是他也進股市了,結果好不了多少,他倒是不割肉,一直套著,等後來急需用錢時,取出來就剩幾千元了。這是典型的小散案例,血本無歸,當時弄得我們倆直懷疑人生,我是誰,發生什麼啦,怎麼就賠光了。

自那年起,不服輸的性格讓我們倆一直關注股市。我一頭紮進故紙堆,花了幾年的時間看了若干本書,勉強能聽懂那些大V們在說什麼;紙上讀來終覺淺,於是又有了幾年的實際操作;又花了幾年的時間連續跟蹤,甄別出大V們的水準高低,漸漸地明白了為什麼股市裡十個人裡七虧二平一賺,眼界、格局、智商、性格、控制力、執行力、糾錯能力,缺一不可,每一樣都要是拔尖的,才能成為那一個賺錢的。於是乎,炒股變成了人生修行,時時磨礪自己,圓滿自己,漸漸地,從七虧走到二平,現在努力去爭取一賺。

這幾天總結過去,又有了新領悟,發現有些大V看起來水準很高,理論研究投資策略一套套的,其實他們一直賺的是機構散戶資訊不對稱的錢,是大平臺團隊合作的錢,所以,在不具備哪些資源的情況下,他們那一套,並不適合自己。真正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還需要自己努力去尋找。

老公聽完後當場笑翻在地,給我一個摸頭殺,說,可憐的孩子,我早就告訴你了,要批判性地讀書,盡信書不如無書,怎麼可能會有人那麼雷鋒精神,把他真正壓箱底的東西告訴你呢?

雖然這二十年我們倆在股市賠得很難看,但其他方面收穫不小。在中國炒股,最重要就是政策面,老股民都知道,炒股要聽黨的話,跟黨走,所以一直非常關注國家政策調整。於是乎,2003年時,國家說要房改,不分公房了,自己去買商品房吧,我們聽了,借遍親朋好友的錢砸鍋賣鐵地買了第一套房;2007年,國家說車銷路不好,都積壓了,現在提供貸款,可以零首付開回家,大家都來買車吧,我們聽了,買了第一輛車;2009年北京市政府說,帝都車太多了,要限購,大家搖號吧,於是我們僥倖中簽後,知道這是稀缺資源,即使當時沒錢,刷爆了三張信用卡,也咬牙買了第二輛車;2015年國家說商品房積壓了,要去庫存,把貸款利率降下來了,大家幫忙吧,我們聽了,湊七湊八買了第二套房;2016年國家說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勞動人口下降,以後快沒人幹活了,放開政策生二孩吧,我們聽了,二娃降臨了。

馬雲曾經說過,任何一次機遇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最後“來不及”。現在複盤來看,同樣都是70後,同樣都是工薪階層,第一時間響應國家號召,聽黨的話跟著黨走,都對了;動作慢的、半信半疑的,都後悔了。分析其原因,我們炒股失敗的教訓起了很大因素。

我們由衷地相信,國家決策層集中了全中國最優秀的人才,他們掌握著最多最真實的資訊,他們都曾經在基層工作過調研過,他們最瞭解老百姓情況,所以他們的決策格局最大,立意最深遠;最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手握國家機器,能舉全國之力,保證事情按照他們預想的方向走。

仔細想想吧,連老天都得給面子,霧霾那麼重,想要幾天藍天就能有幾天藍天。

就這樣,我們倆傻根兒混北京,傻人有傻福,倆房使我們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貸款全還後可以靠一套房租生活);倆車使我們消費升級,增加生活保障,即使工作失業了,做專車司機也能養家糊口;倆娃有可能會讓晚年生活更幸福。

關於倆娃政策,多說幾句吧。最起初時我們還很猶豫,因為在帝都養個孩子,成本高,粗粗一算,直接生活費用就需要100萬,確實很難下決心,但孩子來了。既然來了就生下來,這是我們一貫秉持的觀點,因為能給大寶做個伴兒,我們終將老去,留他們倆相互依偎。

朋友們委婉提醒我們後續可能面臨的經濟困難,養育困難,萬一再生個兒子,帝都的房價六環外也得幾百萬,能承擔得起嗎?

最初我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為在我倆傻根的腦溝回裡,想不到這些問題。我們的對話很簡單,你想要嗎?我想要,你呢?我也想要。那就定了,想要就生下來。至於怎麼養,早在大寶出生前就論證過了,沒錢窮養,有錢富養。車到山前自有路,總會有辦法。想多了,就邁不開腿。

直至我在網上看到中國社科院的分析報告,論述放開全面放開二孩的必要性,裡面提到中國未富先老,不僅社保資金有緊缺,將來養老院、護工都是緊缺的。算經濟賬的朋友們可能忘了一點,現在護理人員平均年收入十幾萬,最少按5%通貨膨脹率,逐年上升,20年後有可能就是30萬,養個孩子要100萬,與其放著貶值,20年後交3年養老院的費用,不如投在孩子身上,樂呵呵地跟他們住在一起。

每個人的選擇都離不開自己的生長環境、人生際遇以及思維定勢,不強求一致,彼此尊重罷了。

第二想分享的是三個變,想變,能變,變好。

目標有了,規劃有了,就看執行力了。不管是逃離北上廣深,還是逃離中小城市,或者兩邊都試試,逃過來逃過去,您隨意安排,怎麼都行,只是要去尋找最合適能實現的管道。考學深造、停薪留職都是比較穩妥的做法,可進可退,起點比較高;應聘招工過去,也是可以的,最好能有北京戶口;最不推薦的是很任性,什麼都不顧,先去了再說。

要知道,現在的帝都,已經開始階層固化了,你在帝都所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決定了以後的上升空間有多大。階層上升的難度有多大,推薦大家看一下《北京折疊》這本科幻小說,有些誇張,但感受很真實的。

當然,要想心想事成,需要才華能支撐住夢想,如果才華不夠,就用努力去彌補,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呢,呃,那就算了,好事不過三,說明這條路也許不適合您,咱們換條別的路試試。

我們當年時選擇考研回帝都,考了兩次,第一年失敗了,難度比預想中大,第二年就學的非常辛苦,比當年高考還要努力好幾倍,最後兩人都形銷骨立,顧影自憐,人比黃花瘦。考學去北漂,難度大,但好處非常明顯,我們畢業後可選擇面非常多,著名外資公司許多央企的offer都拿到了。當時考慮孩子戶口入學教育等等問題,選擇留在體制內單位工作,因為更看重輕鬆自由,就一直到現在。

最後送朋友們幾句話吧,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不管結果如何,以平常心面對,時時不忘初心,負重前行,終有實現的一天。

作者:小築2018

來源:簡書

我來。於是他也進股市了,結果好不了多少,他倒是不割肉,一直套著,等後來急需用錢時,取出來就剩幾千元了。這是典型的小散案例,血本無歸,當時弄得我們倆直懷疑人生,我是誰,發生什麼啦,怎麼就賠光了。

自那年起,不服輸的性格讓我們倆一直關注股市。我一頭紮進故紙堆,花了幾年的時間看了若干本書,勉強能聽懂那些大V們在說什麼;紙上讀來終覺淺,於是又有了幾年的實際操作;又花了幾年的時間連續跟蹤,甄別出大V們的水準高低,漸漸地明白了為什麼股市裡十個人裡七虧二平一賺,眼界、格局、智商、性格、控制力、執行力、糾錯能力,缺一不可,每一樣都要是拔尖的,才能成為那一個賺錢的。於是乎,炒股變成了人生修行,時時磨礪自己,圓滿自己,漸漸地,從七虧走到二平,現在努力去爭取一賺。

這幾天總結過去,又有了新領悟,發現有些大V看起來水準很高,理論研究投資策略一套套的,其實他們一直賺的是機構散戶資訊不對稱的錢,是大平臺團隊合作的錢,所以,在不具備哪些資源的情況下,他們那一套,並不適合自己。真正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還需要自己努力去尋找。

老公聽完後當場笑翻在地,給我一個摸頭殺,說,可憐的孩子,我早就告訴你了,要批判性地讀書,盡信書不如無書,怎麼可能會有人那麼雷鋒精神,把他真正壓箱底的東西告訴你呢?

雖然這二十年我們倆在股市賠得很難看,但其他方面收穫不小。在中國炒股,最重要就是政策面,老股民都知道,炒股要聽黨的話,跟黨走,所以一直非常關注國家政策調整。於是乎,2003年時,國家說要房改,不分公房了,自己去買商品房吧,我們聽了,借遍親朋好友的錢砸鍋賣鐵地買了第一套房;2007年,國家說車銷路不好,都積壓了,現在提供貸款,可以零首付開回家,大家都來買車吧,我們聽了,買了第一輛車;2009年北京市政府說,帝都車太多了,要限購,大家搖號吧,於是我們僥倖中簽後,知道這是稀缺資源,即使當時沒錢,刷爆了三張信用卡,也咬牙買了第二輛車;2015年國家說商品房積壓了,要去庫存,把貸款利率降下來了,大家幫忙吧,我們聽了,湊七湊八買了第二套房;2016年國家說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勞動人口下降,以後快沒人幹活了,放開政策生二孩吧,我們聽了,二娃降臨了。

馬雲曾經說過,任何一次機遇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最後“來不及”。現在複盤來看,同樣都是70後,同樣都是工薪階層,第一時間響應國家號召,聽黨的話跟著黨走,都對了;動作慢的、半信半疑的,都後悔了。分析其原因,我們炒股失敗的教訓起了很大因素。

我們由衷地相信,國家決策層集中了全中國最優秀的人才,他們掌握著最多最真實的資訊,他們都曾經在基層工作過調研過,他們最瞭解老百姓情況,所以他們的決策格局最大,立意最深遠;最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手握國家機器,能舉全國之力,保證事情按照他們預想的方向走。

仔細想想吧,連老天都得給面子,霧霾那麼重,想要幾天藍天就能有幾天藍天。

就這樣,我們倆傻根兒混北京,傻人有傻福,倆房使我們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貸款全還後可以靠一套房租生活);倆車使我們消費升級,增加生活保障,即使工作失業了,做專車司機也能養家糊口;倆娃有可能會讓晚年生活更幸福。

關於倆娃政策,多說幾句吧。最起初時我們還很猶豫,因為在帝都養個孩子,成本高,粗粗一算,直接生活費用就需要100萬,確實很難下決心,但孩子來了。既然來了就生下來,這是我們一貫秉持的觀點,因為能給大寶做個伴兒,我們終將老去,留他們倆相互依偎。

朋友們委婉提醒我們後續可能面臨的經濟困難,養育困難,萬一再生個兒子,帝都的房價六環外也得幾百萬,能承擔得起嗎?

最初我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為在我倆傻根的腦溝回裡,想不到這些問題。我們的對話很簡單,你想要嗎?我想要,你呢?我也想要。那就定了,想要就生下來。至於怎麼養,早在大寶出生前就論證過了,沒錢窮養,有錢富養。車到山前自有路,總會有辦法。想多了,就邁不開腿。

直至我在網上看到中國社科院的分析報告,論述放開全面放開二孩的必要性,裡面提到中國未富先老,不僅社保資金有緊缺,將來養老院、護工都是緊缺的。算經濟賬的朋友們可能忘了一點,現在護理人員平均年收入十幾萬,最少按5%通貨膨脹率,逐年上升,20年後有可能就是30萬,養個孩子要100萬,與其放著貶值,20年後交3年養老院的費用,不如投在孩子身上,樂呵呵地跟他們住在一起。

每個人的選擇都離不開自己的生長環境、人生際遇以及思維定勢,不強求一致,彼此尊重罷了。

第二想分享的是三個變,想變,能變,變好。

目標有了,規劃有了,就看執行力了。不管是逃離北上廣深,還是逃離中小城市,或者兩邊都試試,逃過來逃過去,您隨意安排,怎麼都行,只是要去尋找最合適能實現的管道。考學深造、停薪留職都是比較穩妥的做法,可進可退,起點比較高;應聘招工過去,也是可以的,最好能有北京戶口;最不推薦的是很任性,什麼都不顧,先去了再說。

要知道,現在的帝都,已經開始階層固化了,你在帝都所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決定了以後的上升空間有多大。階層上升的難度有多大,推薦大家看一下《北京折疊》這本科幻小說,有些誇張,但感受很真實的。

當然,要想心想事成,需要才華能支撐住夢想,如果才華不夠,就用努力去彌補,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呢,呃,那就算了,好事不過三,說明這條路也許不適合您,咱們換條別的路試試。

我們當年時選擇考研回帝都,考了兩次,第一年失敗了,難度比預想中大,第二年就學的非常辛苦,比當年高考還要努力好幾倍,最後兩人都形銷骨立,顧影自憐,人比黃花瘦。考學去北漂,難度大,但好處非常明顯,我們畢業後可選擇面非常多,著名外資公司許多央企的offer都拿到了。當時考慮孩子戶口入學教育等等問題,選擇留在體制內單位工作,因為更看重輕鬆自由,就一直到現在。

最後送朋友們幾句話吧,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不管結果如何,以平常心面對,時時不忘初心,負重前行,終有實現的一天。

作者:小築2018

來源:簡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