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一年營收約20億元,漢柏科技要做人臉識別領域的寶馬

文/許偉軍 億歐專欄作者

“我們2016年的營收是17.2億元。 今年要大於這個, 營收20億元左右。 ”漢柏科技常務副總裁邱召強接受億歐採訪時說。

人工智慧領域就目前而言, 變現十分困難, 自稱“國內智慧語音和人工智慧產業的領導者”的科大訊飛, 僅在2016年度, 政府補助就為其貢獻超過一半利潤。 CBInsights的統計資料分析, AI專案雖然展開了多項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 但目前要實現盈利仍然是非常困難的。

“漢柏科技能在AI變現難的大環境下快速實現盈利, 源於我們對市場需求的準確把握, 以及軟硬體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切實為用戶創造價值。 ”邱召強說。

漢柏科技是一家人臉識別及雲計算資料中心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核心產品包括人臉識別閘機、人臉識別桌面終端、人臉識別壁掛門禁、人臉識別立式單屏、動態人臉監控預警系統。 其業務主要覆蓋四大行業:交通、公安、教育、地產。

漢柏科技2009年成立于天津, 運營中心設在北京, 擁有覆蓋全國十幾個城市的銷售和技術服務體系, 在香港、臺灣、俄羅斯、東歐、拉美等拓展全球市場。 2016年, 漢柏科技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下屬公司“工大高新”進行資產重組赴A股上市。

雖然成本高, 但也要堅持“可見光+近紅外”方案

先來瞭解人臉識別發展史, 人臉識別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90年代以前的機械識別, 即1964年-1990年, 主要研究人臉識別的面部特徵, 沒有實現自動識別;

第二個階段是90年代的半自動化識別, 即1991年-1997年, 主要研究人臉識別演算法;

第三個階段是2014年以前的非接觸式識別, 即1998年-2014年, 主要研究魯棒性, 如光照、姿態;

第四個階段是2015年至今的互聯網應用, 活體檢測技術逐漸成熟, 並獲得大面積推廣應用。

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 人臉識別技術也在不斷反覆運算, 目前的人臉識別技術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近紅外, 以漢王、中控的考勤機和門禁這類設備為主, 需要採集本人的人臉, 適應於純室內的場景,

人到現場的時候再進行識別。 近紅外技術成本非常低, 但又稱為“見光死”, 凡是有太陽光的地方, 就有干擾。 優勢是活體, 不能被替代, 劣勢是必須要採集。

第二類是可見光, 它是比近紅外更晚的技術, 2014年-2015年才開始有長足的進步, 在深度學習演算法和3D建模的技術驅動下, 得到長足發展。 可見光就是用照片抓取臉部的生理特徵, 其優勢是用照片就可以錄入, 比如長途汽車站、火車站的身份人證合一。

但這種方式是二維的, 可能通過照片就能騙過。 例如, 2017年315晚會現場, 央視主持人演示, 利用技術手段仿冒他人面部資訊, 通過配合系統動作指令, 僅用一張照片騙過人臉識別, 從而成功登陸他人的帳戶。

漢柏將以上兩種技術融合,

即採用可見光+近紅外的方法。 其產品一般有兩個攝像頭, 即雙目識別。 值得注意的是, “雙目”不是指兩個攝像頭的疊加。 而是用近紅外來識別是不是活體、本人, 再用可見光用來做身份驗證。 即一個做活體檢測, 一個識別是不是本人, 而不是兩者都用來做識別。

這種方式的造價成本高。 因為這種方式要求計算能力強, 要即時做3D模型, 以及當地語系化識別, 安全係數也更高。 很多客戶用漢柏的產品感覺都是東西不錯, 但確實很貴。

“我們的定位是做人臉識別領域的寶馬, 我們是滿足中高端用戶的需求, 低端客戶沒法滿足。 ” 邱召強說, 目前AI領域跟風的公司也很多, 接下來會進行洗牌, 最終留下的是能給客戶高品質、可用產品的公司。

邱召強認為,過去2-3年是演變期,大家都在混戰,但3-5年下來格局就會定了。因為用戶更清楚了AI技術的本質是什麼,很難被“忽悠”,最終還是拼品質、解決方案,拼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是什麼。

為何要做整個生態?

國內很多AI公司都只做演算法或者解決方案,比如商湯注重的是演算法,通過版本賣錢,就像是微軟xin7,win8,win10的軟體版本不斷反覆運算來賣錢。邱召強說,漢柏不是簡單做軟體平臺,做的是整個生態。

漢柏打造的是既有硬體又有演算法,像蘋果那樣的生態鏈。邱召強說,漢柏明年將開放平臺,讓很多ISV(獨立軟體發展商)在平臺上用。而且還會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做to B也做to C,並整合一些金融公司進來。

其實在這之前,漢柏也嘗試過只做演算法。2005年漢柏找到深圳硬體廠商合作,花了9個月的時間,將近9000萬的成本,找了30幾個硬體廠商合作,但結果不盡人意。

邱召強回憶:我們最初只做演算法,但演算法稍微調整下就要向硬體廠商給錢,而且不斷給錢,剛開始要錢很少,但到了中期的時候玩命要錢。如今,漢柏小到一個螺絲都是自己設計,如果市面上沒有,就創造這樣一個設計。截至目前,漢柏已經有1781個供應商。

在行業應用方面,漢柏主攻四大行業:交通、公安、教育、地產,四個大行業裡面包括17個小行業。以交通行業為例,包括碼頭、長途汽車站、交警、火車站、機場等。2017年漢柏在每個行業都有5-8成功案例,目前完成了幾百個成功案例。

業務比例方面,漢柏在大公安業務(包括交通、公安)占比50%以上,地產占比30-40%,教育占比10%。

邱召強強調,AI不是簡單的驗證,人臉識別不是簡單確認是不是你,更重要的是通過識別來做資料分析。比如人臉識別在大學的應用,可以説明學校記錄學生軌跡,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真正方便資料的採集和挖掘。

再如人臉識別在公安的應用,不是做動態人臉識別,動態人臉識別只能解決公安的部分問題。例如公安要求在電線杆上裝攝像機,如果用戶戴口罩、低頭,就會有一定漏識別,而犯罪分子往往隱藏在漏識別裡面。

邱召強介紹,漢柏的方案是動靜結合,動態補充,靜態配合。比如園區用刷臉識別,園區外用動態識別,保證這個範圍是安全的。在園區裡面可以帶口罩、眼鏡,但是在過安檢的時候可以要求其把眼鏡、口罩等去掉。

談及2018年規劃,邱召強說,漢柏將加大團隊,拓展到1000人以上。2017年主要鍛煉隊伍和產品,佔領行業制高點。2017年在各個城市做了幾個標杆的案例,2018年再快速複製。

2018年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產品化、標準化、規模化、規範化

邱召強是一個IT老炮兒。

1997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電腦系,他經歷了IT發展脈絡,從撥號、PGA以及後來的寬頻,交換機,防火牆,系統集成,雲計算,物聯網等等。

“IT這個行業比較悲催,天天都要學習。技術也是日新月異,IT人需要踏風逐浪的心氣,追逐新的技術、領域。” 邱召強感歎。話音剛落,他談起了自己經歷的IT史。

2000年寬頻興起,他做寬頻、路由、資料交換機;2004年網路安全盛行,他轉戰內容安全、流量管控和負載均衡。

2009-2014年是雲計算興起,他接觸資料融合,平臺化。

2014年物聯網興起,物聯網和雲計算的結合產生大量的資料,他又投身大資料採擷、資料分析。

2014年來到漢柏,他為公司做一些大資料、物聯網業務,2015年轉戰人臉識別。

“技術就是這樣,2-3年就是一個波,3-5年就是一個潮,3-6年就是一場革命。” 邱召強說,人工智慧浪潮和互聯網浪潮不一樣。

互聯網剛興起那時候的人接受資訊化的東西非常少,經常是很多年沒見過面,但是生意一直在做,全憑信任。那時候途徑相對簡單,人也單純。

隨著資訊的通暢,人的信任卻在降低。現在不見面把幾百萬生意做了幾乎不太可能,因為人的接受度和知識面不一樣。

而且競爭環境也不一樣,原來的競爭環境是地理位置的競爭,可以打資訊差,區域差,而現在更要靠產品實力;隨著資訊化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效率產生了價值,很多生意、機會我能搶到你就搶不到了。

AI也是如此,原來是用卡、密碼、指紋的方式,來自原始的信任。但是後來用打卡機,人臉。信任降低促使技術不斷反覆運算,其實駭客往往也促進了網路安全的發展。

談及2018年人工智慧發展趨勢,邱召強總結了四點:產品化、標準化、規模化、規範化。

產品化:產品將逐漸可落地、可應用。2018年是一個產品化的過程。很多公司的產品更穩定實用,能夠完成順利交付,而不是說要給客戶定制,修修補補。

標準化:2018年應該會有一些行業規範出來,或者國家的一些規範出來,這些規範未必公平,或者夠全面,但會有一些標準出來,進行一些修修補補,逐漸完善標準。其實早期互聯網行業也沒有標準,但行業逐漸越來越規範,越來越標準化。

規模化:人工智慧這個產業,由於用戶對這個產業的認知和技術的擁抱,使得這個產業會達到一個爆炸式的增長,那麼它的規模化就起來了。

政策推進也將促進人臉識別規模化落地。例如,2016年9月,住建部官網印發《2016-2020年建築業資訊化發展綱要》,旨在推進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技術在工程現場勞務人員管理中的應用,將極大促進人工智慧的規模化落地。

規範化:其實2017年國家沒有在做實際推動落地的東西,但是我們看到一些跡象,一些行業都逐漸出來規範,比如酒店、交通、火車站、機場必須做到人證合一,這些是立法要求。

近年來,人工智慧正快速滲透到安防行業的各個環節,安防也是目前AI公司爭戰的主戰場。緊跟“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億歐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在安防行業的應用落地,並推出《安防創新百人會》欄目。

我們將採訪100家安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同時,億歐將於2018年5月25日在北京舉辦“億歐GIIS·安防AI創新千人峰會”,本欄目所採訪企業也將是大會重要參與方。

文章版權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邱召強認為,過去2-3年是演變期,大家都在混戰,但3-5年下來格局就會定了。因為用戶更清楚了AI技術的本質是什麼,很難被“忽悠”,最終還是拼品質、解決方案,拼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是什麼。

為何要做整個生態?

國內很多AI公司都只做演算法或者解決方案,比如商湯注重的是演算法,通過版本賣錢,就像是微軟xin7,win8,win10的軟體版本不斷反覆運算來賣錢。邱召強說,漢柏不是簡單做軟體平臺,做的是整個生態。

漢柏打造的是既有硬體又有演算法,像蘋果那樣的生態鏈。邱召強說,漢柏明年將開放平臺,讓很多ISV(獨立軟體發展商)在平臺上用。而且還會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做to B也做to C,並整合一些金融公司進來。

其實在這之前,漢柏也嘗試過只做演算法。2005年漢柏找到深圳硬體廠商合作,花了9個月的時間,將近9000萬的成本,找了30幾個硬體廠商合作,但結果不盡人意。

邱召強回憶:我們最初只做演算法,但演算法稍微調整下就要向硬體廠商給錢,而且不斷給錢,剛開始要錢很少,但到了中期的時候玩命要錢。如今,漢柏小到一個螺絲都是自己設計,如果市面上沒有,就創造這樣一個設計。截至目前,漢柏已經有1781個供應商。

在行業應用方面,漢柏主攻四大行業:交通、公安、教育、地產,四個大行業裡面包括17個小行業。以交通行業為例,包括碼頭、長途汽車站、交警、火車站、機場等。2017年漢柏在每個行業都有5-8成功案例,目前完成了幾百個成功案例。

業務比例方面,漢柏在大公安業務(包括交通、公安)占比50%以上,地產占比30-40%,教育占比10%。

邱召強強調,AI不是簡單的驗證,人臉識別不是簡單確認是不是你,更重要的是通過識別來做資料分析。比如人臉識別在大學的應用,可以説明學校記錄學生軌跡,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真正方便資料的採集和挖掘。

再如人臉識別在公安的應用,不是做動態人臉識別,動態人臉識別只能解決公安的部分問題。例如公安要求在電線杆上裝攝像機,如果用戶戴口罩、低頭,就會有一定漏識別,而犯罪分子往往隱藏在漏識別裡面。

邱召強介紹,漢柏的方案是動靜結合,動態補充,靜態配合。比如園區用刷臉識別,園區外用動態識別,保證這個範圍是安全的。在園區裡面可以帶口罩、眼鏡,但是在過安檢的時候可以要求其把眼鏡、口罩等去掉。

談及2018年規劃,邱召強說,漢柏將加大團隊,拓展到1000人以上。2017年主要鍛煉隊伍和產品,佔領行業制高點。2017年在各個城市做了幾個標杆的案例,2018年再快速複製。

2018年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產品化、標準化、規模化、規範化

邱召強是一個IT老炮兒。

1997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電腦系,他經歷了IT發展脈絡,從撥號、PGA以及後來的寬頻,交換機,防火牆,系統集成,雲計算,物聯網等等。

“IT這個行業比較悲催,天天都要學習。技術也是日新月異,IT人需要踏風逐浪的心氣,追逐新的技術、領域。” 邱召強感歎。話音剛落,他談起了自己經歷的IT史。

2000年寬頻興起,他做寬頻、路由、資料交換機;2004年網路安全盛行,他轉戰內容安全、流量管控和負載均衡。

2009-2014年是雲計算興起,他接觸資料融合,平臺化。

2014年物聯網興起,物聯網和雲計算的結合產生大量的資料,他又投身大資料採擷、資料分析。

2014年來到漢柏,他為公司做一些大資料、物聯網業務,2015年轉戰人臉識別。

“技術就是這樣,2-3年就是一個波,3-5年就是一個潮,3-6年就是一場革命。” 邱召強說,人工智慧浪潮和互聯網浪潮不一樣。

互聯網剛興起那時候的人接受資訊化的東西非常少,經常是很多年沒見過面,但是生意一直在做,全憑信任。那時候途徑相對簡單,人也單純。

隨著資訊的通暢,人的信任卻在降低。現在不見面把幾百萬生意做了幾乎不太可能,因為人的接受度和知識面不一樣。

而且競爭環境也不一樣,原來的競爭環境是地理位置的競爭,可以打資訊差,區域差,而現在更要靠產品實力;隨著資訊化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效率產生了價值,很多生意、機會我能搶到你就搶不到了。

AI也是如此,原來是用卡、密碼、指紋的方式,來自原始的信任。但是後來用打卡機,人臉。信任降低促使技術不斷反覆運算,其實駭客往往也促進了網路安全的發展。

談及2018年人工智慧發展趨勢,邱召強總結了四點:產品化、標準化、規模化、規範化。

產品化:產品將逐漸可落地、可應用。2018年是一個產品化的過程。很多公司的產品更穩定實用,能夠完成順利交付,而不是說要給客戶定制,修修補補。

標準化:2018年應該會有一些行業規範出來,或者國家的一些規範出來,這些規範未必公平,或者夠全面,但會有一些標準出來,進行一些修修補補,逐漸完善標準。其實早期互聯網行業也沒有標準,但行業逐漸越來越規範,越來越標準化。

規模化:人工智慧這個產業,由於用戶對這個產業的認知和技術的擁抱,使得這個產業會達到一個爆炸式的增長,那麼它的規模化就起來了。

政策推進也將促進人臉識別規模化落地。例如,2016年9月,住建部官網印發《2016-2020年建築業資訊化發展綱要》,旨在推進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技術在工程現場勞務人員管理中的應用,將極大促進人工智慧的規模化落地。

規範化:其實2017年國家沒有在做實際推動落地的東西,但是我們看到一些跡象,一些行業都逐漸出來規範,比如酒店、交通、火車站、機場必須做到人證合一,這些是立法要求。

近年來,人工智慧正快速滲透到安防行業的各個環節,安防也是目前AI公司爭戰的主戰場。緊跟“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億歐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在安防行業的應用落地,並推出《安防創新百人會》欄目。

我們將採訪100家安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同時,億歐將於2018年5月25日在北京舉辦“億歐GIIS·安防AI創新千人峰會”,本欄目所採訪企業也將是大會重要參與方。

文章版權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